創新思維就是新的生產力。1984年以前的奧運會主辦國幾乎是“指定”的。對舉辦國而言,往往是喜憂參半。能舉辦奧運會,自然是國家民族的榮譽,也可以趁機宣傳本國形象,但是新場館建設為主的強大硬件軟件投入,又將使政府負擔巨大的財政赤字。1976年加拿大主辦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10億美元,預計這一巨額債務到2003年才能還清;1980年,前蘇聯莫斯科奧運會總支出90億美元,具體債務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奧運會幾乎變成了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舉辦,為“政治需要”而舉辦。賠老本已成奧運定律。最好的自我安慰就是有得就有失嘛!
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美國商界奇才尤伯羅斯接手主辦奧運會,運用他超人的創新思維,改寫了奧運經濟的曆史,不僅首度創下了奧運史上第一巨額贏利記錄,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奧運經濟學”模式,為以後的主辦城市如何運作提供了樣板。從那以後,爭辦奧運者如過江之鱭,就連一些比較貧窮一點的第三世界國家也砰然心動,趨之若騖。因為名利雙收,那是鐵定的,借錢也得幹!
創新,首先是從政府開始的,鑒於其他國家舉辦奧運會的虧損情況,洛杉磯市政府在收到舉辦權後即做出了一項史無前列的決議:第23屆奧運會不動用任何公用基金,因此開創了民辦奧運會的先河。
尤伯羅斯接手奧運會之後,把奧運會商業化,進行市場運做,於是一場轟轟烈列的“革命”就此展開。洛杉磯市長不無誇耀的說:
尤伯羅斯正在領導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的運動。
第一步;開源節流。
第二步:聲勢浩大的“聖火傳遞”活動。
第三步:狠抓讚助、轉播和門票三大主營收入。
第四步:出售以本屆奧運會吉祥物山姆鷹為主的標誌及相關紀念品。
結果,在短短的幾十天內,第23屆奧運會總支出5.1億美元,盈利2.5億美元,是原計劃的10倍。尤伯羅斯本人也得到了47.5萬美元的紅利。在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向尤伯羅斯頒發了一枚特別的金牌,報界稱此為“本屆奧運會最大的一枚金牌”
這就是所謂的“策劃就是生產力”。
20世紀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熊彼得先生認為,企業家成功的原動力就是創新。他同時列舉了企業家應當具備的能力:發現投資機會;獲得所需資金;展示新事業美麗的遠景,說服有資本的人投資;組織這個企業;擔當風險的膽識。
所有成功的企業家,無不具備這些能力。在這些能力裏,可以看出,創新能力可體現為洞察力、預見力、想象力、判斷力、決斷力甚至行動等等。
作者建言:現代社會,無論是政界、科學界、經濟界、還是企業界,衡量成功的尺度是創新能力,而創新來源於不斷的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會有最大的成功。隻有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成功者學習,向社會學習才會走向成功。
【行動指南】
一、試試你的創造潛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其實,創新和探究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潛在能力,好多時侯是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試自己的潛力:
1.試試自己從來沒有想要做的事情。
你是否可以利用星期天在家的時候,弄清家裏的管線係統,哪些是煤氣管道,哪些是供暖氣的,哪些是排汙水的?它們從哪裏進來?又從那裏出去?家裏的管線係統有沒有危險?有沒有不合理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2.試試自己的自學能力有多強。
你可以選一個科目,提前老師講課的進度一個星期,最好是新課,自己學習,看看能不能行。如果可以,你會獲得八分喜悅,十分自信。你還可以翻閱你從來不敢問津的書籍,例如《康熙字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或者柏拉圖的《理想國》。
3.試做一件自己想做而又一直沒有做的事情。例如,為你崇拜的足球明星或歌星寫一個傳記;提一個學校附近交通堵塞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市場或者其他方式,把自己不用的書籍和玩具拿來換取你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