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來到天主教的牧師家時,牧師已在門口等候。牧師見他們如約前來,十分高興,便按照我國當時流行的禮節打躬作揖。這位傳教士,長著金黃的頭發,藍眼睛、紫胡須、高鼻子、皮膚很白。他身材高大,頭戴方巾,腳穿布鞋,身著長衫,一副中國讀書人的打扮。正當徐光啟對這個外國傳教士疑惑不解的時候,主人叫徐光啟走過來,並介紹說:“這是郭神父,是從歐洲來的,奉耶穌會的派遣,遠渡重洋來我國傳教。”
“我的漢名叫郭居靜。”郭神父主動自我介紹說,“我們歐洲在中國的西方,從古代稱為絲綢之路的要道的西域再向西,也可以說,我們那裏是太西。羅馬教皇關懷東方各國百姓,派我們耶穌會的教士到東方來傳播天主教教義,拯救你們。我們到此的目的正是為了吸收信仰上帝和耶穌的人人教,傳播福音。”
主人吩咐徐光啟留在客廳等候,便同郭神父走進了書房。一個長得很機靈的黃頭發的大男孩送上一杯咖啡,徐光啟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掃視了客廳的擺設。客廳窗明幾淨,紅木家具也相當雅致。這一切都沒有引起他的興趣,唯獨東牆上所掛的幾幅圖,緊緊地吸引了他。當中有一幅上麵橫豎地畫著很多線條,塗有紅、黃、藍等顏色。徐光啟看了一會兒,又放下茶杯,走近細看。男孩像是猜透徐光啟的心思似的,也湊近站在這幅圖紙下麵,向徐光啟介紹起來。
“先生,看來你是很想了解這幅地圖吧!”男孩說,“聽爸爸給我說,這是一幅世界地圖,名叫《萬國全圖》。”
“那麼圖上這些橫、直線條是作什麼用?”徐光啟又問。
“東西橫線是代表地球的赤道,從赤道向南向北度量的緯線分別叫南緯和北緯;上下線條代表地球的經線。靠近最北的地方叫北極,靠近最南的地方叫南極。”大男孩邊說邊在圖上指指點點。
“圖上紅一塊,綠一塊又是代表什麼?”
“這幅圖上畫的有東西兩半球,藍色的地方是海洋,而陸上紅一塊、綠一塊的是表示地球上的五大洲,包括我們的歐洲,你們的亞洲,還有非洲、美洲、墨瓦臘泥加州(包括澳洲和南極洲、各洲又分有許多國家。我們歐洲,就有佛郎機(法國)、英國、人爾馬尼亞(德國)、羅馬尼亞、意大利亞、諾爾勿入亞(挪威)等30多個國家。”
徐光啟聽得十分認真,問道:“地圖的邊緣這些文字說明什麼?”
“那是對各地的自然環境、物產以及社會風貌的說明。最前麵一行的文字裏,談到我們意大利,說我國的西齊裏亞島(西西裏島)有兩座火山,一座常出大火,一座常冒煙,晝夜不停。下麵幾行說非洲有很多的虎豹獅子;尼羅河每年泛濫,沿岸土地非常肥沃;墨西哥出產各色鳥羽,人收集起來做畫,山水人物,美妙極了,冰島非常寒冷,海水成冰,車馬可以從冰上駛過,鑿開冰穴,可以捕魚,等等。”男孩說得挺認真。
當他們兩人談論得正熱鬧時,徐光啟的主人和郭神父來到客廳,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郭居靜神父招呼孩子說:“奧尼,過來!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趙大人,那甚徐先生。”
奧尼向趙鳳宇、徐光啟一一作了拜禮後,便退了下去。一會兒又送來一盤盤酒菜。他們邊吃邊談,十分投機。
從談話中徐光啟知道,這幅《世界地圖》是由來華的耶穌會會長神父利瑪竇從意大利帶來的,而利瑪竇已北上到江南傳教去了。徐光啟還首次聽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的故事,第一次知道歐洲有一位叫歐幾裏得的寫了一本名叫《幾何原本》的書,是講數學中平麵幾何的。郭神父還告訴他西洋人認為地球是圓的,麥哲倫已乘船環繞地球一周。郭神父還介紹了第一個創造自鳴鍾的丹麥泰古,布刺的事跡。
所有這些,在當時很多是中國人不了解的。古老的說法是,中國居中,周圍都是海。至今中國把外國稱為“海外”,就是這樣來的。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中國還是把自己視作世界,“大唐”、“大明”的朝代稱呼,都冠以“大”字,除去封建意識以外,主要是對世界認識有很大局限。神父所談的其他一些科學知識,更是第一次聽到。
這次談話,使徐光啟耳目一新,豐富了知識,開擴了視野,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他想自古以來國人都認為我國文明世界第一,誰知萬裏之外的太西,還有勝過我們的。中國人不能再夜郎自大了,必須向西洋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
這次拜訪,對徐光啟一生的科學活動有著重大影響。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涼風習習。徐光啟鄰裏的小孩正唧唧喳喳地圍在院子裏聽一位剛從北京欽天監回家省親的陳伯伯講天文故事。
陳伯伯指點著天空的星星,給孩子們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每逢七夕(夏曆年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天河中架橋讓長期隔河相望的牛郎與織女相會。橫在天空的那條銀色的帶子,就是天河,又叫銀河。西邊那個亮星就是織女,她附近有四顆小星星,構成四邊形,人們把它們想象為織女用來織布的梭子。織女對麵那顆亮星星是牛郎,在他的兩旁各有一顆較暗的星,與牛星幾乎在一條直線上,三星相連,形如扁擔,因此,人們又叫它“扁擔星”。傳說七夕那天晚上,牛郎挑著兩個孩子去與織女相會。在織女星東北、牛郎星西北有一組星,排列像十字形,一隻展翅飛翔的天鵝,其中有顆較亮的星,傳說是為牛郎織女搭橋的喜鵲。牛郎與織女星,在我們看來,每天都在同一個位置上,幾乎是不動的,而且它們之間距離又相當遙遠,根本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走在一起相會。這個故事,隻不過是傳說罷了。不信你們叫徐光啟叔叔給你們講講。”
提起徐光啟,孩子們正惦念著他呢。每天晚上納涼時,徐叔叔總要給他們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介紹一些西洋科學知識,什麼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水利,甚至造船等等。孩子們也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現在陳伯伯一提起徐光啟,一個孩子馬上跑去叫徐光啟給他們講故事。他到那兒一看,徐叔叔的房間燈還亮著,“這麼熱的天不出來乘涼,還在房間裏幹什麼呢?”他好奇地靠近窗口,踮起腳朝屋裏看個究竟。“哎呀!一個堂堂的男子漢竟在補衣服呢!”看到這一情況以後,他便拔腿回去向他的小夥伴們“報告”這一新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