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火那吒與太師聞仲(2 / 3)

馬超也是三國時期的虎將。《三國演義》稱馬超很是勇武,在渭橋大戰曹操軍團時,與許褚惡鬥一百回合將其擊退,並連敗於禁、曹仁、張郃等名將,最後殺得曹操軍團無人能敵,曹操隻好割須棄袍而逃。曹操因此歎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馬超還在葭萌關與張飛大戰,兩人日戰到夜,又從夜戰到日,經八百餘回合仍不分勝負。後來馬超投降於蜀國,助諸葛亮北伐,立下了不少功勳。其實,馬超的勇武是有血統遺傳的。馬超的祖先馬援就是一員悍將,當年曾在王莽、隗囂等人手下當差,在進擊西北羌人、北方匈奴和烏桓、南方蠻夷及交趾等一係列戰爭中威名遠播。馬援說過:“男兒當戰死於邊陲,以馬革裹屍還葬,何能臥床死在兒女手中乎?”此語當屬豪言壯語,激勵了曆代不少英雄好漢為國效命。

隋唐時期也是好漢如雲,猛將倍出,盛極一時。

《說唐》、《隋唐英雄傳》、《隋唐演義》等影響較大的書籍都對隋唐英雄進行了描述,並且按各種方式對隋唐英雄進行了排名。按照《說唐》的排名,前16位的隋唐英雄好漢分別是:1.李元霸;2.字文成都;3.裴元慶;4.雄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尚師徒;11.薛文禮;12.韓擒虎;13.王伯當;14.秦瓊;15.尉遲恭;16.單雄信。當然,他們的排名在每本有關隋唐英雄的書本中或民間傳說和戲曲中都不盡相同,但總體上來說正反映了隋唐時期諸侯紛起、群雄爭霸的風流場麵。當然,《說唐》將羅成和程咬金兩位在民間故事中極為活躍和極有人緣的英雄式人物放在了靠後的位置上,多少讓普通民眾有些唏噓鬱悶吧。

《隋唐演義》對隋唐好漢都有較為具體而細致的介紹,如秦瓊:使重130斤祖傳的兩根鍍金熟銅鐧,有萬夫不當之勇,性情豪爽,濟困扶危,結交好漢,愛打抱不平,人稱“小孟嚐”;單雄信:個性似烈火,聲音若巨雷,使一根金頂棗陽槊,專愛結交英雄豪傑,仗義疏財,名揚四方;王伯當:一表人才,智勇雙全,畫戟舞動,神出鬼沒,弓箭嫻熟,百發百中;伍雲召:身高八尺,聲如銅鍾,力能舉鼎,萬夫莫敵,長槍一根,名震四方;雄闊海:身高一丈,腰大數圍,鐵麵虯須,虎頭環眼,兩柄板斧,威名遠揚;尉遲恭:身高一丈,腰大十圍,麵如鍋底,一對虎眼,兩道濃眉,腮邊一排虎須,善使雌雄兩條竹節鞭,以打鐵為生。

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條好漢,他力大無窮,手持兩把大錘縱橫天下,後因違反師訓,先後殺了使用鎦金鐺的伍天錫和宇文成都,遭到天譴,被雷電劈死。尉遲恭是淩煙閣24位功臣之一,傳說他麵如黑炭,人稱“灶神菩薩”。他與秦瓊是中國兩位傳統門神,以武勇稱於世,深受百姓愛戴。玄武門之變時,幫助李世民奪得帝位。晚年為求長生不老苦煉丹藥,閉門不出,至老而終。

在中國曆史中,和平年代比戰亂時期要長久得多,然而,和平年代難以見到刀光劍影、殊死拚殺,隻有在戰爭時期,我們才能領略到將領的風采、勇士的爭鬥。如果說和平年代是政治的清明、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那麼戰亂時期則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的謀略較量、“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實力的威懾和“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殊死拚鬥。

《封神演義》中的將領

商周之際同樣湧現出了一些將領,我們先看看《封神演義》的敘述。按《封神演義》的記述,殷商為抵抗西周的軍事進攻,先後派遣了許多將領,比較有名的有以下一些:

太師聞仲:文武雙全,位極人臣,又有寶物,是商朝當然的最高統帥。聞太師在眾多的興商滅諸侯之戰中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可就是在與西周的爭鬥中,命喪絕龍嶺。

左軍上將魯雄:老將,戰死。

佑聖上將晁田及其兄弟晁雷:武功突出,歸降西周。

青龍關張桂芳:會使幻術,一叫將領名字若對方答應即滾落下馬被擒,屢立戰功,擒去西岐多名武將。後遇那吒,因那吒是蓮花化身,並無魂魄,故張桂芳被乾坤圈打敗。後西周采用以多欺少戰術,“左右搶出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呂公望、南宮適、辛甲、辛免、太顛、閎夭、黃明、周紀等,圍裹上來,把張桂芳圍在垓心。好張桂芳,似弄風猛虎,酒醉斑彪,抵擋周將,全無懼怯”。再加上那吒,一共是20人圍住張桂芳混戰。張桂芳殺了大半天,料到自己不能逃脫,便“轉槍一刺”,自殺身亡。

汜水關總兵官韓榮:力戰身亡。

奸臣費仲、尤渾:以參軍身份參戰,後薑子牙冰凍岐山,將他倆活捉,斬殺示眾。

趙公明:傳說中的財神,助商討周。有寶物縛龍索、定海珠、神鞭等,給西周帶來了諸多麻煩。後被一道人用“落寶金錢”收去縛龍索和定海珠,又遭西周“作法”(紮草人、點燈加上詛咒等老一套把戲,薑子牙也遭遇過並險些喪命),身亡。

三山關總兵官鄧九公:會旁門左道,且有一女鄧嬋玉十分厲害,專門投石傷人,那吒、楊戩、黃飛虎等均遭其傷害,後土行孫愛上鄧嬋玉,成就神仙眷侶。鄧九公亦歸降西周。

太子殷洪殷郊:均係帝辛之子,薑皇後所生。薑皇後被害後,逃去修煉,本是要下山助周滅商的,可被申公豹遊說誆騙,轉而助商討周。均戰死。

皇親國戚蘇護:妲己之父,掛印討周,不久降周。

三山關管關元帥張山及錢保、李錦:難成氣候,均戰死。

三山關總兵官洪錦:受命討周,不久降周。

三山關將領孔宣:戰死。

穿雲關主將徐芳:戰死。

鄧昆、芮吉二侯:降周。

猛將張奎:戰死。

由此可見,殷商為征討西周,還是竭盡全力的,所羅列的這些主要將領或戰將都有一定的武藝本領或左道法術,當這些將領均歸降或戰死之後,殷商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封神演義》也對西周的將領和戰將進行了羅列。我們從三個地方可以清晰地知道他們的名諱,因為在這三處地方,《封神演義》列出了詳細的姓名。

一是第三十九回描寫圍戰張桂芳時,列出了20人的名單,即: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呂公望、南宮適、辛甲、辛免、太顛、閎夭、黃明、周紀、那吒。幾乎是有一點武藝的全都列上了清單。

二是第四十二回描寫薑子牙下令劫聞太師的軍營時,列舉了16人的名單,他們分別是:黃飛虎、黃飛彪、黃明、南宮適、辛甲、辛免、那吒、黃天化、木吒、金吒、韓毒龍、薛惡虎、龍須虎、武吉、薑子牙、楊戩。這次列出的武將有好幾個是與上次所列重複的。

三是第六十八回描述薑子牙點將的情形,其中列出了西周幾乎所有的將領,共有62名,如果加上周文王在燕山所收的雷震子這個義子,以及南宮適、武吉、那吒、黃天化、楊戩、土行孫、鄭倫,共有將領70名,可謂浩浩蕩蕩。這62名將領分別是:

黃飛虎、黃飛彪、黃飛豹、黃明、周紀、龍環、吳謙、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辛免、太顛、閎夭、祁恭、尹勳。

四賢八俊: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毛公遂、伯達、伯適、叔夜、叔夏、仲突、仲忽、季隨、季騧。

姬叔乾、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啟、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順、姬叔平、姬叔廣、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乃燕山所得,共為百子。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有三十六殿下習武。因紂王屢征西岐,陣亡十六位。

又有歸降將佐:鄧九公、太鸞、鄧秀、趙升、孫焰紅、晁田、晁雷、洪錦、季康、蘇護、蘇全忠、趙丙、孫子羽。

女將二員:龍吉公主、鄧嬋玉。

如此看來,《封神演義》中的將領還是不少的。可是,《封神演義》是一本神話小說,其中許多人物和故事情節都是作者杜撰的,即使是武將,也有不少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此外,這些武將中,有很多竟然是神仙所化,最典型的如那吒、金吒、木吒、楊戩、雷震子等人。顯然,他們不是凡夫俗子,不是商周時期的真正將領。

一般地說,上古時期的戰爭,最先進的武器就是戰車和弓箭了。戰車是由兩到四匹馬拉著的,此外還有騎兵和步兵。因此,決定戰爭勝負的就是近身戰、肉搏戰。

上古的戰爭,一般對陣雙方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因此戰爭的效率和速度都比較低下,而且兩軍對壘,相對而立,雙方各自布好陣營,中間留出相當的寬敞之地作為緩衝和肉搏之所。各自擂鼓,雙方便各出一將進行貼身廝殺,馬蹄陣陣,刀劍聲聲,旗鼓相當者可大戰幾十幾百個回合,若遇上比自己差太多的武將,便可幾個回合就“喀嚓“一下割了對手的腦袋。雙方多名武將拚殺下來,當一方士氣大落之時,便是另一方揮令掩殺之時。一時間,兵敗如山倒,勝者如潮水般向前衝進。因此我們可以想象,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下來,不知要倒斃多少戰馬、踏死踩傷多少兵士?那種血肉橫飛、血流成河的殘酷場景既讓人驚心動魄,也令人毛骨悚然。

正因為上古戰爭的原始性、野蠻性,所以上古時期的勇將很少有人提及,甚至曆代都有人認為上古時期根本就沒有什麼勇將,他們認為中國真正的勇將要從秦末的項羽算起,再往古代數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然而,曆史是客觀的存在,商周之際自然是有一批武將的,如黃飛虎、聞仲、薑子牙、南宮適,都是真實的曆史人物。其中黃飛虎就是一員虎將。

太師的兩極與朝廷的命運

太師,是位極人臣的最高官職,一般都握有絕對的權利,是王朝的支柱和棟梁,備受尊崇和敬仰。

中國曆史上有不少太師,然而他們大多庸碌無為或禍害一方,能為人稱道和崇敬的很少,隻有殷商王朝的聞仲聞太師可以稱得上是鞠躬盡瘁、忠心為國。

聞仲聞太師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曆史人物,《封神演義》稱商紂王與妲己在宮中飲酒歡樂、殘害忠臣之時,聞太師正在外征伐,並且已連續在外征討了15年,戰功卓著,為殷商開拓了疆土,樹立了聲威。當聞太師回朝之時,聽說了紂王種種荒淫之事和殘酷暴刑,便大義凜然,犯顏直諫,頓時顯露出了聞太師忠誠為國、鞠躬盡瘁的博大胸襟。《封神演義》讚聞太師道:太師兵回奏凱還,豈知國內事多奸。君王失政乾坤亂,海宇分崩國政艱。十道條陳安社稷,九重金闕削奸頑。山河旺氣該如此,總用心機隻等閑。

《封神演義》花了較大篇幅描繪聞太師,歸納起來,聞太師15年征伐回國之後,主要做了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