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賢相薑子牙(1 / 3)

“百家宗師”的釣魚人生

薑子牙,薑姓,呂氏,名望,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他是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因為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地,因此得以稱為呂氏。到薑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衰敗,呂氏完全喪失了大姓的威儀,已經淪為一般的平民百姓。

薑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地處商王朝西邊的屬國之一——周的勢力不斷上升的時期,薑子牙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勤學苦讀,不知疲倦地研探天文地理、軍事謀略和治國安邦之道。他學識淵博,尤其是對曆史和時勢的分析、判斷更是精準非凡,他期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學為國家效力,也為平民百姓謀福。可是,時運乖逆,薑子牙的青年和中年時期都是在平凡中度過的。他找不到施展才華的舞台和機會。直到他聽說西周姬昌實行仁政、經濟發達、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很得人心,便想為興周滅商一展雄才大略,從而輾轉來到周的領地——渭水之濱,終日以釣魚為生,直到被周文王姬昌尋得封為軍師為止。

薑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中國古代一位影響深遠的軍事家、韜略家、政治家,曆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曆史地位,他逝去後道家、兵家、儒家、縱橫家都追認他為本家的代表人物。薑子牙的雄才偉略更是被後人視為中國謀略家的鼻祖。司馬遷就說過:“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齊太公世家》)因而薑子牙被尊稱為“百家宗師”。

薑子牙之所以被尊為“百家宗師”是因為他的雄才大略,而他的雄才大略得益於他的優良遺傳。

中華民族自稱為“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氏薑姓,即所謂東夷者,黃帝軒轅姬姓,是所謂華夏者。由此可知薑姓氏族是炎帝之後,是東夷的土著民族,薑尚即是如此。炎帝之後先後興起的共工、蚩尤、伯夷等東夷薑姓氏族的著名首領,都是薑尚先祖。共工以智謀著稱,蚩尤以武力名揚天下,伯夷則典三禮而立五刑,這些都是薑尚必然傳承的先祖舊業。東夷主要是指齊地一帶,伏羲始畫八卦,故“陰陽的信仰起於齊民族……是齊學的正統;黃老之學起於齊”;因“四時之大順”和“治各有宜”等政教思想也早就萌生於東夷齊地(胡適《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齊學》),這些也是薑尚受熏陶、就教化的文化傳統。

商朝從帝祖甲開始就不斷對東夷用兵,東夷族人或戰死或被擄去當了奴隸。他們的牲口和財物被大量搶走或毀壞。觸目驚心的戰爭使薑尚認識到了“殺人安人”、“攻其國,愛其民”、“以戰止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薑子牙因為家道衰落,少壯窮困,很早就接觸到了社會。他先後幹過許多行當,比如屠牛、賣食物、占卜等等。這在書中也有所反映,《封神演義》說薑子牙在昆侖山的玉虛宮跟闡教元始天尊學藝40年,下山後他的朋友宋異人與他議了一門親事,妻子馬氏68歲,勸薑子牙學著做做小生意,以養家糊口,免得老是寄人籬下。

但薑子牙卻是命途多舛,幹什麼都不成功。他先是編笊籬,可一個也賣不掉(這倒有點兒象《說唐》裏的程咬金);接著學磨麵粉賣,不想被狂風刮得幹幹淨淨;再去做飯店生意,可偏偏平時生意興隆的飯鋪到他手上就是一個客人也沒有;又去販賣牛、馬、豬、羊,心想這總不會被風刮走吧,可半年幹旱,尚王禁止屠牲和賣酒,役人將薑子牙的牲畜全都沒收;到他開店卜卦算命之時,又因薑子牙死死扣住一個狐狸精變的年輕美貌女子而被人稱為“貪色”;當他殺了狐狸精後又被別人說是打死了人,從而吃了官司;他的妻子棄他而去,聲稱絕不後悔。真是諸事不順,正應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可謂人間辛酸無不體味,世上冷暖盡已備嚐。

心灰意冷之餘,薑子牙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隱居。他認為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現實對自己十分殘酷,自己隻有離開現實才是最佳的選擇!幾經奔波勞累,薑子牙來到了西周屬地——渭水之濱,這裏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幽靜的居所,如畫的環境,正可以修身養性。於是,薑子牙開始了他的釣魚人生。

很顯然,薑子牙釣魚是假的,觀察世態的變化、尋找大展宏圖的機會才是真的。據說,薑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鉤,而且沒有用釣餌,魚是當然釣不上來的,所以才會有“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說法。其實薑子牙的釣魚是純粹的“作秀”,是做給別人看的。他其實是在思考,思考天下的大事,思考時勢的變化,思考商周的戰爭,思考自己的未來。

還有更神奇的說法,是薑子牙垂釣了三年,終於釣到了一條魚,在魚的肚子裏還有一本兵法書!更巧合的是,當天晚上,周文王姬昌就做了一個夢,說有位高人在渭水之濱釣魚!第二天,他們便相遇了。顯然這是後人的附會,是為了突出薑子牙的高大形象而編造出來的神話傳奇。可是薑子牙在渭水之濱的三年釣魚人生究竟幹了些什麼?他悟出了哪些道理?他是如何設計自己的未來的呢?

《封神演義》對此並未做出回答,隻說是天天垂釣,偶爾教些徒弟學唱些歌謠,給人看看吉凶麵相之類的。但是仔細思考和分析,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薑子牙的“釣魚”活動的真實過程和薑子牙隱居的真實想法。

薑子牙在渭水的三年的主要活動並不是釣魚,那麼,他主要幹了些什麼呢?

第一,修身養性。薑子牙隱居渭水時已經是老人了。沒有了年少時的衝動,也沒有了中年時的激情,思想和感情都已經十分純熟,他需要的是忍耐和堅持,需要心境上的寧靜。在紅塵世界,薑子牙屢遭挫折和失敗,似乎是個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沒有一般人那種過平靜生活的運氣和耐性,因為他總覺得自己比一般人高明、有才。所以在現實中他心不在焉、順其自然。試想一個老者,能在現實生活中比一般人快活和幸運嗎?這就是薑子牙在現實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他也不會在現實中去努力尋找自己的坐標,他並不喜歡現實生活。不願意默默地、長久地生活在平淡的社會生活當中,他有更遠大的思想。就像他的先祖那樣,要在世界中創造輝煌,要讓人們和曆史永遠記住他們。因此,即便他下定決心離開現實生活之後,他也不會做常人所做的事。比如他的釣魚,誰都知道釣魚也是為了生活,而且釣魚的鉤必須是彎的,還一定要有魚餌,薑子牙也清楚這一點,可他偏偏就要“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擺明了自己與常人不同,自己也不是常人,自己不願意過常人所過的平穩生活,所以說他的釣魚是“作秀”。他在隱居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身養性,讓自己能有更好的氣質和氣度,有更好的思想環境和思想深度,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健康長壽的身體。

第二,教學相長。薑子牙隱居並不是兩耳不問世事,而是更加關心時勢的變化,他認為自己還沒有到起作用的時候,還需要等待。在隱居中,他的學識有了新的提高,甚至有人說《周易》不是周文王總結出來的,是薑子牙總結出來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周易》就肯定是薑子牙在隱居的這三年中所創造出來的最偉大的成果。因此,無論如何,薑子牙在隱居時是發奮讀書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他的思維、學問和創造力都得到了新的較大的提高。

同時,薑子牙在隱居時還教授了部分弟子。《封神演義》中隻提到了武吉(武吉在後來的殷商戰爭中作為一名將領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應該還有不少。因為,周文王去渭水探尋薑子牙時,聽到了許多清新脫俗的吟頌,這些吟頌和歌謠是絕非一般人所能創造出來的,它們不是吟頌者和歌唱者所能創作出來的,因為裏麵含有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精妙語句,也體現出了創作者的遠大誌向。歌唱者一致認定是薑子牙所創,那麼薑子牙在隱居時一定收了不少弟子,並把自己的部分本領或才能傳授給了他的弟子。

第三,釣魚。隱居的三年裏,薑子牙用於釣魚的時間還是不少的,隻要一有空閑,薑子牙就要坐到那塊已經被他坐得十分光滑了的大石板上去釣魚。當然,對於釣魚,薑子牙沒有理會,他隻是做出釣魚的樣子。當武吉問他為什麼要用直鉤子並且不用魚餌時,薑子牙回答說:“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拔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隻釣王與侯。吾有詩為證:短杆長線守磻溪,這個機關那個知?隻釣當朝君與相,何嚐意在水中魚?”很顯然,薑子牙並不需要靠魚來養活自己。

那麼,他是在消磨時間嗎?也不是。我們認為,他釣魚的目的有三個:

其一,鍛煉身體,回歸自然。薑子牙隱居的磻溪無疑就像是陶淵明後來描繪的“世外桃源”,環境絕好,景色尤佳,是不可多得的休養場所。如果再能抽些時間到有流水的地方坐坐,那無疑就是過神仙生活了,這對人的身體和心靈的淨化和提升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歸自然是人類的共同理想,厭倦了現實的紛爭、生活的艱難,回到青山綠水、與事無爭的逍遙場所是最美好、最令人興奮的事了。《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最佳和最後的歸宿。薑子牙也是學“道”之人,他與“自然”有一種密不可分的必然聯係,因為“自然”不但能促進他的“道”行,也能使他產生新的思想和力量。

其二,觀察世界,思考未來。薑子牙隱居的三年正是殷商走向衰落、西周不斷興盛的時期,也是商周矛盾不可調和並產生了局部分歧和戰爭的階段,而其他的諸侯國也已經不由自主地分成了對立的兩派,一派支持殷商,一派歸順西周。在這種混亂中,雖然薑子牙已經看出西周最終是會消滅殷商,但他作為一個老人,是不可能去親自投軍的,那樣沒有人會重視他,也會讓他失去身份。因此,薑子牙的最好辦法和唯一選擇就是認真觀察、耐心等待。薑子牙對自己的才學是充滿了信心的,認為隻要西周能重視人才並探訪人才,那麼自己是絕對有機會出山的。薑子牙是在悠閑地觀察和分析商周矛盾的發展和演變的趨勢,並在思考著自己未來應該如何更快、更好地輔佐西周文王消滅商紂王。而空閑時的垂釣正是他思考問題的最佳時間。

其三,張揚個性,樹立形象。薑子牙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一般地說,有著優良的家族遺傳、有著超人脫俗的氣質和才氣、有著遠大目標和長遠誌向的人,都是很有個性的。因為個性就是與眾不同,就是獨辟蹊徑,就是自己的獨特形象。薑子牙的個性表現得十分明顯。首先是過不了平常人的生活,不願意沉浮於現實社會。薑子牙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窘境和滑稽結局讓人有些忍俊不禁。這隻能說是個例,不可能是共性。它是薑子牙的個性表現,表明薑子牙不適合於平常人的生活,需要努力改造自己、改變自己才能在現實世界中平靜地生活下去。可那樣對薑子牙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情,也是難以做到的事情,薑子牙也是不屑為之的。他偏偏就要心不在焉,最後隻得逃離現實隱居過日。這絕對是個性的表現。其次是非一般的釣魚活動。薑子牙釣魚用直鉤而且不用魚餌!這絕對是他的獨創!這是他個性張揚到極至的絕妙表現!這種行為透露出的信息隻能是:這個人要麼是瘋子,要麼是高人!他並不在乎魚!他並不是在釣魚,而是在玩魚、玩山玩水玩風景!而聰明的人馬上就能從上述這些分析中領悟出來:薑子牙的“釣魚”一定是在等人!薑子牙自己不也說他在釣王與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