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2 / 3)

中篇《躲藏著的春天》,同樣表現了岑桑注意展示人物心靈,寫出人物個性的特色。與前麵談到的幾個短篇小說比較,這個中篇,社會背景展示得更為廣闊,情節開展也更為複雜。小說在經過選擇和濃縮的有限的時間(周總理逝世十天後至春節)和空間(三四個不同類型的家庭)裏,不但寫了馬琮洛、餘行健、郝情如等“四人幫”幫派體係人物的肆虐、橫行,給正直的人們帶來的災殃:老校長羅文淵的被迫自殺;老詩人範靈的身亡;下鄉知識青年丁若海被迫害致死;羅琴被逼瘋……更為可貴的是,小說還比較深刻地展示了受害者的聖潔的靈魂。如小說中用墨極少的老詩人範靈,作家寫他以詩為武器,對現實作無情的揭露、鞭撻,對未來充滿信心,使這個人物始終給人以一種向上的力量。

讀完小說,範靈引唱的富於哲理的歌:“度過這冷的冬天,春天就會到人間;不要為橘樹失望,春天是我們的”,久久在我們心頭回蕩。此外,那風暴襲來不彎腰的老幹部、市委宣傳部長丁朗之;敢於向邪惡挑戰的年輕記者丁若山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這部小說中不是最重要的人物蘇珊珊,從作家為其展示的生活道路,複雜心靈這一點來說,她比主要人物羅琴有更感人之處。這個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時天真無邪的女青年,當初是帶著一股革命熱情跟著馬琮洛“造反”,繼而上當受騙身受其害,最後從切身的體驗中覺醒過來,勇敢地站在正義的一邊,同馬琮洛一夥壞人展開鬥爭!她的經曆,是十年動亂中許多充滿革命熱情而又缺乏政治經驗的青年坎坷經曆的縮影,是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一代青年的某種典型。這個中篇也有較明顯的不足之處。主要是有些人物身上存有概念化即圖解的痕跡,人物的某些對話也嫌冗長,有的對話隻是用來表達作者今天的思想,遊離開了人物當時所處的特定社會環境和曆史尺度。

岑桑的小說講究選材和構思的獨特、新穎。這是讀了他的作品後,之所以感到餘味未盡、耐人咀嚼的關鍵所在。這一特點,在作家的幾個短篇裏體現得最為明顯,主要表現在:善於抓住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人物,一些片斷、零碎的事件,找出其蘊藏的時代的、社會的深刻意義,從而構成作品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並以這為基礎,進一步調動已有的生活積累,展開想象的翅膀,對生活中與此有關聯的人和事進行更深更廣的聯想,更集中更典型的概括,塑造人物,體現主題。比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老幹部被趕去幹校放牛的事,是司空見慣的。像《爺爺嗬爺爺》中的黨委書記爺爺這樣的人物,在當年的幹校中也可說是十分普通平常的。可是,作家在進行創作構思時,不僅一下子就抓住了老幹部在幹校放牛,為救牛而卒這一事件的時代、社會內涵,並且從這個人和事生發開去,將十年浩劫中老黨委書記在幹校放牛,與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幹部小時當過牛倌,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當開荒牛等事件聯係了起來,同時還進一步用典型化的手法,將這個老幹部設計成到幹校前是拖拉機廠黨委書記,領導過造“鐵牛”。這樣,表現整個人物命運的材料的剪輯和組織,就非常典型、深刻、有力;主人公在十年浩劫中的命運和“老黃牛”品格也顯現得極其強烈、鮮明。《好漢不掉淚》隻是通過一個風箱和兩層師徒關係,就將因文化大革命流落街頭的孩子“我”,錯劃“右派”的補鑊佬張洪,以及沒有出場的受迫害而死的老幹部、“我”的父親,這三個人物的遭遇和命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如果雨下個不停……》則選取一對年輕知識分子夫婦,風雨夜偷偷在山洞會麵,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一發人深省的故事,來揭示十年動亂中人性被毀滅,獸性在橫行這一深刻的主題。

岑桑的小說之所以激動人,又在於他常常對表現人物的關鍵情節,敢於用墨如潑地渲染。他善於在婉轉的、動情的,有時又完全是樸素的描寫中,將人物一步一步地樹立起來。在這基礎上,突然融入一個尖銳、激烈的情節,將故事引入高潮。使作品既有如泣如訴、動人心弦的情景,又有電光石火、驚心動魄的場麵,情節的開展弛中有張,從而表現出鬥爭的錯綜複雜,生活的豐富多彩。《好漢不掉淚》前半部分,情節簡單、從容。當小說在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基本鋪墊,給讀者初步展示出師徒倆的思想性格風貌及其辛酸境遇之後,後半部分,作家通過安排一個重要情節,突然將人物引進同“造反派”頭頭麵對麵的嚴峻鬥爭中,使故事深沉辛酸的調子一下子變得高昂,主人公正直不屈的鬥爭性格的主導麵完全顯現了出來。《爺爺嗬爺爺》中,主人公星夜救牛、崖畔暴卒的情節安排,也是在發展的高潮,讓人物性格閃現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