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3 / 3)

許多讀過《如果雨下個不停……》的人,都會被孫潔和龍琪這對年輕夫婦冒雨在獐子洞會麵的情景所感動。這正是倚助於作家對這個重要情節作了濃墨重彩,酣暢淋漓的大筆渲染。這篇小說對剛結婚即被趕去幹校,從而失卻了相會自由的一對夫妻,如何想法相約會麵,隻是作為背景來交待,而對於他們會麵的幽情,夫妻間四年時時想念的溫暖,則通過細膩的、含情脈脈的筆,從正麵作了盡情的描繪。作家的筆觸是大膽的。寫了兩個主人公在山洞中的種種行為:丈夫龍琪如何替淋得濕透的妻子解上衣;如何用手為她梳理頭發,將自己的衣服披在她身上;如何依偎相摟,用身體互相取暖,甚至含蓄地寫了正常的夫妻生活……作家的筆觸又是鞭辟入微的。它通過兩個主人公將自己的處境與遠古的穴居人作比的意味深長的對話,將人物這一行動的內在意義寫得入木三分。“山洞會麵”這一情節的著力渲染,大大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因為越是將一對失卻自由的夫妻會麵的幽情寫得綿纏、細密,人們對劫掠他們這種自由的黑暗勢力就越鄙視、痛恨,對毀滅人性的動亂社會的控訴也就越有力、深刻。

岑桑的小說在對關鍵情節的渲染中,還特別注意抓住能袒露人物心靈的最動情的部分,將人物的感情抒發深透。《躲藏著的春天》結尾處,作家對在痛苦中掙紮的丁若海無限懷戀羅琴的心情,作了感情上的反複渲染:

嗬嗬,這就是一雙年輕戀人定情、分手和留下過他們悲歡的耳語的地方。……朔風在山窩窩裏卷旋而過,把四周的草木掀得沙沙作響。嗬!那不像是羅琴撥開草萊,踏著碎葉走來的腳步聲嗎?……織女輝耀眾星,光華灼灼。嗬!那不像是羅琴的明眸在閃爍嗎?山溪涓涓不息,如此歡暢,又如此輕柔。嗬,那不像是羅琴在絮絮聒聒,訴說那別離時候的故事嗎?……

岑桑這種渲染人物感情的手法,不斷地穿插於對人物行動的細膩描寫中,起了深入揭示人物心靈,增強感染力的作用。

岑桑的小說,還善於將多種文學樣式的表現特長融為一體,運用自如。岑桑是一位勤奮、量多、質高、涉獵麵廣的作家。他的思想隨筆和青年修養漫談,及一些作品分析文章寫得很出色。評論家的眼光使他對生活和人物的觀察,更為精細、深刻。我們看到,這個集子中的四個短篇,幾個經過集中、概括、提煉以後的故事,透發出深邃的思想,有震撼人的心靈的力量,這除了藝術技巧上的成熟之外,作家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力,不能不說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另方麵,岑桑又是一位散文作家、詩人,解放以來,除十年浩劫外,他從沒放下過散文和詩歌的創作。他的散文的抒情筆法,加重了他的人物的感情色彩;他的詩的豐富想象和語言美,也不斷顯露於他小說的字裏行間。請看如下這幾段文字:

災難正在撲打著黑色的翅膀在頭頂盤旋,如今它畢竟猝然而降了,她甚至感覺到它那闊大的翅膀所扇起的一陣陰森可怖的冷風。

——《躲藏著的春天》第九章

在那東方的水天之涯,雍容華貴的朝陽以它的第一線金光宣告殘夜的潰退。

——《躲藏著的春天》第十三章

有時,作家又將小說的敘述、描寫,與散文的抒情筆法、詩的想象和語言美三者緊緊融會交織在一起,貫穿於情節的自然發展中。《好漢不掉淚》中,是這樣寫“我”第一次拉風箱補鍋的情景的:

就這樣,我跟上了張師傅,開始了拉風箱的生涯。

拉嗬拉嗬!風箱在我手下,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拉嗬拉嗬!那飛揚在炭火之上的光焰,在我眼前展現出層層光彩,紅色的,白色的,藍色的,還有桔黃色的……真是美麗得出奇!這仿佛是節日的焰火,喜慶的焰火;這飄搖天空的火光,照著我大步走上人生。是嗬,這火苗是由我自己的誌氣扇旺的……

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水乳交融在一起,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將一個孩子倔強的個性和對生活的憧憬,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期望岑桑在辛勤的耕耘中有更多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