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2 / 3)

10

某些當代小說,隻關心人的意識,人的心理,越來越漠視生態環境與自然風景的描寫,更難得看到生態環境、自然環境與意識環境、心理環境融合一體的作品。難道,被現代物質文明破壞了的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也要被從文學的領地驅逐出去嗎?其實,人對自然的熱愛與留戀,有時甚於對人自身的熱愛與留戀。何繼青的南線戰爭小說,並不對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作靜態的寫生,而將其極大地主觀化、意象化、命運化,是心靈色彩的閃耀,是心理曲線的回旋,這使他的心態小說產生一種和諧、協調感,給他的非心態小說也營造了一種恬淡、清純的物象境界,表現了作者的繪畫才能。尤其對色彩的感覺,更顯得聰穎。他可以瀟灑地讓色彩在作品中流動起來。無聲的畫麵裏有聲音的旋律,無字的畫麵裏有詩的節拍。他一般不對自然景物作細小的、入微的工筆線描,而善於作塊狀的整體的塗抹。《綠色的南方雨》中出現兩種自然景觀:綿綿不盡的綠色的南方雨;荊棘叢生的南方亞熱帶野生植物林。前者與男主人公“我”對小囡愛的纏綿、追思、懺悔的心理情緒相吻合。連他感覺小囡身姿旋出的旋律也是綠色的,笑聲裏飽含著鮮亮的綠色。靈與肉結合的瞬間感覺是綠色的沐浴。外物與內蘊、自然物象與心理意境在這裏渾然天成。後者與“我”及寶第置諸死地而後生的心態相協調。在色彩的感覺上,以綠為底色、原色,也不時變幻著天藍、鉛灰、橘黃、橙綠,天藍的枯燥,鉛灰的沉澱,橘黃的輝煌,橙綠的明淨,以點染心境流動的色彩變化。而這種種色彩的變化,都鑲嵌在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的框架中,帶來畫幅的動感與質感。在何繼青的作品中,用得最多的一種色彩是紫色。神經纖維、肌膚、血疤、月色、霧、星星是紫色的或紫紅色、紫黑色、金紫色的。《遙遠的黎明》中,男主人公消弭對周圍世界的全部感覺,唯一存留的就是溶溶月色映照一汪露水幻化出的一朵戰地小花,它是淡淡的紫色,可以輕盈地托起流動的愛的旋律;《冷月亮》中的主人公在生命的肉體行將死亡的前夕,他凝視麵前的一片天地,呈現的是紫色,紫色雄渾悲愴地漫開層層憂鬱,憂鬱使“他”的靈魂聚結、怒吼、咆哮;《十八歲正當年》中的小方對古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漫空裏飄舞著深紫色的柔紗,對段漢誠年輕的姐姐美的奇思妙想,也是發生在紫色的夜;《明天開赴戰區》中的蘇潔生離開中央美院招生考場返回軍營後一個雨夜的清晨,進入眼簾的第一個直覺:就是開滿山巒的野花呈出輝煌的淡紫。

紫色象征高雅、潤澤,也象征沉重、晦暗。正是這種雙重性格,使得作家偏愛紫色了。何繼青對色彩的敏感,也使他把握敘述客體的不規範的語言方式,與其對戰爭獨特感覺的精神主體一致。他的詩人和畫家的氣質強烈地滲透進畫麵、色彩,並造成主觀感覺的多重性與多層次,在語言的表現上,則是複合感的長句的運用。即使純粹敘事寫人,也時時揉進色彩、聲音、線條的主觀感覺,產生視覺聯想、物象綴合等多元效應。遺憾的是,何繼青並未將語體的個性,推進到文體的創新。語體、文體都應是作家心靈、心境、心態、性格、情性、稟賦的外化和延伸,他應以最純粹的自我方式體現出來。何繼青尚需要從文體的突破中找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