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2 / 3)

小說中這些人物的語言,簡潔,帶感情色彩,形象性強,把各自的性格和心靈都區分得明白無誤。此外,像《浪花呀浪花》中劉雪華、《火紅的雲霞》中文曉的語言,也是很有都市知識青年的個性特點的。前者機智、詼諧、有詩味;後者鋒芒畢露,犀利陰冷,不留餘地。她的帶有“在烏雲密布的時候學會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那個時代特征的晦暗,又是她痛切的經曆所鑄成的。

可信的精神力量——人物社會存在的價值

呂雷在總結《海風輕輕吹》的創作體會時談到:從自己收到不少讀者的來信看,引起共鳴的,是由於作品寫了一點青年讀者當前很需要的東西——精神力量。他由此領悟到,寫有關青年題材的文學作品,最要緊的是要鼓舞青年發奮向上、積極進取。在“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成為全民族統一意誌的今天,寫作更要注意賦予筆下人物可信的精神力量。呂雷的發現是對的。縱觀他的創作可以看到,作家在人物創造上,除《火紅的雲霞》外,短篇集所收的其他九個作品及尚未入集的另三篇小說,都是以青年為其主人公的。可以講,這些紛呈思想性格色彩的青年形象,栩栩如生,已初步構成了當今社會中各種青年形象的係列。在這係列中,有一類在作家筆下是最突出鮮明的,這就是經曆人生的滄桑和坎坷,仍然保持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對事業有執著的追求,有倔強的個性,有美好的心靈的青年形象。

呂雷小說中這類人物最早進入我們視野的,是《浩浩大江流》裏的苗芳。寫“傷痕文學”的作品,大都是通過人物的悲劇命運和心靈創傷,再現那個動亂時期曆史真實的一麵。而人們對林彪、“四人幫”推行極左路線的曆史認識過程,他們之中逐步滋長、積聚的不滿和反抗的一麵,卻往往注意得少。苗芳的形象,正是在這樣一個意義上,顯示了作家深刻的洞察力和審美理想。小說不是一般地寫人物從迷惘到覺悟最終走向反抗的過程,而是通過人物為一位迫害致死的老幹部收殮遺體、偷偷地哀悼、立碑紀念等一連串行動,著力突出她利用特殊環境和條件的掩護,對“四人幫”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的反抗,以至感動和教育了“受命監視”她的小宋,並在共同的鬥爭中建立起堅貞不渝的愛情。由於小說寫出了人物行為動因的家庭、社會、曆史環境諸因素的影響,因而具有真實的感人力量。

在作家反映新時期生活的一組作品中,有幾個青年形象寫得頗為生色,很能體現其人物創造的追求。《“官迷”駱駝》中的駱河是其中的一個。在人們的印象中,文學作品凡是寫到想為官者,幾乎都是私欲熏心的非正麵形象,即使前一個時期寫民主選舉題材的作品,那些改革者的形象,也多是作為曆史潮流推擁出來的。可呂雷筆下的駱河,卻是毛遂自薦,主動提出從仕,為了實現他那科學管理企業的雄圖大誌,即使“撞倒南牆”也不回頭。和他結婚十年的妻子無法理解他的行為:“‘官迷’是個犯眾惡的字眼啊!”“十多年歲月,使人眼花繚亂,神魂顛倒,人的變化有多大啊,可他一點也沒有變!”駱河的看法則迥異,他認為這是一種世俗觀念:“當官就一定幹壞事?幹壞事的官該罵,幹好事也該罵嗎?”最後,他雖然成了空頭政治家釀就的一場生產事故的犧牲品,但他以求官改造社會的熱情火焰並不熄滅:“付出了青春和熱血的代價,才認準了這條路,我是能走到底的!”妻子感動了,理解了他。駱河的形象,閃射出信仰和意誌的奪目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