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對客觀環境的依賴,較之其他文學樣式更明顯、更主要。報告文學作家希冀什麼?不是桂冠、花環。而是對他們創造性的勞動最起碼的理解和道義的支持。不僅他們在向醜惡的社會現象進擊時,甚或在讚美一顆高尚的靈魂時,強大的公正的社會輿論的力量,有時甚至會逾越作品本身。
從我國報告文學幾經興衰和新時期報告文學崛起的命運中汲取什麼?國際報告文學的曆史和現狀及其對我國報告文學的影響;國際報告文學和中國報告文學的比較研究;我國報告文學作家的比較研究;傳記體的報告文學;報告文學特有的藝術特征;報告文學作家的個性和風格這樣一些論題,似乎甚少研究。
現在回到本文的論題。我以為,目前談及報告文學的文章,多隻注意報告文學的新聞真實性,似乎這是唯一的,替代一切的。其實,在真實的要求麵前,報告文學和其他的文學樣式一樣,同樣需要虔誠。不同的隻是:報告文學既具有新聞的報告的真實性,又有文學的真實——整體的、本質的真實,而以虛構為其特點的文學作品則不需要前者的真實。由此而產生出一種誤解:報告文學對真實性的要求是嚴厲的,而對文學性的要求似乎可以寬容。這種誤解所帶來的不良效果顯而易見:相當數量的報告文學作品,幾乎等同於一般的新聞通訊,有的簡直就是好人好事的序列排比。我是更注重報告文學的文學性的。倘若隻有真實性,而沒有文學性的所謂報告文學,是不能進入文學的“大雅”之堂的。既是報告,又是文學,是充分文學意義上的報告,才能稱之為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的文學性的形成,有多種因素,這裏,我隻著重強調三個方麵:選材、構思和語言。
報告文學與新聞通訊的主要區別在於:後者一般隻需要如實地客觀地寫出新聞事實,前者則要充分揭示新聞事實所賴以存在的條件和產生的環境;後者不需要著力去刻畫人,前者則始終要突出人,人的命運和遭際;後者無需文學的雕飾和加工,前者則需要調動除虛構以外的一切文學表現手段和技巧。一般來說,構成報告文學的題材需要具備四個條件:生活事實較為複雜;人物的經曆、命運、遭際較為獨特;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糾葛較為豐富;人和事件的內涵較為深沉。這樣,生動的客觀材料,就為報告文學所有的文學性提供了堅實的依據。一個平直、簡單的,沒有什麼光彩的生活事實,硬要敷衍成一篇報告文學,那會令讀者難堪的。報告文學作家雖然由於藝術的氣質和個性的不同,選材的角度和著眼點可能不一樣,但在這幾個基本要求上,則是一致的。
有的報告文學作家,極力主張文學不能回避生活矛盾。如果不敢正視生活,而倒向純技巧,既不會有文學,也不會有文學家。一些取材於重大生活矛盾的報告文學,在光明與黑暗如同電閃雷鳴般的搏擊中迸發出強烈的亮光。同樣是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表現對象,主張寫光明和美好事物的黃宗英與陳祖芬,在題材選擇的角度上也有很大的區別。陳祖芬注意寫他們之中百折不撓的強者,他們崇高的奉獻精神。黃宗英則更多地寫他們之中的弱者,失敗者,普通的人,他們在坎坷困苦的際遇中的精神火光。理由視野開闊,縱橫捭闔。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一經她著意開拓,就能發出奇光異彩。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報告文學作家,將自己的筆觸伸向體育和文藝戰線。這是一種特定的曆史現象。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存在本身就是極其豐富、精彩的故事,都是可以立傳的。羅達成在這方麵的辛勤勞作,卓見成效。他筆下的描寫對象,總是那些最為人們所關心的“新聞人物”,他也總是反映得那麼及時,為人們所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