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見得失
肖複興在文學性追求上的得失,最有說服力的例子,還是他此前所寫的一組體育、文藝題材的作品。這裏,不妨采取比較的方法,略作分析。
《球,落地生花》與《李富榮和別爾切克》。前篇寫郎平,後篇主要寫李富榮。郎平與李富榮都是中國體壇上的名將。但讀了前篇,使人頗覺遺憾(人們對這類題材的作品,期望總是很高的)。郎平在走向名人的道路上,那種種具有個性而又意蘊深長的典型行為、思緒、心理、細節,在作品中較少得到表現。材料平平,人物平平,自然不能造成一篇有特色有影響力的作品。李富榮與別爾切克在球台上前後二十年間的四次交鋒與較量,生活中這一偶然現象,作家一經捕捉住,就機智地被確立為作品構思的角度,活動的背景,人物“森林之火”般的雷電性格,理想、抱負、事業的追求,也正是在這看似靜態,實則極富活力的畫幅上,升華到一個崇高的境界。
《他心中的主旋律》與《薑昆“走麥城”》。前篇寫著名青年歌唱家關貴敏,後篇寫著名相聲演員薑昆。關貴敏從一個世代農民家庭的兒子成為一個中央一級文藝團體的獨唱演員,這經曆本身是富有魅力的。作家在落筆時,也觸及到了這方麵的素材(如關貴敏含辛茹苦,積攢路費四次從山西農村進京赴考等),可惜,由於沒有把人物經曆中的這些特點組織到一個完整的構思裏,在獨特的角度中加以開掘和深化,因而讀來感到寡淡。薑昆一篇,選擇了薑昆藝術生涯中的三次經曆——一次被家庭問題株連,一次被誣陷,一次自身思想上的失誤,以此再現一個藝術家人生道路上的時代軌跡,心靈折光,告誡人們始終要審慎清醒。這樣選材和構思,在寫體育、文藝題材的報告文學中,是獨樹一幟的。它所產生的思想和藝術的力量,要深沉得多。
《深深的海洋》、《劍之歌》與《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三篇都主要是寫教練員的生活的。第一篇寫得一般,第二篇好些,所以獲得了“《雨花》文學獎”,第三篇要更精彩一些,榮獲“《北京文學》優秀作品獎”。《深深的海洋》中的王文教是印度尼西亞華僑,他拋棄舒適、富足的家庭,毅然返回祖國,後來又不堪忍受極左路線的痛苦折磨,要求重返印尼,人物的這段經曆,裏麵包容了極深刻極博大的時代和曆史的內涵。可是,現在隻是平鋪直敘地寫了人物一生中的一些主要經曆,有波瀾處,沒有使之跌宕起來,需著力描寫處,沒有傾注筆力,這樣,勢必難以激起讀者心靈的共鳴。《劍之歌》重筆沒有落在著名擊劍運動員欒菊傑身上,而是集中於教練員文國剛長期(包括粉碎“四人幫”之後的一個階段)處在“借用”教練員的位置上,是如何將欒菊傑這樣的中國一代擊劍運動員培養走向世界的。作家這樣選取角度是機智的。它以運動員的輝煌成就,來反襯教練員處境的慘淡,用對比的方法照亮人物的精神世界,磨礪作品題旨的鋒芒。在寫體育題材的報告文學中,如何將人物的命運與整個社會的情勢緊密而有機地扭結起來,以增強其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這是關係到這類題材的報告文學能否進一步深化的問題。《國際大師和他的妻子》,以樹上耀眼的“果子”和樹下不被人注意的“樹根”來喻比人物關係,劉文哲在七分鍾的短暫時間內摘取了國際象棋大師的桂冠,與妻子譚桂霞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裏執著地支持丈夫的事業追求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形成鮮明對照。人物命運明暗、強弱的變化,從家庭的視角透視出來,又投影到社會的巨大的畫幅上,增加了作品的廣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