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3 / 3)

生活在曆史轉折新時期的普通的人們僅僅依靠忍讓、寬容的精神走完生命的曆程,那還是遠遠不夠的。隻有在創造中有所作為,他們的生活和靈魂才能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在這裏,作家將自己的筆觸伸向了待業青年,從而,開拓了這類題材創作的一個新的層次。可以說,當今時代的許多矛盾的彙聚和交叉,都可以在這一獨特的社會群落中,找到它的軌跡和回聲。是的,在他們最需要冷暖相知,最富於幻想和創造的年齡,卻成了徘徊於社會與家庭之間的“遊魂”。肖複興這方麵的報告文學樹起了這樣一麵旗幟:在我們的社會裏,每一個人都可以確立自己的人生位置和人生價值。《一年間》中寫到的天津市青年聯合實業公司,在全國待業青年中,較早地樹起了這麵旗幟。他們之中,有失望者、徘徊者、不幸者、探求者、奮進者……最終,千流歸大海,都彙合到了這裏。環境的力量,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他們以創造性的勞動,贏得了社會的承認和尊敬。人們不再忽視,更不可能排斥這個社會群落的存在及其發展。《一年間》寫的是一個集體,《二十一歲的時候》,則寫的是一位女青年,不依賴父母的優越的社會和經濟地位,而毅然走上自己的道路——開辦裁縫鋪。女主人公魏平對於阻礙自己實現抱負的人們所采取的某些態度和方式,雖有偏頗之處,但她的果決、堅毅、膽識,卻令人肅然起敬,正如她以氣勢淩雲的蒼鷹寓誌那樣——尤其是在她二十一歲這樣的年齡。在這位女主人公及作家筆下其他一些類似的人物身上,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時代的環境和時代的精神對於他們思想、品格、氣質、個性的形成所給予的深刻的影響。他們不再那麼看重輿論(包括某些正確的輿論)的作用,而更關注自己的生活道路的選擇,是否和曆史發展潮流的趨向相悖逆。對此,我們應予正確的引導,一味地指責,或一味地歌讚,都是欠妥的。

當然,在肖複興的報告文學中,也有相反的例子,這正說明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豐富性和複雜性。過於受輿論的羈絆,這是不少先進分子,也包括在普通人中間成長起來的先進分子的一個弱點。這裏,應該特別提到《宋世雄,要給他一枚金牌》這篇報告文學。宋世雄的人生之路,仍然是時代的意誌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隻有到了新時期,體育事業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征的時候,也即在他四十二歲的年齡,他才有可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電視體育解說員躍為電視體育解說明星。在這個作品裏,宋世雄作為一個名人這一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在麵對一次報告文學作家采訪時所表現出來的驚慌失措之態,卻發人深省。你從電視屏幕上獲得的那個成竹在胸、口若懸河的宋世雄的形象,怎能想象出他在現實生活裏還有軟弱、猶疑、拘泥的一麵?“咱們認識了,就是朋友了,你看是不是就算了,不要寫了。”宋世雄三番五次對采訪者重複這句話,有時會使你聯想到阿Q、陳奐生的某些言行舉止。他與愛人合謀炮製的“電話”退兵之計,更令人心裏發酸。宋世雄的行為,不僅僅是過去時代的陰影,也包容著現實生活中某些消極麵的折光。根除病態的社會心理,伸張公正的輿論,這就是作家的良苦用心。《一位年輕勞模的苦惱和歡欣》、《美好而苦澀的心》則以更細致的筆墨,更具體的矛盾,寫了兩位勞動模範——青年女工李燕、旅社主任魏淑琴所經曆的勞動創造的歡欣,解除病人痛苦所獲得的精神慰藉,以及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輿論和不公正的對待,同樣可以從中傾聽到作家對此所作的急切的籲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