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崔健到煙台的演出,我們更是共同忙碌了起來:我那是第一次在師傅孫洪威的文章寫作之外,又看到了師傅策劃之高明:那些天,我們《煙台晚報》幾乎每期都有關於崔健和搖滾樂的報道。
魏蘭軍說是沾了《煙台晚報》報道的光,讓她的那次活動大獲成功。而我也在心中感謝魏蘭軍:我是沾了魏蘭軍的光了。從那以後我也開始學會怎樣策劃運作文化活動了。後來我們介紹魏蘭軍認識了中國足協的煙台老鄉張吉龍,魏蘭軍也說是沾了我們晚報的光,讓她走進了足球天地。其實到現在我還要說的是:我們還是沾了魏蘭軍的光——她以後在中國足球界的所做所為,讓我們格外為煙台人自豪,也讓我們《煙台晚報》在中國足球界內一直保持很高的聲譽。
那次“十大歌星頒獎晚會”我確實是沾了魏蘭軍的光:她帶領我們首先到濟南接洽林依輪——不僅那次的晚會活動完全成功,林也成了我在蓬萊“和平頌”上很好采訪的朋友;她邀請我和搭擋黃煒與影星胡慧中在體育館共同主持晚會,讓我第一次發掘了自己大舞台主持的自信;她在晚會後的歌星宵夜晚宴上對我的介紹,讓她所有的新老朋友都對我格外尊重;而幾年後,她身在煙台卻幫助千裏之外的我辦理了韓國采訪的正式記者證件!
至於我朋友購買“三水大廈”的時候魏蘭軍給了我很大麵子讓利NN萬元的事,真的不是那麼重要了……
4.拒絕“安利”老板的邀請
“安利”亞太市場的女老板鄭李錦芬董事長絕對是“粉絲”眾多的“創業神話”:她到煙台來我親眼看到隔著汽車的玻璃窗一批又一批她的“粉絲”和她“隔窗合影”的場景。
但是我竟然拒絕了她邀請我到安利公司華東分公司任職的盛情!
忘記是哪年了,煙台安利公司的好朋友楊紅偉找到我要求幫忙:“狼哥,我們公司大老板要到煙台來,而且華東片、山東區域的公司老板都要陪同到煙台來。場麵好大,事情太多,我肯定應付不來:求你給我保駕護航呢!”
因為晚報同事孫琳介紹而相識的小楊,是一個性情豪爽事業出色的巾幗豪傑:不說別的,酒桌上她的酒量讓我們這些老爺們們也自歎不如。全國打擊傳銷活動後我們因為共同“破冰”而結下了更深厚的情誼。而在這之前,我已經代替小楊率領煙台媒介和管理團隊兩次到廣州去參觀安利工廠了:她對我的信任 讓我不可能拒絕她的懇求。
鄭李錦芬從飛機在煙台機落地就受到了“震憾”:她絕對沒想到我和小楊會在飛機下的舷梯旁等著她!鮮花是人人都能送到的,但舷梯下的等待可並不是每個老板們都能享受到的;機場去下榻賓館的路上她又受到了震憾:我們同乘的轎車不僅沒有受到任何一個紅燈的阻攔,所有沿途的交警們幾乎都微笑著向這輛車注目並送來了微笑。
當天晚上的招待宴會上,鄭李錦芬看到了我在煙台官場和生意場上的“熟人多多”。當天出席的一個慈善活動上,她又看到了我作為主持人的台上台下呼應的巨大“氣場”。在專門邀請我們媒介舉行的座談會上,鄭李錦芬既聽到了我作為記者對“安利”煙台市場的現狀和前景分析,也聽到了我作為朋友對“安利”未來發展提出的忠告……
尤其是鄭李錦芬聽到了小楊的彙報知道了我怎樣倡議,我們怎樣聯手,在伏明霞奧運會奪冠的第二天就在煙台報紙上半個版麵地刊登出了“伏明霞父女與紐崔萊”廣告的情形後,更是對我青眼有加。
鄭李錦芬在抵達煙台的第三天對我提出了明確的邀請:“尹浩洋先生,我在煙台的各種場合都看到了你的智慧和才能。我也聽說了你對我們安利煙台公司的巨大支持。你應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正式邀請你到我們安利華東公司工作怎樣?報酬是……”
誰也沒料到我當即拒絕了鄭李錦芬的邀請:“太太,你可能誤解了我的能力:到飛機舷梯下迎接您是我們煙台對您的歡迎——恰巧在煙台機場我擁有一張記者的通行證。沿途的警察們對我們的車注目並微笑是我忘記告訴你了:那輛車恰巧是我借用煙台交警領導的車了:雖然是民用號碼但警察們都認識它;至於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反映了我這個人的能力和智慧——那應當歸功於我服務的《煙台晚報》在煙台的巨大威信。我隻是一個普通記者,離開《煙台晚報》,我很可能是保持了巨大熱情很仍然很平庸的一個普通人。謝謝您的厚愛!”
5.從倪萍到陳偉鴻
——我和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們
我和陳偉鴻的”煙台房地產問答主持”曝光後,不少朋友感歎我“和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同台主持也不怯場”,我笑“他們已經是我主持搭擋的後代了,我怯什麼場?”
我和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的最早的相逢是1991年——印象中是貴州習水酒廠搞的“紀念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我第一次遇到了倪萍。但印象中最深的反倒不是她,是當時不很出名的男歌唱家楊洪基 ——我當時有個小小私念,楊當時不很出名但是能聽出功底很好,而倪萍當時已經是風雲人物,即使采訪到她也沒有什麼“新聞”。沒想到楊洪基要到多少年後《三國演義》才終於嶄露頭角:我的準備也白白準備了。
所以後來再碰到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的時候我就不浪費機會了。
晚報開創之初不是什麼稿件都可以上去。有次我在朋友劉誌康的幫助下成功采訪了中央電視台《第二起跑線》主持人張某,但因為當周沒有版麵而最後浪費了——那時候的《煙台晚報》還不是天天都有版麵,不是重要新聞很可能一周後再沒有機會發稿了。
現在看我對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的采訪,成功的有好多個:朱軍、水均益、鞠萍、文清、董浩和李瑞英等等——巧合的是沒有一個是領導安排的。後來想想也許這樣的采訪如果確實是領導安排反倒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