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我和“明星”的故事(1 / 3)

1.《開國大典》的采訪教訓

《人生就是相逢——尹浩洋人物專訪新聞作品選》出版後,很多朋友拿著書對我感歎“你采訪了那麼多明星?”我自己苦笑,“知道不知道我第一次采訪明星的遭遇?稿子被槍斃了!”朋友大驚,“肯定是采訪的對象不夠大腕?”我說,“當年扮演毛澤東周恩來的古月、黃凱和《開國大典》的導演肖前寬夫婦還不夠大腕?”

說實話,我從那以後就更知道新聞稿件的生命在於“搶”了——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讓人難以忘記。

好像是1989年前後的事情:不知道煙台的誰邀請了《開國大典》劇組的主創人員到煙台,到市府禮堂演出了一場晚會。我那時候雖然身份還是煙台二中的教師,但由於已經在《煙台日報》文體版麵上發表了不少文章,所以自己儼然很是“資深通訊員”的感覺。問了下我的師傅《煙台日報》文體部的副主任孫洪威,知道了當時沒有報社記者到場,於是便有了“好好寫稿來個一鳴驚人”的想法。於是我開始忙碌了起來。

現在回頭看我是多麼幼稚:如果我彙報了采訪內容確定了稿件遞交時間,師傅肯定會給我預留版麵,我的“精彩”也可以及時發表確實可一鳴驚人。但當時我哪裏知道新聞稿件的時效流程規矩?不懂規矩的我,鼓足勇氣擠到了明星薈萃的人們中間,自我介紹是《煙台日報》的特約記者,信心百倍地開始了采訪……

我的最大錯誤是,我完全不懂此類新聞稿件的時效性:我以為這樣的稿件也可以像以前的評論那樣精雕細刻。我不僅把采訪當天晚上的“黃金時間”浪費掉了,晚上回家後還以中學語文教師的習慣把稿件認真地謄寫了一遍,然後第二天上午興高采烈地去到報社送稿!

毫無疑問,我的稿件被槍斃了!

不管什麼好飯,隔夜了就沒有了新鮮感;不管什麼好新聞,耽擱了時間就不是好新聞了。從此以後,我明白了新聞的生命力就是“搶”。雖然“犧牲”了《開國大典》的所有“明星”,但我 贏得了“明白”——從此以後,我再沒有因為時效而耽誤過稿件的生命。

2.汪明荃的前倨後恭

我以前作品中曾經透露了晚報初期一個前倨後恭的“三棲明星”接受采訪的故事:那是采訪汪明荃。

那年汪明荃是作為全國港澳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團成員來煙台視察的。因為那個代表團當中隻有她是“明星”,所以領導要求我一定去采訪她寫個專訪。

誰都沒想到汪明荃或者說她的經紀人是那樣的傲慢:首先是拒絕,“你們是什麼報紙?晚報?我們汪先生不接受小報采訪的拉!”然後是推托,“我們汪先生說了,活動應酬很多,確實沒有時間的。”於是我們從煙台的視察現場到煙台的宴會場外,再到煙台的下榻賓館,受到的都是直接的間接的拒絕。我說以為我是“追星”“狗崽”是不?我不能給晚報“掉架”,我一定要讓汪接受我的采訪!於是我的主意出來了:我去市委宣傳部外宣辦去看看海外的報紙對汪明荃最近有什麼評論……

我總要找到采訪的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吧?

沒想到在報紙上看到了汪明荃原來正處在“八和會館風波”之中!是粵劇行業對她的一個“接班人掌舵人選擇”的一個疑問、諷刺、嘲笑……我迅速搜集到了所有的“關鍵詞語”,然後追趕著港澳台視察團的麵包車到了蓬萊,再到了長島。在長島上,我終於再次見到了汪明荃的經紀人,對她很有禮貌地說出了我的問題:“我們這樣想采訪汪明荃,隻是因為‘八和會館’的風波在我們內地也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我們想確定汪明荃先生始終不接受我們的采訪,是不是在變相承認她在這場風波中確實有難言之隱?還是以躲避內地記者采訪的形式來求得一種暫時的冷靜和解脫?”

那個女經紀人頓時一種複雜的眼光看了過來?“你在煙台也知道‘八和會館’的事情?”我說:“我們煙台的信息是很靈通的,當天的港澳台包括新加坡的報紙我們這裏第二天都能看到!”(真是給煙台吹牛了:當時不過是因為我在市委宣傳部幫忙了半個多月,可以隨時去外宣辦去看看境外報紙而已)

於是終於采訪到了汪明荃。當然話題我沒有主動往“八和會館”風波上引——那隻是我采訪的“敲門磚”,采訪到了“正主”它就沒用了,倒是汪明荃很鄭重其事地為自己辯解了一通——報紙上最終發表的時候我也沒寫上去:畢竟寫什麼不寫什麼是我們記者自己的事情。

采訪結束的時候汪明荃的經紀人很主動地詢問我,“希望先生給你們寫點兒什麼留言?”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對不起:我們報紙版麵很珍貴,沒有刊登明星留言的習慣!”

當然,這是現在能說的事情:當初再怎麼生氣某些明星的倨傲,為了工作也要忍受的。

3.沾了魏蘭軍的光

煙台舉辦“中國十大歌星頒獎晚會”的時候,所有的10個歌星都主動熱情配合接受了我的采訪。

女歌手甘萍剛剛登台就摔倒了。她正尷尬著呢, 我的介紹給她送上了“台階”:“看我們的甘萍對煙台的大哥們多麼熱情,剛剛上台就在這裏給你行叩拜禮了。因為從知道要到煙台來她就一直牽掛著熱情好客的煙台的大哥們!煙台的大哥,你們好麼?”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和呼應聲中,我宣布“有請甘萍為你演唱她的著名歌曲《大哥你好麼》!”

回到酒店後,甘萍專門找到我,一定要以飲料代酒連敬我三杯:因為我給她主持的好。

那次的采訪,是我最完全的采訪:所有被采訪的歌星們完全忘記了我是記者:同主持人台前台後聊天的興趣是他們很願意的。於是我圓滿完成了采訪任務。

這一切,都是沾了魏蘭軍的光。

我和魏蘭軍的第一次相識,是通過我們中國銀行的朋友認識的。她那幹練的風格和性格,讓我很快對她欽佩起來。於是她的“波士沙龍”在南大街東頭上開張營業前後,我和一幫兄弟們哥們們確實裏裏外外地忙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