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APEC博覽會的記者部長(3 / 3)

5.一天的稿費上千元

我到現在有個“記錄”在《煙台晚報》沒有誰能打破:一天的上稿稿費超過千元。

那是1997年2月1日的《煙台晚報》。

那天是《煙台晚報》曆史上的第一張彩色報紙。為了迎接它,我們報社上下紛紛發動了起來。我當時還分管著到機場發行報紙的任務,但最主要的是有一個整版版麵落實給了我:因為那年是大力宣傳APEC博覽會的“宣傳年”,而我是《煙台晚報》負責報道APEC的專門記者。我要用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把“APEC專版”寫好寫滿還要讓讀者感覺好看!

我的所有稿件交給領導後領導大悅:“給浩洋兩個整版並且拚接成聯版!這些稿件都是重要的,獨家的,可讀性很強!”

我都寫了些什麼?

首先我用《世界給了煙台一個機遇》就APEC博覽會怎樣落戶煙台的做了長篇深入報道:深入到當時分管該項工作的吳儀的秘書怎樣每天都把煙台的報批文件主動整理到最上邊的細節。“獨家新聞”到俞正聲說青島流亭機場數億元“升級”一級口岸的費用——對比煙台機場的博覽會之沾光。那篇文章可以說是對APEC博覽會在煙台舉辦的重要性最初最重要最係統的宣傳。

主打文章是長篇通訊,但獨家新聞可不止這點兒:我對龍永圖、李肇星和當時山東省長李春亭的專訪也是當時煙台任何宣傳媒介沒有的稿件。說實話,能采訪到並寫好這幾個人關於APEC博覽會的專訪稿,當時條件下確實很不容易。

最後是按日期排列的百姓們一看就能明白的“煙台APEC博覽會大事記”。

那個清晨和上午是我到報社後最忙碌的——除了要逐個校對我的特刊文章外,還有一個“重頭戲”在那個忙碌的早晨等待著我:《巡警欒波》那天早晨也要趕寫上千字通欄的連載報道。除了《博覽會急需翻譯》等其他版麵我的幾篇文章外,孫佑天總編又臨時給我增加了“去采訪市長弄篇當日新聞來!”的任務而且我圓滿完成了……

那張報紙我一直珍藏著。

6.吳儀的大笑

APEC博覽會正式開幕的時候,分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務委員的李嵐清和吳儀來煙台參加了。開幕式後聽取了煙台市領導的彙報並簡單午餐後倆人就乘機離開了。時間短暫也因為領導並沒有要求對他們進行采訪,所以參加他們出現場合的時候記者是輕鬆的。但這不等於沒有故事。

上午的開幕式後在東山賓館市委書記對倆人進行了工作彙報。李和吳對煙台的工作進行了評論和指點。我們幾個記者在旁邊的座位上埋頭記錄著——這些都是常規性的事情。但“常規”很快被我打破了——我特意把2月1日的《煙台晚報》送給了吳儀。她看到版麵上方標題位置她仰頭大笑的照片很高興:“哈哈,你們是從哪裏找到這張照片的?我自己看著都樂:那是我有一次談判完了特高興的時候……”

那時沒有網絡盛行——想查什麼資料點擊關鍵詞就能出來海洋般的資料。那個年代想搜索到特定人物的特定照片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晚報編輯文化新聞的王季記者當時有“絕活”讓人羨慕:你想搜索那個明星的照片,她都能在自己收藏的大量刊物中給你立馬提供!一般人哪裏能做到?所以吳儀忽然在地方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大笑照片以她的個性自然也大笑起來

那天的後來很忙碌:李和吳因為心情好很健談。我因為寫“領導會見一般程序稿”不需要仔細。但是習慣性的把當時很少有的微型錄音機打開了。結果領導吃飯的時候我們幾個記者被要求“快速整理出來領導的講話原稿,等領導吃飯完就可以讓領導審閱簽字。”於是領導們在隔壁房間觥籌交錯的時候,我們幾個記者圍著我的錄音機做起了“速記員”。

等李和吳走了後市委書記來慰問我們這些“忙碌得吃不上飯的記者”。書記問我:“浩洋你怎麼和大領導們那樣不拘束?看著真羨慕你們記者。”我笑,“哈哈:我可是看到你給領導彙報的時候手都有點兒顫抖呢。”

後來我很認真地給領導解釋:你們是領導,彙報好了領導說不定就給咱們煙台個好政策好項目好優惠什麼的。彙報不好領導批評下來自然沒有好果子吃。緊張是必然的。我們呢?我們是記者。記者是什麼?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見大不小,見小不大。見到國家主席了我們也不小看自己,采訪乞丐時我們也不覺得比他高貴。如果領導讓我們采訪,我們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去接觸大領導。采訪再好,大領導不會讓我們記者坐直升飛機當大官;采訪再不好,大領導有素養也不會現場太為難我們記者。我們能有什麼負擔?

我從1989年加入民盟的時候就再沒有了官場的概念:所謂心無雜念,豈有雜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