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新聞發布會的“三問”
在市委宣傳部開車的薑吉孟是我《華夏酒報》時期的老同事好朋友。每每和朋友提到我,他總是驕傲地提到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一幕情景:“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怎麼也不相信尹浩洋是煙台小地方的記者,說那問題提得太有水平了!”
那是1996年的事情,為了宣傳即將在煙台舉辦的亞太博覽會,煙台市政府經過精心準備到北京舉辦了一次高規格的新聞發布會。晚報派出了我到北京做專題報道——不僅因為要報道新聞發布會,因為確定外交部長李肇星和外經貿部部長助理龍永圖要到場,晚報想搞他們倆人的專題采訪。
令煙台方麵想不到的是,正是因為李肇星和龍永圖的到場讓發布會差點兒控製不住:因為中國當時的複關談判進入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所有記者們的發問幾乎都是圍繞著“複關”的內幕和進展而去的。煙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玉耕幾次將焦慮的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他想讓我出麵提問將局麵扭轉過來:在場的煙台記者中我是年齡最大的也是他最為信任的。
分管記者提問的不是煙台人不認識我,但在我幾次將手高高舉起又悵悵放下後他終於選擇了我。於是我站起來不慌不忙地提出了3個問題:“各位領導好!我是《煙台晚報》記者尹浩洋。煙台獲得了日本大阪之後第二個舉辦APEC博覽會的機會,煙台百姓們都很高興但也有了一些疑問。 我在這裏提出這些疑問分別請教李肇星、龍永圖和張誌剛三位領導。第一個問題是給李部長的:大阪是日本的重要城市,亞太經合組織也是近年來聲譽日高的國際性組織。選擇煙台這樣一個城市舉辦APEC博覽會這樣重要的活動,請問怎樣回應美聯社記者的‘中國要在黃海一個漁村舉辦國際盛會’的誤會?第二個問題是給龍部長的:煙台人民很感謝你在幫助落實舉辦權上對煙台的支持。請問你總結出的煙台的競爭優勢體現在哪裏?煙台人又應當再怎樣揚長避短去辦好博覽會?最後問題是給張部長的:聽說因為得到了APEC的舉辦權,煙台獲得了很多部門的政策優勢例如煙台機場可以從二等口岸直接晉升為國家級一級口岸。那麼張部長能不能給我們煙台百姓介紹些煙台可以借此獲得那些更多的政策優惠?謝謝!”
誰也沒想到我的提問在現場激發了所有記者們共同的持續的掌聲!
等3個部長連續把問題回答得“有聲有色”之後,我看了看手上的表:這段幾乎全是“煙台聲音”的發言超過了半個多小時!
等後來我在現場開始采訪美國、新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諸使館商務參讚們的時候,不用我自我介紹。對方馬上就說“啊呀!你是剛才提問的 《煙台晚報》的記者……”
自1991年我在人民大會堂采訪提問倪萍後,那也是我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會上最好的表現了。
2.龍永圖和李肇星的“點將”
正式的新聞發布和采訪結束後,幾個部長和山東煙台省市領導會見。我們也在一邊上忙碌著自己的采訪工作。
當時的山東省副省長杜和煙台市副市長王德和本都是煙台人,以前也很熟悉的了。但是領導們同部長們會見我們小記者可不敢隨意造次。同省市領導略微寒暄便告退到旁邊拿出采訪本來。
沒想到,談話開始不久,本應是靜靜采訪的我,就成為了領導們談話的中心而進入“工作商談”了。
龍永圖是到煙台和記者見麵過的人,他的記性又特別好——多年後的2009年我到鄭州主持中國糖酒會“千商論壇”時,龍竟然還能記得我!看到我和兩省市領導很很熟悉的樣子就看似很隨意地提到了我:“你們這個記者很能幹的:我看他在(主席台)下麵采訪了四五個國家的商務參讚呢!”
於是杜和王也順著這個話題把我在煙台的工作成績好一頓表揚:“什麼地方都能采訪上!什麼話題都能采訪上!什麼人物都能采訪上!”“晚報不晚!””126直呼”……
於是後來我就進入了領導們的“工作話題” 了。
開始是山東煙台領導們的懇求:“我們都是第一次搞這樣的活動沒有經驗沒有幹部。希望外交部和外經貿部能給我們得力人才幫助我們,也能給我們一些適當的培訓。”
龍永圖首先對我一指,李肇星璨然一笑表示讚同:“你們這個尹浩洋記者就是很好的人才呢!完全可以適應這份工作!”
龍當著我的麵對省市領導解釋說,“剛才的記者新聞發布會上他的提問,我在台上就很欣賞。當時就能看出來他對APEC事務很熟悉也很熱心,而且提問的問題也很內行。再者,看他采訪的對象也能看出來他的外語能力:我知道除了新加坡的商務參讚外其他都是不懂中國話的。相信這個記者能幹好!”
兩個部長級的人物的推薦確實有力量:回到煙台後我就成為了煙台承辦的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博覽會的策劃部副部長——我不知道後來煙台市政府給我頒發的立功獎勵是因為我記者宣傳博覽會的成績還是我的“部長”忙碌的“苦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