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是1993年8月14日,煙台市召開了“雙文明建設動員大會“,16日(當時晚報是一周三報)的《煙台晚報》頭版上大半個版麵的前4篇文章全是我采訪的會議上下內外上至市委常委下到街頭百姓的真實反映和評價。結合晚報的其他文章,對動員大會起到了極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市委書記後來對我評價說:“浩洋你寫的稿子比我們以往層層傳達的不僅更快更廣泛而且更加有效果!我們現在開完重要會議都要好好看《煙台晚報》的反響呢!”
5.第一篇稿件和郵電局
到現在我也感謝現在煙台郵政局的楊英波和煙台移動公司的劉誌康:晚報創刊初期這兩個當時同屬於煙台郵電局的職工是我當時的“絕對民間評論員”:我的新聞線索很多是他們提供的,我們的很多稿件評論也是他們尖銳地直接地提出來的。
1988到1990年我先後走了3個旅行社幹業餘導遊,最後是跟隨著我的“導遊啟蒙”胡吉華“跳槽”到了煙台郵電局的“鴻雁旅行社”:就在當時煙台火車站對麵的“煙台郵電培訓中心”的一年活動時間中,我結識了當時幾乎所有到現在都交往的煙台郵電界的朋友們——既包括現在的煙台移動、煙台聯通、煙台郵政的大公司的朋友,也包括了現在搞快件運輸、買賣修理手機的小行業朋友們。
在《煙台晚報》創刊號上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同煙台郵政有關的。什麼煙台到台灣的快件幾天內就可以到達了之類的。那是我和楊英波天天一起遊泳時候的話題,於是我那篇“處女作”就署上了我倆的名子:那以後我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隻要是朋友給我提供消息來源,尤其是有宣傳任務需要發稿量的朋友,我一般都把朋友的名字署在我前麵——這也是我的朋友越交往越多的緣故之一。
後來煙台郵電局的郵政局將我聘請為“行業監督員”時,我還在他們的座談會上提出了一個現在全國都在使用的廣告用語:隻要你撥打某某某電話,剩下的事情都由我們來做!再後來煙台民航的小妹妹讓我給她策劃個宣傳售票的廣告用語時, 我就直接套用了那個廣告的思路:“62某某777,撥個電話坐飛機”——當然這是後話。
我後來的“11·24海難”夜半新聞線索提供中,郵電局的朋友很多都是第一時間給我電話或者傳呼留言的:這讓我至今都留下了感動——我的朋友們和我在一起浸淫了多年,什麼是新聞什麼是重大新聞他們一點不比我的發掘功夫差!
6.謝謝青聯謝謝翠玲
當然說起新聞發掘,我更謝謝當年煙台市青聯的秘書長李翠玲:是她讓我有了更廣闊的朋友聯係和更廣闊的消息來源。
進入煙台市青聯組織是我個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筆:如果沒有青聯,就不會有我後來的很多的新聞成就和新聞朋友。
我是1988年從福山學校回到煙台市區做了煙台二中的高中語文教師的。從繁忙的農村“孩子王”忽然回到城區,我感覺渾身的精力都使不完——原先我是分管教學的教導處副主任,最多的工作量是教高三兩個高考班的語文擔任班主任,兼任高二一個班的語文課。平時大量備課不說,每周還有3個班的作文要批改(兩周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小作文,每周一次學生手記)。不僅平時每周24節的語文課要備課要上,還要晚上檢查學生晚自習和監督晚睡,早晨要帶領全校住校學生跑早操同時監督早自習……
回到煙台後,我雖然擔任了兩個班的語文課程,也是我那個級部組的組長,也擔任著一個班的班主任。但每周隻有12節語文課了。晚上不用監督晚自習了。早晨不用帶領跑早操了:想想看,我回到煙台的新生活讓我多麼的充滿活力?!
於是幫助我調回煙台城區的大學老同學的張衝把我推薦給了當時的煙台青聯秘書長李翠玲把我拉入了他也非常喜歡的組織:煙台市青聯。
從那以後,我和煙台青聯結下了不解之緣。
到現在我保留著1991年我們青聯委員們的熱情坦誠豪爽的留言簿,上麵的每段留言都讓我栩栩如生地想到了當時的場景和每張笑臉。到現在我保留著到濟南參加省青聯會議的合影:不僅是年輕的身影,更有我們當時豪情的永遠珍藏。到現在我珍藏著我們青聯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或者青聯本身活動的資料。其中既有逐年評選全市十佳青年的評委保留評比材料,也有各種策劃社會力量參加煙台集體婚禮的新聞報道。而更令我感激的是:青聯向我敞開了煙台生活的大門!
從1978年高考升學後,我基本是在濟南和福山生活的,我和煙台主流很長時間處於隔閡狀態了:1989年我參加煙台市“憶10年話改革”演講比賽獲得第一名時,幾乎所有評委都在詢問“這個已經30多歲的青年怎麼以前從來沒在煙台演講活動中露麵?!”而青聯“各族各界優秀青年的集合”的定義,讓我第一時間內融入了煙台的“主流社會”:這給我的新聞采訪一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交通事故采訪?當年的交警第一大隊(百姓俗稱一中隊)的隊長劉國進給了我最大的方便,讓我很快結識了煙台的交警們;公安的采訪?現在煙台火車站派出所所長李軍是當年著名的“廣場反扒高手”,有關社會新聞保證漏不下!文化新聞的采訪?現在煙台京劇團團長董翠娜是我們當年煙台青聯最活躍的女孩之一。政府新聞?現在的市政府辦公室張前程主任是我們至今青聯最活躍的委員之一……
我後來的采訪活動很順利要感謝我後來的朋友,但是在我初次進入新聞界的采訪中。我永遠感謝青聯,也感謝對我幫助最大的當時的煙台青聯秘書長現在的我的終生朋友李翠玲——當然,也感謝我和煙台青聯相識的“紅娘”現在的煙台市旅遊局長張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