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細胞概述(五)(1 / 1)

第四節細胞的類型和結構

生物細胞分為兩大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由它們分別構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一、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

原核細胞大約在30~35億年前就出現地球上了,體積很小,細胞結構簡單,沒有核膜,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中。原核生物種類也很少,大約有5000餘種。支原體、立克次氏體、細菌、放線菌、藍藻屬於這一類。支原體是最簡單的細胞。

細菌是典型的原核細胞,其結構特點是:細菌沒有真正的細胞核,隻有一個比較集中的核區,稱擬核。在不到的核區內折疊著長約1200~1400厘米的分子。分子呈環形,不含組蛋白,但具有與真核細胞核相同的功能。此外,還有擬核外也呈環狀,稱為質粒,攜帶有遺傳信息,能自我複製,有的也可以整合到核區中去。

細菌有中膜體,義稱中間體,是由細胞膜內陷形成的複雜的構造,其中有小泡和細管樣結構。中膜體上有細胞色素,可能還含有合成細胞壁所需要的酶。

細菌細胞膜的成分、結構與真核細胞相似,但由於它沒有細胞內的結構,所以功能很複雜,具有真核細胞線粒體的功能;有些核糖體結合在細胞膜上,可起到真核細胞糙麵內質網的作。

細菌除核糖體外,無其它細胞器。每個細菌約有50000個核糖體,沉降係數為70,其中30;小亞基對四環素和鏈黴素敏感,大亞基對紅黴素和氯黴素敏感。

細菌的細胞膜外有細胞壁,它與植物細胞壁不同,成分不是纖維素和果膠質.主要是肽聚糖。青黴素藥物有阻止細菌細胞壁合成的作用,所以能殺死細菌。

二、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

原核細胞大約經曆了20億年的進化後出現了核膜,形成了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還有一些特定結構和功能的細胞器。

真核細胞雖然結構複雜,但在亞顯微水平上可以劃分以下三大基本結構體係:

(一)生物膜係統

真核細胞除質膜外,還有以下幾種膜性細胞器(由膜組成的小區或亞細胞結構)

1核膜由雙層單位膜組成的使核物質區域化的界膜。

2線較體細胞氧化中心,產生能量場所。

3糙麵、光麵內質網是膜的網絡,與合成糖蛋白和脂類有關。

4把膜的組分導向細胞各個相應部位,是合成物質加工、包裝和運輸的細胞器。

5溶酶體是細胞內的“消化器”,可降解蛋白質、核酸和脂類,為動物細胞所特有。

6過氧化物酶體進行代謝。

7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細胞所特有。

(二)顆粒、纖維係統

顆粒與纖維結構是由蛋白質形成的顆粒狀與纖維狀的複合亞顯微結構。主要有:

1染色質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2核仁是細胞核內製造八、裝配核糖體亞基的結構。

3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

(三)細胞骨架係統

細胞骨架係統主要由微管、微絲和中等纖維構成的。它對細胞的形態起支撐作用,同時在細胞運動、物質運輸、分泌和信息傳遞等方麵起重要作用。

三、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主要結構區別

植物細胞具有下列區別於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壁:植物細胞膜外有由纖維素和果膠質組成的細胞壁。薄壁細胞的細胞壁薄,具有可塑性,木質纖維細胞及導管細胞的壁厚且堅韌,這是由於不同的細胞功能不同所決定的。

細胞間連絲這是植物特有的一種細胞連接結構,細胞壁上的管道和鄰近細胞壁上狹小的管道相通,內有原生質通過,保證了細胞間物質的溝通和信息的傳遞。

葉綠體:一般說,植物細胞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無葉綠體。由於植物有葉綠體,所以能進行光合作用,營自養生活。

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有著基本的共同特征:

都具有細胞膜,使細胞能在周圍環境中獨立。都具有兩類核酸,即DNA與RNA。這與病毒不同,每種病毒隻有二者中的一類。

都具有核糖體,以合成細胞所需要的基本物質蛋白質。

都以細胞分裂方式進行繁殖。

但是,真核細胞比原核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更為複雜,二者無論在形態結構還是生命活動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