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高句麗這個國家的人那有股倔勁兒,堅持不投降。
隋煬帝既然是想排天朝的排場,當然就少不了講究點“吊民伐罪,非為功名”一類的口號。其實就是當初他忽悠他老爸那一套,想以此瓦解高句麗人的鬥誌。可是煬帝演員當得太久,對演員要求也就很高,所以嚴令諸將不得擅自行動,必須凡事請示報告。
幾百萬大軍,凡事都要請示報告,這個,在現代戰場尚且不可思議,何況當時連手搖電話都沒有的冷兵時代呢?楊廣這個南滅陳朝,北禦突厥的戰爭英雄,這次可是有點玩過量了。
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幾百萬大隋將士像推土機一樣開過去,一路之下或者投降,或者被消滅,大軍順順利利的渡過了遼河,來到了高句麗重鎮遼陽城下。這個時候,問題出來了。
遼陽是高句麗的重鎮,當然不會立即投降,於是隋軍請示煬帝後開始攻堅。一真猛攻,隋軍把遼陽城的城牆打開個大口子,正準備進城呢,城裏突然提出要投降。這下麻煩了,煬帝起先的“劇本”裏沒有這個情節,隋朝主將隻好停止攻城,去請示煬帝。等到請示下來,城中已經把被打破的城牆又修好了,又不投降了。
如果就是這麼一次也就罷了,看來煬帝沒有修改劇本的習慣,竟然容忍同類事件連續出現三次之多。
煬帝見遼東各城不好打,就打算繞城而行(這個辦法被後來的蒙古鐵騎屢次使用,均獲成功),派大將宇文述率三十萬大軍直撲高句麗的本土——平壤,一旦拿下平壤,則遼東之地不戰可下。為了讓宇文述跑得快點,煬帝又不讓士兵攜帶糧草。結果三十萬人南渡鴨綠江,一天之內連勝七陣,渡過清川江,直到平壤城下。
到這一刻為止,煬帝的計劃一直被準確的執行著。
但下麵的事情就是煬帝始料不及的了,平壤城修得太結實在,久攻不下,而軍隊又沒有帶糧草,別說打仗了,再堅持下去非冷凍餓而死不可。宇文述一看不行,就下令撤軍,結果高句麗大軍開城追擊,宇文述大敗。
有道是兵敗如山倒,三十萬大軍被這麼一路追殺,回到遼東時僅餘二千七百人!
其他各路隋軍也都先後遭到失敗,煬帝不得已,隻好下令班師,這一仗最終以隋軍丟下三十餘萬具屍體而告終。
但是煬帝被擊怒了,楊廣此人,從小凡事都是順順利利的過來的,隻有他他別人,他忽悠別人,沒有別人能動他分毫的。現在三百萬人打一個小小的高句麗,竟然慘敗,他實在是丟不起這個人。
煬帝發誓要踏平高句麗,回國休整了僅一年,就再次禦駕親征。這次煬帝做了全麵的安排,各種細節都考慮到了料定萬地一失,就等著拿下平壤,活捉高句麗國王了。
可是偏偏該著煬帝出醜,煬帝正在前麵打得緊張,後麵楊玄感竟然在黎陽造反了。當初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曾經幫助楊廣奪取帝位,知道很多不該知道的東西,所以楊廣即位後一直很提防楊素。楊素因病去世後,楊廣控製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脫口而出“他要是不死,我會殺他全家。”這句話後來傳到了楊玄感耳朵裏,楊玄感覺得以楊廣那麼狠,謀害自己是早晚的事兒。趁著楊廣在前麵玩命,索性來個先發製人,就地造反。
煬帝後院起火,再也顧不得遼東,隻得回軍迎戰楊玄感,於是第二次征遼再次失敗。
連戰不利煬帝的小宇宙終於被徹底激怒了,整個隋軍也變成了一群憤怒的獅子,嗷嗷叫著衝向高句麗。
高句麗此時也明白了——想要通過打敗大隋而獲得和平,是絕不可能的!即使你一萬次打敗隋軍,他們也可以再來一萬零一次,大隋的汗毛,永遠比高句麗腰厚。要想獲得和平,隻有兩個辦法,一是徹底滅亡大隋,二是向大隋臣服。
高句麗人最後無奈的喊了聲“形勢比人強啊!”出城到隋營向煬帝請求稱臣求和。煬帝這回總算是找著了一個台階,就同意了高句麗的請和。
煬帝的麵子算是找著了,可是三征高句麗,動用數百萬人力,消耗的人力、物力,之巨大是難以統計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動起來,燒的就是個錢。煬帝的一切開支都是由國庫出的,國庫沒錢就要逼各級政府,各級政府就逼老百姓,最後終於將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大規模的反隋起義。
雖然,隋煬帝楊廣三征高麗,失敗了,但是也打的高麗十室九空。隋煬帝楊廣死後,唐太宗李世民,接過了征伐高麗的接力棒,等到大唐恢複了國力,就跑去打Bang子。(從此,以後Bang子打怕了,不敢打了。然後,就成為天朝養的一條GOU,他們還自詡自己為“小中華”,所以,Bang子別以為你換了主人,就翻身當主人了,其實你還是條GOU!)
不管,未來如何,現在!大業七年才剛剛開始,一切都還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