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原來是孔明啊(二)(2 / 2)

沒想到小叔子反而激動起來,放下碗筷大喊道:“我不是小孩子!”

聞言,眾人皆捧腹大笑,孔靈夾了一塊豬肉放進他的碗裏,笑道:“你們何必捉弄他呢?孝平,好好吃飯。”

孟公威卻不放過,端起一杯酒慢慢搖晃,放在鼻尖輕輕一嗅,好像格外享受,“孝平,你若不是小孩子,可敢喝我釀的酒?”

小叔子頓時滿臉通紅,悶著頭隻顧吃飯。黃月英覺著有趣,便也想嚐嚐是什麼酒把他嚇成這樣,可惜被孔靈攔住了。

崔州平看了看左邊的徐庶,又看了看右邊的孟公威,搖頭歎氣說道:“為何吾身邊會是這樣的人?交友不慎必自斃啊,嗚呼哀哉!”

······

用餐結束,黃月英正在收拾,不知何時桌麵上多了一個蘋果,她有些欣喜,剛想伸出手去偷偷“摸”過來。有人卻拍了拍她的背,害得她的小心肝差點飛出來,回頭一看,原來是楊諧,他眉開眼笑地握著兩個水蜜桃遞到她的麵前。

“這是我剛才在附近摘的,很甜!”他全都塞進月英手裏,自己卻幫忙收拾桌子。

黃月英喜滋滋地咬了一口蜜桃,果然很甜,水嫩多汁,仿佛甜到了心坎裏,她笑眯了眼,“還是你對我好!”

楊諧也看到了桌上的蘋果,剛想把它收起來,孔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淺笑道:“抱歉,這是我的。”

然後,他主動接過小叔子手上的碟碗,將蘋果遞給他。小叔子怔怔地看了看兄長,覺得有些莫名,歪著腦袋啃了一口,便沒有再說什麼。

黃月英閑著沒事幹,索性坐於一旁傾聽大家說話,沒想到他們正在聊“官渡之戰”。

隻見崔州平正色道:“黃巾起義以來,各州郡官吏豪強借鎮壓之名獨攬軍政大權,形成割據勢力。董卓死後,十八路諸侯分崩離析,袁紹據青、幽、並、冀四州,意欲南向以爭天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於許昌,野心蓬勃。如今二人已在官渡相持數月,近日定會分出勝負。”

徐庶問道:“崔兄認為將是誰勝誰負?”

“若是比較個人,自然是曹操勝,無論謀略還是膽識,袁紹都不及他。但戰場上兩軍對壘,這實力懸殊太大,何況糧草不濟,曹操已然是退無可退,一刻都鬆懈不得。”

孟公威斜躺在榻上,仍然不放酒杯,醉眼迷離,“倘若袁軍突然疫病橫行?或者天降流石將其營寨夷為平地?要不然是那袁紹暴斃而亡?哈哈,曹操便可不戰而勝。如今人疲馬乏,差距越發明顯,曹要取勝,難!”

“這是自然。”石廣元細細地品茶,“袁紹即使再不善謀,也斷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議和之事絕無可能。糧草更是一大問題,曹操麵對強敵尚能勉強穩固軍心,但糧草一斷,後果不堪設想。”

“說到穩固軍心,鼓舞士氣,你們可曾聽聞郭嘉的‘十勝十負論’?此役若無他堅定了曹操的決心,恐怕還打不起來,曹操知人善任,帳下謀士眾多。袁紹身邊雖然不缺能人,可他狂傲自大,剛愎自用,外寬內忌,任人而疑其心,說不定袁軍內部早已怨念橫生。”徐庶嗑著瓜子娓娓道來。

黃月英不禁有些感慨,能夠親耳聽到古人分析當前戰局,仿佛家常便飯般自然,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她曾經非常鄙視有些專家學者喜歡就著結果議論紛紛,在媒體上大放厥詞,說得頭頭是道,卻都是些馬後炮。若是將他們擱在這個時代,沒有史料,沒有實況轉播,他們未必能有如此見地。

此時,孔靈剛剛從廚房裏出來,被徐庶喚了一聲,便笑著向他們走去。“在談什麼呢?”

“孔明,你如何看待官渡的這場戰役?”崔州平問道。

孔明?不是孔靈······黃月英似乎想到了什麼,但一時又說不出來。

“很明顯,袁軍十倍於曹軍,戰事卻拖到現在,可見袁紹是個庸主。在此之前,他有不少機會可以進攻許昌,卻錯失良機,現如今許昌空虛,他仍然按兵不動,愚也。好大喜功,識人不明,患得患失,不納良策,袁紹欠缺的皆是曹操擁有的。此役他師出無名,軍心渙散,驕兵必敗。”

“孔明之意是,曹操能夠取勝?”孟公威坐直了身子。

“總之遲則生變,若袁紹能夠及早醒悟,方能化險為夷,否則,深陷泥潭而不覺,自然是回天乏術。”

崔州平點頭,“有道理,袁紹不知道自己的症結所在,長此以往,必露敗象,而曹操審時度勢,當機立斷,一旦尋得機會,定然殺他個措手不及。”

聽到這裏,黃月英一時激動,便脫口而出,“對,後來許攸叛逃,獻計於曹操夜襲烏巢,將其糧倉盡數焚毀,迫使袁紹大軍潰敗,從而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

(快來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