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原來是孔明啊(三)(1 / 2)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其實月英隻是想尋個機會加入他們的話題討論,但始終很難插上嘴,情急之下便有些口不擇言。

眼看大家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她心虛地細聲道:“我······爹爹······跟我說的。”

眾人頓時釋懷,氣氛又活絡起來,崔州平大笑道:“哈哈,看來是黃老先生從劉荊州那兒聽到了什麼風聲。許攸?他可是袁紹身邊重要的謀士,掌握著頗多軍事秘要,此人若是叛逃,乃天賜的良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操必勝矣!”

孟公威複又躺下,興致缺缺的模樣,“失算失算,居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真沒意思!許攸也是,偏偏這個節骨眼上叛逃,袁紹怕是要死不瞑目了!”

石廣元神色自如地呷了一口茶,“我看孟兄的設想才更讓人死不瞑目吧?疫病?流石?暴斃?他是倒了八輩子黴還是今生被衰神附體?”聞言,孟公威隻是眯著醉眼嘿嘿傻笑,眾人也是忍俊不禁。石廣元繼續說道:“倒是許攸此人,性行不純,貪而無治,輔佐了十多年的主公,居然一朝棄如敝屣,此乃人性之缺失,道德之淪喪。”

他放下茶杯,少見的有些激動,徐庶在一旁拍了拍他的背,笑得沒心沒肺,“廣元果然高風亮節,懷瑾握瑜。若是在太平盛世尚能言此,可如今天下大亂,又有多少人還在恪守三綱五常?士為知己者死,許攸或是覺得自己屈居不得誌且不能盡其才,另擇賢主也是人之常情。何況,倘若曹操有眼無珠,並無知人之明,許攸的叛逃也未必能成功,此亦是曹操之所長。對吧,孔明?”

“元直所言與我不謀而合,袁軍內部不和,勾心鬥角,遲早有人會生異心,隻不過正好是許攸罷了。至於道德倫常,有人奉如圭臬卻鬱鬱不得誌,甚至遺禍無窮;有人視如草芥卻能施展所長,造福百姓,孰是孰非難以論斷,就像袁曹二人,誰又能說誰是對的呢?”

“再者,袁紹想打持久戰倒也並非不可,畢竟袁軍人眾而羸弱,曹軍勇猛而精幹,且曹操的智謀較於袁紹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是兩軍硬拚尚不知勝負。但憑袁紹實力雄厚,糧草豐足,曹操必定耗不過他。待對方心生退軍之意,他再迎頭痛擊,自然大獲全勝。可惜他並未察覺帳下眾心不齊,持久戰反而使其每況愈下,以至於許攸叛逃之後他都沒能警覺。持久戰靠的是什麼——糧草,他居然如此草率對待。此役袁紹若敗,究其原因在他自身。”

眾人點頭稱是,就此議論開來,黃月英還在尋思心中一閃而過的念頭,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崔州平繼續說道:“除卻袁曹兩大諸侯,荊州的劉表坐觀成敗,江東的孫家自顧不暇,此役之後,中原的局勢將會更加明朗。說到孫家,自孫堅死後,其子孫策亦是英雄少年,不僅為父親報了仇,還一舉平定了江東,可惜最後竟是遇刺身亡,嗚呼哀哉!”

孟公威早已醉得不行,於是換作石廣元與他下棋,“聽聞孫策死前,並未將兵權讓於頗有將帥之風的孫翊,而是傳給了沉著冷靜的孫權。而他年僅十八歲,卻能將君臣關係處理得尤為妥當,也不失為一代明主賢君。”

“此事有人功不可沒。”

“哦?孔明所謂何人?”孟公威好似有了些興趣,用手撐著腦袋左右搖晃。

“周公瑾。”

徐庶也略感意外,壞笑著說道:“哈哈,孔明不是常常自比管仲、樂毅的嗎?居然還有人入得了你的法眼?”

“哈哈,元直此言差矣。亮自視甚高,卻不是目中無人。周瑜周公瑾,乃將相之才;又比如郭嘉郭奉孝,亦是王佐之才。天下之大,亮並非恃才傲物,將人看輕,隻是自覺不差於他人,未得賢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