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階段,一些製造業企業剝離組建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意願不強,國有企業服務體係社會化改革有待推進,服務業細分行業的分工還需進一步深化。另外,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應不顯著,生產性服務業在製造業中間投入的占比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一些服務領域跨界融合的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過度依賴燒錢擴張的模式難以持續。一方麵,要支持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務專業化發展,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推動服務業細分行業的要素優化配置,鼓勵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購買外包服務。另一方麵,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增強服務業對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能力,構建交叉滲透、協同共進的產業生態係統。創新多樣化金融服務,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六) 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製度

公平、規範、高效的市場準入和監管製度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地方政府行政審批事項也大幅壓縮,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及地方政府定價項目分別縮減80%、50%以上。外商投資由審批製轉向負麵清單管理,2017年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保留63條外資限製性措施,比上一版(2015年)減少30條。事中事後監管也在逐步加強,這些對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與市場主體期望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在服務業市場準入和監管方麵還需進一步改進。一是準入製度不完善,不少服務業初創企業遇到“準入不準營”問題;二是對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原則的同時,缺乏動態監管機製,針對新出現的不規範價格行為、壟斷行為等缺少法律規製;三是事中事後監管能力不足,方式較為落後,利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不夠充分;四是除政府監管外,企業、消費者、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的格局有待建立。

要發揮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改革的牽引作用,清理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推行承諾式準入,推進“照後減證”,提高審批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行分類細化管理,構建以服務質量為導向的動態監管機製。進一步完善價格管理、預防和製止壟斷行為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快企業信用監管製度改革。此外,要以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實現部門內監管流程再造和跨部門協同監管,健全有效的多元共治模式,加強與平台型企業的數據合作對接,打通全流程數據並加以利用,提升監管效能。

(七) 統籌發展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的關係

在開放條件下,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服務貿易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大市場空間和更多要素組合。統籌兩者的協同發展,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近年來,江蘇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建築服務等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服務貿易的增長,服務出口總額穩居世界前五。同時,新興服務進口增長較快,2013—2018年知識產權使用費年均增長8%,彌補了緊缺的中間投入品供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服務業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際經貿合作網絡的擴展,也深化了雙邊多邊的服務業合作。

要理清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措施,落實新修訂的外商投資負麵清單,倒逼國內服務業相關體製機製改革。客觀理性看待現階段的服務貿易逆差,適當擴大新興服務進口,充分發揮技術和知識溢出效應,改善國內服務業供給結構。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推廣貿易便利化、投資體製改革、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麵的試點經驗。大力推動商業存在模式的服務貿易發展,創新貿易新業態和新模式,培育質量競爭優勢,提升國內增加值貢獻度。加強對服務業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改進相關的外彙管理、人員出入境、金融支持、境外投資服務,強化與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有效協同。參考文獻

[1] 李冠霖,任旺兵.用科學發展觀推進服務業全麵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04(16).

[2] 王小魯,樊綱.中國地區差距變動趨勢和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2004(1).

[3] 劉誌彪.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決定因素與政策[J].江蘇社會科學,2005(6).

[4] 李琪等.新經濟環境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策略[J].生產力研究,2006(8).

[5] 白仲堯,依紹華.服務業與綜合國力的關係[J].財貿經濟,2011(3).

[6] 李慶楊,呂瑤.論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及發展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6(8).

[7] 魏作磊.美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演變規律[J].改革,2003(4).

[8] 劉重.論現代服務業的理論內涵與發展環境[J].理論與現代化,2005(6).

[9] 曹靜.關於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6(3).

[10] 李鬆慶.加快發展我國服務業的戰略選擇[J].中國第三產業,2002(7).

[11] 鄧於君.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及啟示[J].環球瞭望,2008(9).

[12] 張楠.日本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現代財經,2011(2).

[13] 葛堅鬆.美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及其啟示[J].江南論壇,2007(3).

[14] 曹邦宇,姚洋洋.美國城市群服務業空間布局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3(8).

[15] 薛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國際比較[J].全球視城與中國實踐,2005(10).

[16] 李秀文.美國服務業集聚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8(1).

[17] 李克強.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J].中國產經,2013(5).

[18] 弓龍值.發展吉林省服務業的問題與對策[J].新長征,2001(1).

[19] 服務經濟發展與服務經濟理論研究課題組.西方服務經濟理論回溯[J].財貿經濟,2004(4).

[20] Hill, TPon Goods and Services[J]. 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4(23):315338

區域篇區域篇第一章蘇南現代服務業發展報告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必須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習總書記指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係。”現階段,現代服務業已成為蘇南經濟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企業越來越依靠服務維持市場地位、產業越來越趨向服務引領製造的新趨勢下,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有所改善。數據表明,近幾年蘇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加快,三次產業結構從2012年的63∶502∶435調整至2018年的45∶445∶51,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升17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2年的397%提升至2018年的588%,年均提升近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15%、50%和21%分別提升至2017年的34%、79%和45%。

一、 蘇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在研究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之前,首先我們簡要分析一下江蘇省的現代服務業狀況。作為製造業大省,江蘇省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點,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取得重要進展,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體係正在逐步形成。近年來,江蘇省服務業穩步發展,尤其在2004年之後對地區生產總的貢獻保持增速增長,2018年全省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6%,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1%,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服務業總體占比超過第二產業65%,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45∶445∶51,逐步深化產業結構“三二一”的標誌性轉變。

圖11992—2018年江蘇省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單位:%)

數據來源:曆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 服務業總量規模績效保持快速增長

江蘇省總體上已經實現向“三二一”結構形態的標誌性轉變,但是就區域發展而言,蘇南、蘇中、蘇北仍然存在地區差異。作為經濟發展先驅,蘇南地區產業結構相對領先,已經實現了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第一步。蘇中和蘇北地區發展相對緩慢,產業升級滯後。從設區市情況看,2018年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四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分別達61%、508%、511%和515%,均實現了“三二一”轉型。僅就產業結構而言,蘇中和蘇北地區的發展滯後於蘇南地區四到五年。

2018年,麵對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南京市頂住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型升級、培育主導產業持續向中高端邁進,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在多年位居全省城市中遊的情況下,躍居首位,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總量達到7825億元,占GDP比重61%。2018年鎮江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935億元,同比增長37%,高於全市GDP增速0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78%,較2014年提高23個百分點。2018年常州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63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1%,高出全市GDP增速11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達576%,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繼續引領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8年,蘇州市服務業整體延續了穩中有升的良好發展態勢,服務業增加值占比508%左右,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2018年無錫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穩定,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495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1%,同比增長71%。表12010—2018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

地區年份20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按地區分南京518546563573583597610無錫422455476482510515511徐州395430447458472472490常州409453472487506508515蘇州410458478493512512508南通371420441457476480484連雲港388410410421428434447淮安391423438456475476482鹽城370398406419434445451揚州372413424434444459470鎮江395435455463470471478泰州373413431447467473469宿遷374387387391395408425續表地區年份20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按區域分蘇南433474494506524529532蘇中372416433447465472476蘇北384413423434447453465數據來源:曆年《江蘇統計年鑒》(二)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三大區域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產業升級成效明顯。蘇南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3∶515∶462調整為2018年的17∶451∶532,三產比重提高7個百分點,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特別是金融、信息、廣告、公用事業、谘詢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最快。蘇中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70∶530∶400調整為2018年的50∶474∶476,蘇北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27∶475∶398調整為2018年的102∶433∶465,蘇中、蘇北三產比重分別提高76個和67個百分點。蘇中、蘇北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迅速發展,二、三產業比重差距逐步縮小。

圖22010—2018年三大區域的三次產業結構情況(單位:%)

(三) 主導產業快速發展

2018年蘇南整體服務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傳統服務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同時,現代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南京市推動現代服務業轉型提升,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培育出新的增長點。四大現代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軟件業務收入達到4400億元,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34%,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預計達到10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預計達到63%。蘇州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科技服務業發展成效顯著,2018年科技服務業收入1028億元,擁有從業人員10萬人,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80億元,增幅近60%。服務外包規模持續擴大,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175億美元,離岸執行額477億美元,占全省份額總體穩定。軟件產業也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銷售收入超2400億元,同比增長超10%。無錫市規上其他服務業企業發展質量高,經營效益良好,2018年規上其他服務業實現營業利潤8596億元,同比增長137%,10個門類行業中有8個行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規上其他服務業營業利潤扣除投資收益後實現經營性利潤6444億元,同比增長379%,較2017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四) 就業的貢獻率穩步提升

蘇南五市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服務業在就業帶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基本實現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力結構調整的協同推進。2018年,南京市服務業從業人員數2738萬人,同比增長2%,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上升到591%左右,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就業結構的優化也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鎮江市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由2014年的41%提高至2018年的451%。服務業發展對推動全市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促進社會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服務業實力的提升取決於從業人員隊伍的規模競爭力。常州市服務業從業人員持續低位增長,2018年規模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183萬人,增長34%。十大行業門類中有7個行業用工人員數呈下降態勢,其中,教育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從業人員數降幅較大,分別下降239%和179%。

(五) 集聚功能顯著有效整合資源

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中持續發揮作用,促進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對培育城市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南京市在服務業綜合改革工作中不斷探索,梳理總結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服務機構和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服務業發展帶來先進示範經驗。經過多年發展,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62家,分布在13個城區、郊區和開發區。集聚規模持續擴大。蘇州市2018年新增認定沙洲湖科創園等4家單位為市第八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截至目前,累計共有市級服務業集聚區98家,入區企業超9萬家,就業人數超130萬人,2018年實現稅收超500億元,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等3家集聚區獲評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全市累計擁有25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其中,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11家。11家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涵蓋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科技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共有入區企業32411家。鎮江市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 7139億元,利潤總額232億元,稅收1304億元,對鎮江市集聚區發展支撐作用顯著。鎮江重點推進5家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丹陽眼鏡城、國家大學科技園先後創成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丹陽眼鏡城發布國內首個眼鏡行業指數,全麵提升集聚服務功能;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依托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著力構建以再生醫學研發、高端檢驗檢測、現代健康養生為支撐的產業體係,積極打造再生醫學小鎮。

(六) 著力培育重點龍頭企業

2018年蘇州市持續培育服務業創新型示範企業,新增認定了30家服務業創新型示範企業。啟動蘇州市級總部企業申報和複核工作以及第三批平台企業和特色基地的申報認定工作。爭創省級互聯網平台經濟重點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蘇州工品彙等3家企業獲評省互聯網平台“百千萬”工程重點企業,蘇州銀行等4家企業獲評省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2018年常州市營業收入前100名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74億元,增長278%,快於全市規模以上水平227個百分點;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增長154%,快於規模以上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大企業成長快,運營效率高,以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355%的從業人員創造了557%的營業收入,為服務業集約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七) 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服務業“走出去”成為境外投資主要方式,層次不斷提升。近年來,蘇南服務業境外投資數量迅猛增長,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迅速。如蘇州市,2018年1—9月全市服務業新批外商投資項目505個,新增注冊外資金額479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總數的679%和558%。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62%,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的比重達44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5個百分點。南京市2018年現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12億美元,占全省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的399%。其中,教育、信息傳輸及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現代物流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485%、375%、139%、67%。

二、 蘇南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問題分析

(一) 問題分析

1 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發展不均衡

新環境下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製約因素之一則是蘇南地區的製造業供給嚴重過剩,與服務業許多行業的投資不足和產出瓶頸現象同時並存,表現為“總需求向服務業集中而總供給向製造業傾斜”的結構性矛盾。後者要求我們在內需不足的前提下實施出口導向戰略,而前者則是使人民生活在中國經濟高增長態勢下感到幸福感不夠強的主因。這與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的現實相悖。由此,一方麵由於缺少作為知識資本、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投入,使製造業呈現出“大而不強”的特征並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麵也因為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服務業,如住宅、教育、醫療、養老等不夠發達,造成人民的生活質量與經濟增長的現實及趨勢嚴重不匹配。另外,還使製造業因供給過剩不得不維係單一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和粗放發展的基本格局。

同時,蘇南製造業雖然有的發展較好,已經有獨立的品牌和知識產權,但大部分企業還處於“微笑曲線”底端的“製造”層麵,離“設計”“創造”與“自創品牌”層麵還有一定的距離。無論是以加工貿易為指向的FDI企業(外商直接投資),還是為FDI企業提供配套的本土加工企業,其製造環節所帶來的中間服務需求絕大多數並不在國內,甚至在國內就沒有產生對高端服務的需求,因為研發設計、資金融通和銷售等服務基本都是由跨國公司的母國企業提供的。加工貿易主導的貿易結構割裂了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代工製造業的發展不但沒有形成對生產性服務的有效需求,反而在要素獲取方麵與生產性服務業形成競爭。由此可見,雖然蘇南製造業的總量很大,但是對生產性服務的有效需求較為有限,無法形成有力的市場支撐。

2 傳統服務業過剩與現代服務業不足並存

蘇南地區與整個國家一樣,傳統服務業進入過度與現代服務業進入不足同時並存,表現為傳統服務企業的低利潤甚至大量虧損倒閉,與一些壟斷性的現代服務企業獲取暴利的現象同時並存。進入過度的是那些與城市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就業有關的低技能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而進入不足的是那些技術資本密集的現代服務業,如流通、交通、通信、金融等,這些行業普遍與政府管製和行政壟斷密切聯係。例如,據2010年3月中國626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計算,無論是毛利率、淨資產收益率,還是管理層薪酬均值(行業薪酬合計除以公司家數)最高的五大行業,金融服務業位居暴利行業之首,最高的五大行業中還包括競爭嚴重不足的交通運輸、房地產、信息服務等。

3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動力較為單一

蘇南地區製造業的全球化與服務業的本地化同時並存,發展動力嚴重不對稱。過去蘇南地區的製造業在經濟全球化動力驅使下,其增長受全球市場需求的支持,但是服務業的發展方式因受其技術特征的影響和製約,基本上是本地化的,受製於本地狹隘的消費市場。尤其是在過去人均收入較低和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的份額有所下降的情境下,由於本地化的市場需求不振,因此,服務業的比重就難以有實質性的提升。相反,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服務業的比重還隨著製造業的快速增長而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由此看來,轉變服務業的發展方式,必須基於蘇南地區加入全球產品內分工的特征,突破服務業在技術上不可貿易的初級特征,在信息技術等支撐下尋求全球化發展的理念和手段,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國際服務外包。

4 知名企業、品牌企業與上海等地相比較少

蘇南知名企業、品牌企業與上海、廣東等服務業發展較好的地區相比相對較少,導致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體支撐較為薄弱。江蘇作為製造業大省,湧現出了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品牌效應的知名企業,但其現代服務業領域的規模企業、知名企業和品牌企業相對較少。2015年,在江蘇百強企業中,服務業企業僅有26家;而在江蘇服務業百強企業中,蘇南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僅有10家,服務業百強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不足150億元,與同期全省百強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差距明顯。從服務業百強企業的名單可以看出,雖然金融、現代服務業等企業的上榜數量有所增加,但傳統商貿型企業的比重依舊較大,超過60%。

5 行業壟斷、歧視性政策導致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受到束縛

蘇南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競賽中,以對外開放度最高、參與國際競爭最激烈著稱。但是,其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卻沒有形成與國內領先、國際接軌的服務經濟的發展環境。究其原因,一是行業門檻過高,對社會資本的進入限製太多,部分行業壟斷行為未能被打破,存在明顯壁壘,特別是金融保險、公用事業和信息媒體等行業的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後,加之服務質量和價格方麵的問題較多,抑製了需求增長。二是行業管理體製存在缺陷,部分行業存在多頭管理、行政分割的現象,相關機構、企業的設立和業務擴展麵臨較多的審批事項與繁瑣的審批程序。三是稅收體製不合理,在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分銷服務業由於稅率和抵扣等因素,出現實際稅負不降反升的問題。同時,在政策執行方麵,由於一些地方的配套措施不銜接或沒有及時跟進,導致國家和地方出台的部分優惠扶持政策沒有能執行到位。

6 區域間服務業資源競爭激烈、產業協同效應難以顯現

區域間服務業資源競爭激烈、產業協同效應難以顯現,導致現代服務業發展缺乏整體內源性動力。近年來,為吸引服務業投資資源,我國各地服務業同質化競爭激烈,蘇南也不例外。在江蘇,無論是在經濟發達的蘇南、蘇中地區,還是在發展相對滯後的蘇北地區,都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但許多鄰近地區的結構層次和業態分布都非常接近,區域資源競爭激烈。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將“做大規模”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在引進新項目時,對項目缺乏係統的規劃與引導,對於項目投產後所處價值鏈環節、發展層級缺乏篩選機製,忽略了新項目與原有項目的內在聯係、價值鏈銜接。一些地區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產業選擇追求“高、大”,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從而使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缺乏內源性動力。

(二) 蘇南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2018年,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一是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這將有利於優勢企業生存發展,提高整個產業的供給效率,相應地擴大生產性服務的市場需求。二是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能夠為服務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加速服務業新動能成長,促進一些服務行業的領先企業增強技術、商業模式優勢,實現與發達國家“並跑”或“領跑”。三是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這有利於為服務企業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消除資源配置扭曲並激發創造活力,為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2 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對服務業發展既是利好也是要求

實體經濟不僅指工農業,還包括大部分服務行業,要改變服務業是“虛”產業的認識。當前,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一方麵要加快創新發展,以標準化和品牌建設為引領,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提供的中間服務水平,有利於具備生產率優勢的服務行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麵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使其有更多資金可以用於主動調整和轉型升級,這將提振包括很多服務企業在內的發展信心。

與此同時,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也對服務業發展提出明確要求。要糾正服務業的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深化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製度建設,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防止社會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係空轉和房地產市場沉澱。

3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促進和規範相關服務業發展

2018年,國家深化稅製改革,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有利於減輕服務企業負擔;深化財政科技管理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服務領域的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有利於打破行政壟斷等體製性障礙,加快社會服務領域開放,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實現社會服務業的穩步發展。此外,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對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項目的市場化運作起到規範作用,從而防控財政金融風險。

4 世界經濟複蘇向好總體有利於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

根據相關預測,世界經濟將延續回暖勢頭,增長率穩定3%左右。發達經濟體中,美國、歐盟有望持續複蘇,日本也逐步企穩上行,這有利於資本、技術、人員等要素的跨國流動,預計我國服務貿易將呈現較快增長。同時,2018年啟動與多個國家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對我國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爭取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有重大進展,凸顯我國在亞太地區服務貿易投資規則製定方麵的影響力。但也要看到,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仍然存在,我國服務進出口可能麵臨一定的貿易壁壘。

三、 蘇南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 重點工作

1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

圍繞現代服務產業新體係重點領域,加強項目儲備和分類指導,突出規模性、先進性和區域性,更多安排轉方式、促轉型、重創新、補短板項目。今年江蘇省確定15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予以推進實施,年度新增服務業投資1000億元左右。蘇南將調整優化供給結構,在大數據應用、科技研發服務、供應鏈創新體係建設、中高端消費以及現代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麵營造一批新亮點。推廣“旅遊+”“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智慧旅遊,打響“水韻江蘇”“文化江蘇”品牌,不斷提升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康體養老、家政等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服務消費創新示範工程。強化重點項目服務保障,土地點供指標優先供給,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重點項目建設給予固定資產貸款貼息等支持。

2 抓好重點企業培育

支持現代服務業龍頭領軍企業做優做強,繼續推進“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引領工程”,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攻方向,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現代金融、服務外包、工業設計、國際航運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引導製造業服務化。繼續實施江蘇省互聯網平台經濟“百千萬”工程,擴大互聯網平台經濟優勢,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或區域影響力的平台型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平台經濟品牌企業。加快發展總部經濟。

3 抓好集聚區提檔升級

繼續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百區提升示範工程”,重點打造若幹優勢公共服務平台,提升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資源整合和集群輻射效應。針對省級集聚區在引領產業發展和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中產生的實際作用作出科學評估,強化集聚區動態管理,將集聚區評估情況列為地方服務業發展考核的重要指標,倒逼集聚區優化自身運營發展模式,加快提檔升級。

4 抓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抓住南京成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和徐州列入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的重要機遇,協調推進兩市服務業綜合改革和體製機製創新工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深入推進新一輪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經驗。

5 抓好服務業發展政策儲備

組織開展“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編製的前期研究,創新思考“十四五”時期我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導向和目標任務。針對《江蘇省“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服務業創新發展江蘇行動綱要(2017—2025年)》實施中的薄弱環節,突出問題導向,加強專題研究,特別是針對生產性服務業、總部經濟、樞紐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等重點領域,強化政策集成創新,確保規劃和綱要順利實施。依托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和重點智庫平台,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研究謀劃,加大重點課題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提高服務業政策儲備效益。

6 抓好服務業人才培養

貫徹落實省“雙創計劃”、產業人才高峰計劃、服務業人才境內外培訓計劃,著力培養現代服務業發展急需的知識化、專業化、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優化江蘇省現代服務業北大、清華兩個培訓基地建設,提高人才境內外培訓成效,組織好現代服務業海外人才引進、現代服務業企業家創新創業沙龍等重點活動。加大支持創業投資機構和集聚區建設,完善創業投資匹配疊加服務,吸引並留住更多現代服務業高層次人才彙聚江蘇、創新創業。

7. 抓好服務業發展動態監測工作

依托現代服務業公共服務雲平台,做好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培育、集聚區以及融資增信企業庫的數據填報和完善工作,健全督查和調度機製,保障服務業重點工作高效有序運轉。繼續組織做好服務業引導資金安排工作,加強項目和資金的管理監督和檢查,確保發揮引導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統計製度加快健全完善,加強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形勢分析預測。

(二) 政策建議

服務業發展要將“高質量”作為確定發展思路、製定各項政策的根本要求,以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為著力點,更多運用改革、開放、創新的辦法,使服務業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以此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

1 加快服務業創新驅動和新動能培育

第一,發揮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改革的牽引作用,清理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推行承諾式準入,加快“照後減證”試點,破除對創新創業的不合理束縛。同時,探索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製度,建立跨界融合新行業和新業態的協同監管機製,把改革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第二,推動資源要素向激勵人才的方向傾斜。探索實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鼓勵應用型、技能型、複合型人才脫穎而出。依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收益和財產權,賦予科研人員、教師、醫生等更大的流動自主權。第三,創新多樣化金融服務。完善動產融資服務體係,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第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提高知識產權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製定在線創意、眾創眾包、研發設計等新領域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體係。第五,加快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支持具備能力的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牽頭製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製度,推進優勢、特色領域標準的國際化。

現代服務業是以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作為主要投入要素的產業,要將蘇南服務業由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轉變為智力密集型,這就需要加大力度引進和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服務業專業人才,根據不同領域人才的特點分類製定引進開發計劃;要加快推動服務企業創新發展,引導企業開展組織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要加強體製機製創新,依托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逐步消除體製機製障礙,加快服務業雙向開放,逐步打破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服務業的“隱性天花板”,為服務業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 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製造業和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

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著力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能力,構建與製造業、農業交叉融合的產業協同發展體係。一是緊扣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支持服務企業利用信息、創意、營銷渠道等優勢,向製造環節拓展業務範圍。二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細分行業的要素優化配置和服務係統集成,有效發揮平台型、樞紐型服務企業的作用,帶動小微企業發展。三是鼓勵有條件的製造企業進行柔性化改造,逐步向設計谘詢、設備製造和采購、施工安裝、維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總集成總承包商轉型。四是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撐能力。

生產性服務業是做強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支撐。蘇南積極鼓勵發展各具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例如,在信息技術服務領域,將進一步實施網絡強省戰略,加快發展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服務業;在科技服務領域,積極構建全價值鏈科技服務業態,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在金融服務領域,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現代物流領域,促進物流企業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模式轉型;在電子商務領域,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全開放運營模式,等等。省發改委將深入貫徹全會精神,在研究製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意見中,重點突出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並抓緊出台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

借力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推進製造業服務化發展與服務業製造化發展雙向融合。加快引導大中型製造企業將生產流程中的非核心但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服務環節從原企業分離出來,向社會提供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以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為引領,逐步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推動蘇南製造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變,從出售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以基於服務為核心的製造與服務融合,進而實現提高產品附加值、市場占有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目標。

3 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和消費滿意度

首先,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挖掘用戶需求,豐富和細化消費品類。促進無人超市、配送機器人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有序發展。支持連鎖便利店疊加更多服務功能,完善便捷、智慧、安全的服務體係。其次,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生活性服務業短板領域,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實現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互促共進。再次,加強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的融合互動,激發關聯消費潛力。以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為載體,建立多行業關聯協同的消費生態體係。最後,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付先行製度。

4 深化服務業高水平全麵開放

一方麵,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借鑒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的經驗,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推動中國與貿易夥伴國家之間的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等為依托,加強政策創新和對比互補試驗,複製推廣成熟經驗。適當擴大新興生產性服務進口,充分發揮技術和知識溢出效應,改善國內服務業供給結構。另一方麵,積極推動服務業“走出去”。特別是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加強全球布局,鼓勵更多有實力的服務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為中國製造“走出去”提供服務支持。

5 加快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發展

孕育大型互聯網服務企業。由於信息技術創造和改造的新興業態服務業具有明顯的規模報酬遞增特性,使得某一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隻有第一沒有第二,細分領域的互聯網企業隻有將自己打造成行業第一,才能生存下去,而知名度和品牌建設對於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通過財政支持、政府采購、廣告投放、幫助樹立公眾信任等措施促進江蘇省相關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以此占領國內市場和提升國際市場份額,並進一步通過兼並重組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二是建議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製定並發布一批由江蘇服務業新業態主導的業態標準,以標準建設促進江蘇服務業新業態的品牌建設和影響力的提升。三是要鼓勵和引導傳統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深度合作並分享市場。

加速大數據運用環境建設。一是可由互聯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共同設立與“大物移雲”相關的研究機構,充分挖掘和利用相關行業所產生的大數據資源,將深度挖掘後的行業海量數據轉化為政府部門、消費者和企業的重要決策依據。二是可加強產業間、部門間大數據的綜合應用,構建包含醫療、健康、飲食、農業、教育、運動、休閑、設計、營銷、法律、金融、谘詢、製造等行業的綜合大數據庫,為企業、消費者和政府提供完整的相互聯係的動態綜合服務。三是建議引進和培育既熟悉本行業務又熟悉互聯網業務、既精通生產技術又精通商務知識的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建議在目前江蘇省各類人才工程的基礎上,鼓勵不同行業人才到互聯網企業、其上下遊企業或相關部門、特別是與之相關的互聯網企業工作訪問,從而發現和創新本行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可嫁接機會,形成和拓展新的服務業態。

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應加大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免費Wifi的覆蓋麵和信號質量,進一步提高網絡平台的搭建和潛在參與者的互聯互通,提高消費者、生產者、中間者等所有環節的互聯互通。二是建議建立標準化的基礎信息數據庫。服務業新業態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數據,因此,及早建立標準化基礎信息數據庫,提升服務業效率,並將此標準推廣至全國和國際,是江蘇服務業新業態跨越發展和領先發展的關鍵。三是可加大對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的投資,為進一步引導產業間、行業間的跨界融合,引導互聯網企業與其他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全麵深度合作提供基礎。

引導區域業態差異化發展。一是應鼓勵各地區結合本地產業和資源稟賦優勢創新服務業新業態。比如,紡織業發達的地區和企業可以發展與紡織業相關的新興服務業態,旅遊業基礎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可以優先發展與旅遊業相關的服務業新興業態,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地區可以發展與文化創意相關的服務業新興業態等,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迅速做大做強由本地優勢產業演變帶動起來的服務業新業態,並迅速推廣至全國。二是要加大地區間統籌協調。建議可由如省發改委等部門進行牽頭,邀請相關部門和地區參與,建立服務業新業態投資和發展的協調機製,完善重大利益分享機製,增強省內地區與城市間合作成果的可預期性,提升各方合作積極性。

6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江蘇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指出,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致力引進跨國公司總部、地區總部以及國內大企業集團決策中心、利潤中心、研發中心,著力集聚一批高能級、有活力的經濟主體。無錫市的抽樣調查顯示,享受市級政府總部企業補貼的36戶總部企業2012年創造稅收138億元,到2016年創造稅收211億元,近五年稅收的複合增長率112%,總部企業平均每戶創造的稅收從3833萬元增長至5855萬元。此外,總部企業對擴大就業總量、提升本地人才素質以及推動外地人才流入,都有較明顯促進作用。SK海力士銷售總部已落戶並實現銷售,預計全年新增銷售收入40億美元;360物聯網安全運營總部落戶無錫……無錫市發改委主任張明康介紹,2018年以來,無錫上下就發展總部經濟形成新的共識,總部經濟工作邁上新台階。下半年將繼續“五措並舉”——加大總部企業招引力度、著力培育本地總部企業、建立健全總部經濟政策體係、加大總部經濟工作考核力度、為總部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培優做大總部經濟。

蘇州工業園區總部經濟發展起步於2003年,目前已集聚經省、市、區認定的各類總部達82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省級總部)39家,占全省五分之一。2018年底,園區各類總部達到100家。蘇州高新區近日發布了總部經濟新政,旨在打造總部經濟高地。“目前高新區已規劃了建築麵積達200萬平方米的上市企業總部園,一期480畝核心區下半年動工建設,整個總部園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建成。”高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局局長何寧說,下一步要積極鼓勵區內各街道、鎮集中規劃建設企業總部園,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優先入駐區內企業總部園。對各板塊企業總部園建設,將優先提供土地指標支持。

江蘇省目前已認定總部功能性機構200家。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兄弟省市陸續出台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的政策措施。江蘇省尤其是蘇南地區迫切需要學習借鑒兄弟省市的相關經驗,出台更有競爭性政策措施,營造新的引資優勢。

7. 讓文旅產業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要增強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自覺,充分激活市場機製,謀劃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讓文旅產業成為江蘇經濟的重要支撐。

文化部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江認為,文化旅遊產業對傳統產業結構轉型有很大推動效應,對城市消費市場有較強的培育與吸引力,對相關產業資源整合利用具有效益增值的產業鏈效應。顧江建議,要按照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的部署要求,激活市場機製,加大工作力度,從體製機製上推動文旅產業成為江蘇經濟的重要支撐。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實施“文化+”“旅遊+”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培育一批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新亮點、新模式,謀劃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標誌性平台工程。要抓住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契機,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培育大運河文化旅遊經典線路,舉辦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打造“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要著力培育文化旅遊龍頭企業,強化運河帶文化產業功能區建設,突出地域特色的文化發展戰略,同時,省文投集團等一批龍頭文化企業要發揮新增文化旅遊發展職能,盡快成為江蘇省文化旅遊發展旗艦;高等院校應全麵做好智庫工作、高質量培養與輸送符合市場主體需求的人才,江蘇文化產業學會和協會應大力推動與創新政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和新思路,讓文化接上智慧的引擎飛得更高更遠。與此同時,要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共建共享,促進富民利民,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7月30日,蘇州亨通集團與南京21世紀投資集團在吳江舉行蘇州灣好萊塢魔法城投資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強強聯合,打造蘇州城市新地標、長三角文旅新天地、魔法城在中國的旗艦品牌,為蘇州增添融入國際品牌的文化新名片。

江蘇省旅遊局副局長陳芬表示,增強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自覺,謀劃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首先應加大規劃編製和實施力度。緊密對接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項發展戰略,下半年要完成長江旅遊發展規劃,啟動江蘇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的編製,通過規劃引領,讓揚子江旅遊成為江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讓全域旅遊發展形成江蘇樣板、貢獻江蘇經驗。同時,要加強與國家項目的對接。下半年,文化和旅遊部即將推出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項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全域紅色旅遊示範市、紅色示範小鎮等全新的創建項目。各地要根據本地資源特色,提前謀劃、主動對接。參考文獻

[1] 晁剛令.服務業分類統計核算研究[J].科學發展,2010年第10期.

[2] 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2004年第1期.

[3] 江波,李江帆.政府規模、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與生產服務業發展滯後:機理與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1期.

[4] 江靜,劉誌彪.政府公共職能缺失視角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探析[J].經濟學家,2009年第9期.

[5] 黃繁華,洪銀興.加快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6] 李華.人口老齡化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5年第5期.

[7] 李江帆.中國第三產業的戰略地位與發展方向[J].財貿經濟,2004年第1期.

[8] 李紅梅.論生產服務業發展中的政府角色[J].統計研究,2002年第8期.

[9] 李眺.服務業開放與我國服務業的生產效率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16年第3期.

[10] 劉丹鷺,夏傑長.供給側改革的增長效應:以生產者服務業減稅為例[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11] 劉恩初,李江帆.發展生產服務業核心層推動廣東產業高端化[J].南方經濟,2015年第1期.

[12] 劉誌彪.現代服務業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改革[J].南京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13] 劉誌國,李丹.供給側改革與我國經濟的有效增長策略[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3期.

[14] 盧雲卿,孔群喜等.需求、供給和創新,誰是推動服務業發展核心動力[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15] 錢納裏.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年.

[16] 邱瑾,戚振江.基於MESS模型的服務業影響因素及空間溢出效應分析[J].財經研究,2012年第1期.

[17] 孫愛軍,劉生龍.人口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4年第1期.

[18] 邵駿,張捷.中國服務業增長的製度因素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3年第2期.

[19] 汪德華,張再金,白重恩.政府規模、法治水平與服務業發展[J].經濟研究,2007年第6期.

第二章蘇中現代服務業發展報告

現階段,蘇中處於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現代產業體係、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走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期間,蘇中服務業的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服務業新動能將快速成長,服務業將繼續領跑三次產業。可以說,蘇中經濟將逐步由工業經濟轉型為服務經濟。在此背景下,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服務業供給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2018年蘇中服務業規模擴增、比重提高、層次躍升,服務業總量和增幅連年攀升,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如今已成長為拉動蘇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但是在蘇中經濟發展過程中,服務業一直是發展的短板,服務業比重不高,內部結構不合理,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還相當落後,無法滿足生產發展和人民消費升級的需要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因此,推動蘇中服務業加快發展,對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提升經濟發展的容量,推動蘇中經濟在新常態下持續、健康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蘇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一) 服務業發展提速明顯,經濟拉動能力提高

隨著沿江和沿海開發戰略的不斷實施和地區經濟的不斷騰飛,為蘇中地區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蘇中三市服務業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發展提速,占GDP比重穩步提升,拉動經濟能力提高。表1顯示了2013年以來蘇中地區各市服務業增加值狀況,相比2013年,2018年南通、揚州和泰州服務業名義增加值增加了近2倍,平均每年增長率保持兩位數以上。在蘇中三市中,南通規模最大,揚州、泰州次之。2018年南通市三次產業結構為47∶469∶484,保持“三二一”格局,服務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比重達484%,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2018年揚州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5695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7%,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2018年泰州市第三產業增加值239357億元,增長7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69%,高於工業占比5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4%。表12013—2018年蘇中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單位:億元)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南通20699825007828159732318408135揚州133386158480176288192789232702256959泰州122695146419165793200026224232239357蘇中46703554977623678715995828149904451資料來源:曆年《江蘇統計年鑒》隨著服務業占GDP比重的提高,服務業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拉動經濟能力不斷提升。整體來看,蘇中地區服務業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372%提升至476%,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南通市服務業占GDP比重為484%,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居蘇中地區第一位。揚州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7%,服務業提高11個百分點。泰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69%,下降04個百分點,占比排名蘇中第二位。表22010—2018年蘇中各市服務業占GDP比重(單位:%)

年份20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按地區分南通371420441457476480484揚州372413424434444459470泰州373413431447467473469蘇中372416433447465472476資料來源:曆年《江蘇統計年鑒》表3蘇中地區服務業增加值指數(%)(按可比價計算,上年=100)

年份201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按地區分南通1137114211201104109210911084揚州1139113611221107112111011082泰州1139113511231112111411001070蘇中1138113811221107110610961080資料來源:曆年《江蘇統計年鑒》(二) 服務業稅收保持增長態勢,投資增速漸趨上行

蘇中三市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都獲得較快發展,同時稅收支撐作用較為顯著。2018年,南通服務業實現應稅銷售90071億元,同比增長229%,比2017年提高48個百分點,比同時期服務業增加值現價增速高13個百分點。分縣市區情況看:市區實現應稅銷售46406億元,增長102%;縣區實現應稅銷售43666億元,增長399%,增速比市區、全市平均水平分別高297和17個百分點。2018年1—8月淮安市實現服務業稅收收入16732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居全省第11位,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450%,比去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服務業稅收收入最多的三個行業是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分別實現稅收收入5628億元、4323億元和2094億元,三個行業稅收合計占全市服務業稅收收入的比重達720%;增長最快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幅均超過30%,同比分別增長2355%、1103%和305%。2018年泰州市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16%,高於全部投資增幅2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一。從主要行業看,房地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8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34%。三大行業占全部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分別為406%、131%和95%。

(三) 服務貿易加速發展,助推服務業轉型升級

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彙點,與國際大都市上海分別位居長江三角洲北南兩個洲頭,具備發展服務經濟特別是服務外包的優越條件。在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擴圍中,南通成功入選,位居全國3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之列。南通要積極搶抓重要戰略機遇,精準定位,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再上新台階,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四) 主導產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南通列入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的十大行業呈現“三快、三穩、兩緩、兩降”的發展格局。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三個行業發展較快,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15%、194%和16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房地產業(房地產開發除外)三個行業平穩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3%、117%和10%;教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兩個行業緩慢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8%和1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兩個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12%和166%。

2018年揚州市旅遊實現總收入9179億元,同比增長152%;推動文化、軟件和互聯網等基本產業,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重點產業,“三區經濟”“三新經濟”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36%。

(五) 重大項目結構漸趨優化

2018年揚州市嚴格執行修訂後的《揚州市服務業重大項目認定辦法》,強化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標準。全市認定新開工服務業重大項目44個,完成全年目標的110%,其中,現代服務業項目達26個,占比591%,高於省高質量考核目標41個百分點;認定新達效項目32個,完成全年目標的1067%,新增稅收63億元,貢獻水平較2012—2017年間投運服務業重大項目提升了641%。在有力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同時,服務業重大項目產出貢獻水平逐步放大。

南通市把加快服務業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把壯大服務業經濟作為“追趕超越”的重點工程,緊抓項目建設、集聚區推進、企業培育、樓宇經濟四項工作重點,全市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阿裏巴巴落戶南通。目前,阿裏巴巴江蘇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已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達180億元。項目2019年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新一代高性能綠色數據中心。

泰州市新開工項目2018年共認定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518個,完成年度計劃的1036%。從產業結構看,認定項目中,工業項目432個,占比為834%,計劃總投資809億元,占比為824%;服務業項目86個,占比為166%,計劃總投資173億元,占比為176%。從項目規模看,認定項目計劃總投資982億元,平均規模19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平均規模187億元,服務業項目平均規模201億元。

(六) 服務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2018年揚州市淨增服務業重點企業139家,超額完成全年淨增100家重點企業目標。全市規上服務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44%。營業規模超1億元的企業由上年同期的61家增加到67家,營業收入總計29285億元,占全部規上服務業企業的654%。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單位數313家,較上年同期增加43家,實現營業收入17272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服務業重點企業盈利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改善。

(七) 勞動報酬結構優化

2018年揚州市服務業企業職工薪酬明顯提高。分行業看,專業技術服務業月人均薪酬超過萬元,達到了人均11萬元\/月,在各行業中最高;其次是航空運輸業,人均08萬元\/月;第三位是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人均079萬元\/月。從薪酬增長幅度來看,房地產業、航空運輸業、體育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增速最快,分別增長243%、232%、225%和223%。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勞動報酬的明顯提升,也從側麵反映了揚州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果。2018年南通市規模以上服務業應付職工薪酬1118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37個百分點,快於營業收入增速7個百分點。

二、 蘇中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一) 問題剖析

1 製造業處於價值鏈低端,製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