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寓意呢?且看一段故事。有個酒鬼常與朋友家噌酒喝,而且一喝起來就沒個完,不把人家的酒喝光不起身。朋友們都煩他,礙著麵子,又不好明著趕他走。一次,酒鬼到一個朋友家喝了整整一天酒,夜已深了,還醉醺醺地叫喊:“這酒我還沒喝夠,再來幾壺。”朋友不好拉下臉起他,便說:“好,再漏一壺。不過,沒菜下酒,我就講故事給你下酒吧。從前,有個賣瓷器的小販夜裏回家的路上,碰見一隻虎擋在道上,他拿起一把瓷壺向老虎砸去,叫老虎走。誰知老虎一動也不動。小販又拿起瓷壺砸過去,老虎還不動。一擔瓷壺砸得剩下最後一把了,小販舉起走,朝老虎罵道:“畜生,你到底走不走?夜這麼深了,你走,我隻這一壺,你不走,我也隻這一壺了。酒鬼知道朋友在下逐客令,隻好起身回家了。這位朋友說是講故事給人當下酒菜,實際是轟趕酒鬼,他講的那個故事,表麵上是敘述小販轟老虎,實際上是寓轟趕酒鬼的意思在其中。一個故事,兩層意思,表麵上的意思是淺層次的,裏麵暗含的意思是深層次的,一個意思寓於一個之中,借此喻彼。從朋友趕酒鬼的故事看,表麵意思是次要的,裏麵暗含的意思才是主要的,因為朋友是用小販斥老慮來達到轟趕酒鬼的目的。
高考作文命題也有這種寓意式的。命題者提供的一側故事或一個圖畫裏,往往也有深淺兩層意思,希望考生由此及彼,由淺及深,安寄寓的意思進行寫作,這便是寓意式的命題了。如1983年的作文題提供的找水的漫畫,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1990年關於玫瑰園是好地方還是壞地方的爭論,1995年的寓言詩《鳥的評說》等等,都是寓意型的題目。因此,應重視寓意式作文的寫作。
怎麼寫好寓意式命題的作文呢?
首先是通過審題,閱讀命題材料和要求,辨識題目的寓意性,確定寫作的中心。
寓意式的作文命題有的是可以從構成題目的詞語表現出來的。如果是命題作文,可檢查構成題目的詞語是否含有多重意義,是否可以由此及彼的引伸。如《春天》、《青春》、《鍛煉》這些作文命師都是可以引伸的。“春天”即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首季,也可引為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國家最興旺的時期,從自然現象引伸到社會現象。“青春”原指一個的青春時期,也可引伸為革命的青春等等。《鍛煉》可以指體育鍛煉,也可指思想鍛煉。這類題目,可以寫“春天”、“青春”、“鍛煉”的原義,也可以寫引伸意義,當作文寫這些詞語的引伸意義時,就把題目變為寓意式的了。
如果是材料作文,有時可通過閱讀材料和寫作要求去辨識題目的寓意性。如1995年的作文題是寓言詩《鳥的評說》,命題者要求“根據《鳥的評說》,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係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議論文。”隻要一讀原詩,一看這個寫作要求,就知道這個作文命題是寓意式的了,何況已經點明了是“寓言”呢!有的命題的寓意性從題目看不出來,如《樹木·森林·氣候》,光從題目看,還以為真讓寫自然界這三者的關係呢!但是,隻要閱讀作文要求,便能確定命題是寓意性的了。試題在介紹樹木·森林·氣候三者的關係後,說:“這裏說的是一種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也有類似之處,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用上述現象作比喻,發表自己的見解。”這裏明確提出作文要借此喻彼,那麼作文題目的寓意性就清楚了。
辨識題目的寓意性就能抓住題目的中心,即使有些題目如《春天》之類,沒有規定與引伸的含義,但如果沒寫自然界的春天,而寫引伸義的“春天”,中心思想也肯定比寫自然界的春天要深刻。
其次,寫好寓意性作文要準確地把握中心思想。
寫任何文章都要確定中心,突出中心,但寫寓意性作文更要求把中心確立得準確。這是因為寓意性的作文的中心思想常常是命題者作了限製的而又沒有直接點明的。如1990年的命題關於玫瑰園的爭論,命題者要求道:“請就節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係實際,自造角度,寫篇議論文。”議論的觀點,命題者實際已規定了,卻沒明說,暗含於提供的材料之中,關鍵的隻三句:
“媽媽,這裏是個壞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裏每朵花下麵都有刺。”
這個小姑娘在玫瑰園裏,看見“每朵花下有刺,便下結論:“這裏是個壞地方。”她第一個錯誤是沒看見花是主體,卻專注花下的刺了;其次,從花下有刺,就認為整個玫瑰園是“壞地方”,犯了第二個錯誤:以編概全。這兩個中心都暗含在材料中間,需要考生去發掘,至於寫哪一個,那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但考生隻能寫這樣的中心,不能寫其它,否則就超出了命題者的規定,也就是離了題。在具體寫作之前,考生必須抓準這樣的中心論題,並聯係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材料,加以論證。
這是寫好寓意性命題作文關鍵性的兩步,其它方法就和寫一般議論文沒什麼區別了。許多考生獲得優異成績,其奧妙也在此。
【例文】
帶刺的玫瑰花
吉林考生
一個小姑娘在玫瑰園裏玩耍,忽然被花下的刺紮了一下,她捏著流血的指頭對媽媽說,這是個壞地方,因為花下帶刺。
玫瑰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製作香料的好材料,我們能否因為它的花下帶剌而否定它呢?
生活中的事物往往都是這樣——帶有兩麵性,即有利的一麵,又有弊的一麵。舉個例子說明一下,自從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以來,許多人便對核能工業產生了懷疑,認為不安全,還是沿用老模式好:煤、水發電,即安全又方便。君不見,我國建造大亞灣電站初期,反對信件雪片般飛至,某地甚至舉行大會,公開倡議反對建造核電站。誠然,核電站一旦泄漏放射性物質,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但是,核電站是最節省能源的發電方式,區區15噸的鈾即可發電750億——900億度,而煤發電不僅效率低,而且排放廢氣汙染大氣。各國的經驗證明,隻要搞好安全,核能發電前景無限。從這裏我們可知,事物往往具有兩麵性,但不要因為有一些弊端就完全否認了有利的一麵。
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同樣應該去弊取利,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而不應該某某人的一次過失,從而否定了他的一切。
香港、澳門不日將回歸祖國懷抱,一國兩製的建立為兩地的繁榮和祖國的統一,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列主義,意義是何等巨大。但是一國兩製的建立,同樣也會使港澳地區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消極的影響,不過,這畢竟是從屬和次要的,其對中國的影響將在一定時期內消除。因此,我們不應當懷疑一國兩製,而應當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學習,為祖國的繁榮統一做貢獻。
總而言之,所有事物有利也有弊,正如針也不能兩頭尖一樣,隻要我們把握有利的一麵,盡力抑製弊端的影響,充分發揮有利的一麵,才能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簡析】
這份試卷談事物的兩麵性;是從材料中引伸歸納出來的中心論點,運用核電站清漏等三個材料作論據來論證中心,也頗有說服力。文章采用三段式結構方法,使整個文章很周密、完整。這正是考生仔細研讀了材料的結果。
寫作論辨性題型作文的方法
論辨就討論和辨別,論辨式作文就是命題者提供的材料往往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錯參半甚至互相對立的觀點,要求考生評析和辨別,並提出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這是材料作文的一種方式,即能檢測考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檢測考生的文字表達的能力。這類作文的命題或是緊密聯係學生的實際,或是針對社會的熱點問題,或是結合學生的知識學習,誰都感到有東西可寫,但要寫好卻又不容易。這樣,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下,能夠拉開各考生成績差距,選拔真正的人才。因此這類命題方法頗受有關方麵的重視,在多次高考命題中出現。如1984年的高考作文試題是關於怎麼看待中學生作文問題的討論,命題者提供的材料裏,提出了同學和老師的兩種看法,要求考生發表自己的意見。1989年的試題是針對朋友在填寫高考誌願時,家長、老師及朋友本人各有各的想法,並且是互相矛盾的,朋友因此感到困惑和苦惱,要考生給朋友一封信,談談自己的看法。1991年的試題是班級辨論會上一方認為“近墨者黑”,一主認為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參與辯論。這是直接的要求考生參與論辨,卻沒規定必須站在哪一邊的命題。其實,1990年兩個小姑娘對玫瑰園是好是壞的爭論也是論辨式的題目,與上述考題不同的隻是命題者指定考生去分析第一個小姑娘說法的錯誤、可見,論辨性的題目在高考作文中占的比例不小,考生怎能不加以重視呢?
怎麼寫好論辨式的作文呢?
從根本上說,要寫好這類作文不僅僅要求考生有較高的寫作水平,而且首要的在於考生有較全麵的理論修養和認識水平,隻有思想認識能力較強,才能把問題抓得住,才能把問題說得清楚,才能有自己真正的看法。即使如此,了解和熟悉寫好論辨式命題的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