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洪水最需要的什麼?是人,是法。法因人起,無人無法,誰堪治水大任呢?舜整日愁容。娥皇女英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禹,何如?”娥皇忽然向舜提起禹。舜知道禹是難得的人才,可是自己親手殺死了他的父親,他會沒有一點怨言的幫助自己嗎?不管怎麼樣,這是一次機會,一次可以改變人類命運的機會,舜總是要試一試。於是,舜讓女英協同族人回自己的封地姚(舜本名重華因此封地得名姚重華),路過有崇氏的部落,女英與禹相見。禹剛過而立之年,其子啟見女英至,驚為天人,得知其為舜妻,乃言於其母:“不日,吾將為帝。”
話說女英言及萬民水火,禹慷慨陳詞:“父仇,私恨也;治水,公利也。為私而棄公,非禹所為也。請告乃夫,禹對天盟誓,不治大水,誓不還家!”
女英回到家中,如實地把經過告訴了舜。舜非常高興:“禹,人龍也,他日必大成!”
話說禹吸取父親治水的經驗和教訓,變堵為導,兢兢業業,克服重重困難,從公元前2092年到公元前2079年,一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隻有治水一心。終於,喧囂凶猛的洪水退去了,大河(黃河)帶給人類的“利”第一次超過了“弊”。從此,黃河流域孕育的部落人類迅速繁衍,黃河成為華夏族的母親河。
禹治水的過程中,塗山氏的首領伯益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禹在治水中最得力的助手。
禹治水大成,一雪其父恥辱,為天下掃除了大患,受到了萬民擁戴,舜為表彰其治水大功,稱其為“大禹”,賜奴一百,並通報各部落,其百年之後,將禪讓於大禹,以彰其功。
大禹居家遷往陽城。
公元前2078年,舜不幸去世。此時,其妻娥皇與女英在外巡查,不知道其夫已亡。大禹為舜守靈,暫主政事。因其大功,無人爭位,更無動亂。倒是娥皇女英聽聞夫君已去,不想獨活於世,跳入湘江殉夫。大禹聽說後,大為感動,賜其諡號瀟湘妃子,令子孫後代世世傳頌她們的傳說(當時還沒有文字—)
公元前2075年,三年服喪期滿。大禹應即位。但是,大禹並沒有這樣做。他對所有部落聯盟首領說,“虞舜功高,外不避仇,內不避親,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終得治水大成!為念其功,為感上天,我將加服五載以彰其德。”
公元前2074年,東夷國來朝。
公元前2073年,西夷國來朝。
公元前2072年,南夷國來朝。
公元前2071年,北夷國來朝。
東夷國(有窮氏,後有後羿),西夷國(皂遊氏,後有嬴秦),南夷國(蚩尤氏,後有南方各“少數民族”),北夷國(胡人,後有北方各少數民族),這些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曆史年代中,與華夏族通婚融合,成為當今華夏大地的主體。
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巡查各地,倍感華夏族日益壯大,人口日多,不好管理,如何才能使華夏族繼續進步完善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呢?請看下章:大禹治夏。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