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夏(1 / 2)

大禹治夏

公元前2070年,大禹讓其位於舜之子,舜子不就,禹乃就位,是為禹帝。

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倍感各族各自為政,其心不一。各氏族首領以“家長”身份統領本氏族事務,享生殺予奪大權。當世時,奴隸日多,交易日頻。作為各部落聯盟首領的大禹,奴隸更是多至上千人。這些奴隸和禹的家臣一起,使禹組建了強大的軍隊。禹將天下劃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華夏各部落人口密集分為五州,四夷各為一州。當時各部落以氏族為細胞,大氏族有姓,並嚴格區分姓氏,貴族和平民奴隸間區別明顯。大禹倍感部落聯盟這種形式對華夏族的“步調一致”缺乏應有的約束力,於是乎,他決定,應該做點什麼了。

公元前2069年,禹對其子啟說道:“使汝母至,有大事計。”

禹言於啟母:“女嬌,吾與塗山親戚之國,吾欲會盟諸侯於塗山,一近血緣之親,二立威於諸侯,使華夏一心,何如?”,啟母女嬌道:“夫君華夏之主,我父定當效勞,夫君勿憂。”

公元前2069年秋,禹遣各部落首領於塗山相會。啟與其母女嬌隨行。

“皋陶,天下諸侯均至否?”,大禹問他最中意的助手。

“十有九至”,皋陶答到。

“何部未至?”

“有扈氏,防風氏”

“再待三日”

“諾!”

“伯益,方今天下姓氏幾何?”大禹問伯益。

“中原部落三十餘,外夷部落約六十,天下不足百姓。”

“有民幾何?”

“大姓過萬,小姓不足千,共約百萬。”

“有軍幾何?”

“都陽城有兵三千,車五十”

“外夷兵幾何?”

“大抵萬餘”伯益口若懸河。

“善,爾自便可也!”大禹很是欣賞這位塗山親戚。

“皋陶,三日已過,二部可至?”

“有扈氏已至,防風未至。”

“再待三日!”

兩日後,扶風氏到了。扶風氏居於古越部落,一向自大,不把中原放在眼裏,夏部落的步步緊逼讓他和東夷九部忍無可忍,他這次故意來遲,要給大禹顏色看看,滅一滅大禹和中原的囂張氣焰。

大禹登高:“吾受命於天,得治大水,萬民擁戴,即位為帝。為萬民福祉,海內一心,方可敵猛獸,暖衣足食。今扶風氏不奉令,損大義,不懲戒天地不容!甲士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