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早晨9點,海風柔和,埃及水域依然平靜,沒有任何敵國的船隻出現。唐少看了一下懷表,望著西北方蔚藍的大海,一語不發:按理說,此時納爾遜的艦隊已經接近埃及海岸了,難道巡航艦還沒發現?
甲板上,兩名正在幹活的水手議論著:
“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準任何人上岸,難道我們有充足的淡水了?”
“聽說司令員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還有什麼大事?不就是幹等著嘛,難得有這麼好的天氣,真是浪費……”
“嘿,又在惦記酒館裏那幾個風騷的舞女了吧。”
“你不惦記?看你那德性我就知道了。”
這時,老遠處一艘巡航艦揚帆快速而來,同時發出信號:西北偏西方向發現12艘船正朝這邊行駛而來。
唐少頓時繃緊了神經,立馬拿起望遠鏡瞭望,海天一線之間並沒有出現異常情況,看來敵艦離這裏還很遠。
船艙裏,正在與卡薩比昂卡談話的布呂埃斯得知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上帝,真的來了!”
“東方”號旗艦發出了緊急集合信號,軍官們趕緊登上旗艦,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身為艦隊特聘的“參謀”,唐少自然也可以參加其中。
會議上,圍繞到底是主動出海作戰還是原地防禦,以及一係列戰術問題,軍官們展開了激烈地爭論。布呂埃斯一直沒有表態,卻不時地注視著坐在遠處的唐少。唐少驚人的“預見能力”,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要不是唐少及時主張所有人返回艦隊待命,恐怕目前艦隊想要出海作戰,人手也不夠。
大家逐漸安靜下來,布呂埃斯竟然要求唐少發言。得到布呂埃斯的再次肯定,唐少的底氣倍增,俗話說:“人微言輕”。一個小人物有再好的想法如果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在背後助推,人家就認為你是出來賣白菜的。
唐少起身說道:“諸位將軍,英國人的艦隊已近在咫尺,大戰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我們的背後不是大海,而是起不了任何保護作用的亞曆山大港,如今英國人順風而來,這裏就是死地,主動出海作戰空間大,原地防守則死路一條。第二,英國人遠道而來,士兵疲憊,我們正好以逸待勞,要趁他們立足未穩之際主動發起進攻!”
維爾納夫持有不同看法,說:“英國人並不熟悉這裏的水道,恐怕不敢貿然進入阿布基爾灣,隻會在外麵挑釁,難道他們不怕擱淺嗎?因此,我建議還是原地防禦,靜觀其變……”
唐少說道:“維爾納夫將軍,納爾遜不是一般人,他一定會冒險進攻。我們的艦船各自停留在原地禦敵,英國人就會把我們艦隊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到時英國人即使有一兩艘軍艦擱淺,也不會對整個戰局產生大的影響。更何況誰也不能保證英國人就沒有阿布基爾灣的海圖?”
唐少見維爾納夫沒再吭聲,便伸出三個手指,說道:“我這裏有上中下三條策略可供大家參考。”
唐少緊接著說道:“第一條,我們艦隊出海與英國人接戰時主動搶占上風口,利用順風優勢形成縱隊突破,兩兩夾擊下風口的英國艦船,待會兒我會具體分析這種戰術。即使我們無法找到突破口,保持上風口“戰列線”陣型,下風口的英國人也根本無法逆風突破,除非我們的艦船之間相距特別遠,我們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吧,這自然是上策。”
少將岡托姆讚成出海作戰,但是不同意搶占上風口,說道:“朱利安,大家都知道處於下風口的戰艦會更容易摧毀對方的桅杆與風帆。我們去搶占上風口,麵對下風口的英國炮艦,我們的退路容易被切斷,這不符合我們海軍一貫的作戰理念。”岡托姆此言一出,紛紛得到軍官們的讚成。
我知道你們的理念,不就是一開戰就想著搶占下風口嘛,到時打不贏跑起來也快。還未開戰,就想著撤退,士氣上法國海軍就已經輸掉了三分。唐少心急,故意問道:“將軍講得固然不錯,但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岡托姆將軍,艦船交戰時處於上風口難道一定處於劣勢嗎?”
相比唐少的“足智多謀”,身為艦隊“參謀長”的岡托姆就顯得黯然失色。被唐少反問,岡托姆有些不願意回答:“那倒不是,上風口的艦船則更有利於攻擊敵方的船身,破壞船體造成人員傷亡。”
唐少點頭道:“這就對了,我們現在的目的是擊退英國人,保證海上運輸線。我們的艦船如果都占取了上風口,那麼更能直接殺傷敵方人員,使其艦隊戰鬥力迅速降低,英國人就會不得不撤退。英國人可以撤退,而我們不能輕言撤退。我們一走,大量運輸船、貨物怎麼辦?英國人一旦封鎖海岸,共和國幾萬陸軍戰士也將沒有海上退路,此次遠征最終將徹底失敗。何況,目前艦隊上的淡水儲備仍不足,假設我們能順利撤退到其他地方,估計一路上死的人不會比戰死的人少。我們處在上風口位置,如果真是實力懸殊,無法戰勝英國人,那我們還是可以選擇撤退,運氣好,大家的桅杆和風帆也許都沒被打落呢?”軍官們聽了這些話,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布呂埃斯說:“朱利安分析的不錯,如今我們確實是騎虎難下……”
唐少繼續說:“第二條,如果上風口被英國人搶占了,那我們隻能處於下風口作戰。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縮短艦船之間首尾的距離,形成更加密集的火力網,防止英國人同樣實施縱隊突破戰術,這可是他們慣用的伎倆。英國人要突破我們的‘戰列線’,一定會選擇我們艦隊的中央或者後衛作為突破口。因此,我建議隨行的一些護衛艦緊隨主力艦身邊,必要時也加入到艦隊中央和後衛的火力陣營中,彌補火力空缺。這就是中策。”
上校泰弗納笑道:“護衛艦是用來傳遞信號、保護商船或者偵察敵情的,一般不會加入艦隊的戰鬥序列,那些小船上的火力起不了多大作用。”
唐少也笑道:“上校,一般可並不代表絕對,有火力總比沒有強,關鍵時刻一炮就能摧毀整艘戰艦,不是嗎?”
維爾納夫又擔心道:“海上的風向時常會改變,縮短戰艦之間的距離作戰,那會增加撞船的風險啊……”
唐少點頭道:“風險是存在的,但是一旦被英國人突破戰線,形成夾擊,那將是我們的滅頂之災。”
少將德克裏斯就回應道:“打戰本來就是冒險,中策倒是符合我們的作戰風格,那麼下策呢?”
唐少不緊不慢地說:“至於下策嘛,就是主動出海遠距離向英國人開一陣火炮,然後選兩三艘主力艦斷後,其餘撤往科孚海峽,盡可能保存艦隊實力,來日再戰。至於撤退途中因為艦隊淡水不夠而造成大量人員活活渴死,那就不得而知了。假如途中再次被英國艦隊追上,那我們的戰鬥力還能剩下多少呢?”
缺乏軍人本色的維爾納夫竟然說道:“從保存實力的角度講,這條下策未必不可行……”
布呂埃斯搖頭道:“英國人的實力跟我們差不多,不好好打一仗就撤,簡直是法蘭西的恥辱。”
“東方”號上,唐少手拿指揮棒,開始在海戰模型圖上比劃,向軍官們展示戰列縱隊突破戰術,其實唐少的戰術也就是納爾遜的戰術,要是此時納爾遜本人知道了,非氣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