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唐少平時與海軍將領們閑聊中就已經多次提出這種海戰新模式,而且在辯論中唐少往往能獲勝,所以此次他在會議上“正式”提出來,遇到的“阻力”自然要小得多,但還是遭到幾名軍官的堅決反對。
唐少隻好再次作出解釋:“我們艦隊麵對敵艦排成一條線開炮,固然可以彌補火炮精確度差這一缺點,也可以方便將軍們督戰,但是英國人早已進一步改進了‘戰列線’理論,他們在此基礎上實行大膽穿插,善於采用夾擊戰術。如此一來,我們的艦船就會被分割包圍,被各個擊破。因此,我們搶占上風口後,也可以反過來采用這樣的戰術。”(幸好巡航艦敵情發現得早,納爾遜艦隊還在遠處,布呂埃斯他們有的是時間開會)
粗獷的泰弗納上校拍桌子道:“娘的,怪不得我們老是吃敗仗……”
這時,少將維爾納夫又提出了異議:“朱利安,既然你說這是英國人的戰術,那麼也許他們會同時有一套破解這種戰術的預案,正如像你之前講得中策那樣呢?”維爾納夫的觀點也得到了部分軍官的支持。
唐少頭皮有些發麻,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自己有亮叔“舌戰群儒”的雄辯口才就好了。
唐少隻好補充道:“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隻有出奇製勝,不冒點風險,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其實,唐少講這句話手裏捏了一把汗,他也沒有把握擊敗納爾遜,畢竟英國海軍的人員素質明顯高於法國海軍。
布呂埃斯最後發言道:“聽了朱利安的分析,在主動出海作戰的問題上大家應該沒有異議了吧。至於這種戰列縱隊突破戰術,確實風險很大,我也不主張實施。除去突破戰術,我倒願意在上策和中策裏選一個。如果其他人沒有更好的建議,時間緊迫,此戰關係到艦隊的生死存亡,大家舉手表決吧。”
人的思想觀念並不是這麼容易就能轉變過來的,包括岡托姆、迪恰耶拉在內的幾名頑固軍官依舊持保守態度。最後結果:6比7,1人棄權(維爾納夫),取中策。唐少的那一票也算進去了,還是敵不過“保守派”,真有點吐血。
布呂埃斯站起身說道:“那麼會議決定,就按朱利安參謀中策的作戰方案準備戰鬥吧,法蘭西共和國萬歲!”
“法蘭西共和國萬歲!”將領們也站起身附和著布呂埃斯。唐少擦了一把汗,自己已經盡最大努力了,如今該做的都做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就聽天由命吧。
另一方麵,英國著名海軍將領納爾遜在旗艦“先鋒”號上終於收到了前方偵察艦發來的信號“阿布基爾灣有一支法國艦隊”,這是納爾遜期待已久的消息。
勇敢果斷的納爾遜已經決定在當天就向法國人開戰,他與幾名主要將領很快製定了作戰方針:一旦突破敵方戰列線後,每兩艘戰艦組成一隊,夾擊一艘敵艦。當各國海軍仍舊在“戰列一條線”的戰術理論下作戰時,納爾遜的這種新戰術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創新。
期間,有人建議推遲行動,先找一名熟悉這片海域的當地人做向導,否則在戰鬥中艦船可能會遇到暗礁、擱淺等意外發生。但是納爾遜不同意,說道:“戰機稍縱即逝,法國人就喜歡逃跑,把我們折騰的夠嗆,貓捉老鼠的遊戲該結束了。”也許,納爾遜與拿破侖是同一類人:自信、自負、固執。
1798年8月1日下午1點,法國東方艦隊最終升起了三色旗,主動出海挑戰納爾遜艦隊。法國13艘戰艦與英國14艘戰艦(之後,又趕來了2艘)在埃及近海即將上演一場生死大戰。
39歲的納爾遜正率領艦隊逼近阿布基爾灣。在“先鋒”號上,他通過望遠鏡驚奇地發現法國戰艦居然主動朝自己的艦隊這邊開過來了,連忙發出信號“艦隊保持戰鬥隊形,搶占上風口!”。
兩國艦隊互相逼近,“東方”號後甲板上,唐少迫不及待地說道:“將軍,我們搶先開炮,以壯聲勢!”今日奇門利客不利主,凡事爭先,先下手為強,唐少深知奇門精髓。
布呂埃斯喊道:“開炮!”
法國戰艦率先開炮,英國戰艦並沒有立刻反擊,這當然與兩國軍艦的火炮射程有很大關係。一艘處在艦隊前衛的英國戰艦上,一名低級軍官遠遠望著對麵“胡亂開火”的法國軍艦,輕蔑地笑著。不料,兩顆鏈彈打過來不偏不倚地擊中前桅杆帆布,帆布掉下來正好將這名軍官裹成了粽子。
英國人按預定方案占據了上風口,一開始也是首尾連接排成一條直線,利用一側舷炮與下風口的法國戰艦對轟。雙方艦隊對向而行,兩條逐漸形成的平行線之間火炮快速對射,硝煙彌漫。大炮聲震耳欲聾,以往隻能在遊戲中才能感受的海戰場景如今卻真實的展現在唐少眼前。唐少激動、興奮之餘更多的是緊張,從未經曆過戰爭的唐少理應害怕,但是朱利安生前那與生俱來的勇敢性格卻也深深影響了唐少,唐少一點也感覺不到害怕。他現在唯一緊張的是法國海軍這一次能否瓦解納爾遜的縱隊突破戰術。
旗艦上的納爾遜身殘誌堅,在此前的數次海戰中,先後失去了右眼和右臂,但這些並不影響他英勇無畏的性格。納爾遜一如既往地站在充滿危險的後甲板上指揮著戰鬥,鷹一般的眼睛注視著戰場上的變化。通過望遠鏡,納爾遜吃驚地發現法國戰艦跟以往不太相同,每兩艘艦船之間相距不足100碼(1碼≈0.91米,正常情況下一般在200碼左右),火力網自然更加密集了。盡管前方仍有間隙可尋,但是縱隊突破對方戰列線的難度可想而知。
艦船相互靠得那麼近,也不怕撞船,法國人膽子大,難道我們就怕了嗎?納爾遜暗自心想。或許是求勝心切,也或許是太瞧不起法國海軍的戰鬥力了,當納爾遜的前衛艦隊經過布呂埃斯的中央艦隊時,納爾遜最終下達了命令:前衛、中央保持隊形,執行突破戰術。
處在前衛的英國戰艦“卡洛登”號收到命令,立馬轉向45度,帶頭與另兩艘戰艦形成戰列縱隊,直插法軍後衛。與此同時,納爾遜的中央艦隊也突然轉向實行中路突破。
“東方”號正好處在艦隊中央,布呂埃斯雖然之前已經聽過唐少對於這種戰術的分析,但是麵對英國人突然改變戰術,朝自己猛衝過來,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大聲喊道:“全體開炮,快阻止英國人的突破!”一旁的唐少緊緊按住佩劍,真是有力無處使,誰叫自己跟一群頑固的保守派為伍,搞得目前如此被動。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風力不大,這會影響英國艦船的突破速度,敵艦行動越慢,法國人就越有機會阻截。
法國的中央艦隊能在前方形成一條密集的火力陣線,得力於艦船之間彼此靠近,間距縮短,也恰恰得力於“戰列一條線”戰術。充當“排頭兵”的英國“哥利亞”號艦長弗列很快意識到選擇中路突破是“愚蠢”的行為,自己的戰列艦如同捅了馬蜂窩一樣,成排的炮彈迎麵飛射過來,前桅和主桅很快就被炸斷了,隻剩下後桅帆布勉強支撐著前進。更可怕的是法國戰艦之間本該是火力缺口的一段間隙不知什麼時候居然冒出了一艘“不怕死”的護衛艦,也拚命開火。“哥利亞”號還沒完成穿插,船體就嚴重受損,艦船上不斷傳出爆裂聲和慘叫聲。最後一根桅杆也被炸斷,有的人跳船,有的人劃小船逃生,“哥利亞”號成了海上的一堆廢墟。這下子引起了連鎖反應,緊隨其後的“索菲亞”號、“熱誠”號、包括也加入到中路突破的旗艦“先鋒”號,因為前麵的水道被“哥利亞”號突然“堵住”而陷入了混亂,反而成了法國人的活靶子。納爾遜不敢再突破了,隻好發出旗語:中央緊急轉向,與後衛保持戰列陣線。在這一變動中,前麵的“索菲亞”號和“熱誠”號也被炮彈連連擊中。英國人的中央和後衛艦隊隻有在那裏與法國艦隊相互“拍磚”。納爾遜已經泄氣了,看來隻能寄希望於前衛艦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