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韋小寶:俠的終結(3)(2 / 3)

還有,金庸小說的敘事手段是狂歡的,傳達出來的精神理念卻非但不狂歡,還具有載道的品格。中國人基本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幾千年前,在華夏意識形成的同時,也形成了,此後,在此大格局下的增減是有的,根基卻從未動搖過。金庸的小說無論事件多麼離奇,人物行動多麼怪異,但其基本的道德指向和價值判斷,還有是非概念,卻是守定傳統矢誌不移的。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上孝下悌,舍身求法,為民請命,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等等,郭靖、張無忌、令狐衝、楊過、蕭峰等等,這些人,其身懷之“術”,個個最終臻於化境,其心懷之“道”,也無不領袖一時。在金庸的小說中,道與術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最終合而為一的。雖然道的缺席,並不排除術的精進,但正因為道的缺席,使得術跌落塵埃,比如東方不敗、任我行、歐陽鋒、金輪法王等等,在一個時段內,他們的可以眼見為實的“術”確乎高邁無倫,但卻一一在似虛而實的“道”那裏一敗塗地。“道”是“術”之本,“德”是“力”之本,習術先修道立德,對俠客,對普通人,莫不如此,正如大地是草木的母親和生長的溫床一般。

金庸在小說中所堅守的,所鼓吹的,所呼喚的,正是在當代中國人心靈中漸感模糊的道德標杆。如此說來,金庸小說產生的娛樂功能,隻是其中的枝節部分,而其體現的文化傳承、道德教化功能,則是其核心價值。

最後,我們說說韋小寶。

《鹿鼎記》長達百萬言,也是金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為武俠小說,韋小寶作為這部大作品的第一主人公,與金庸別的作品的第一主人公擱在一起,顯得非常另類,非常紮眼,非常不合邏輯。韋小寶非但沒有別的作品中第一主人公的蓋世武功,連尋常武功都不具備,更重要的是,他缺少為俠者的基本品德。術既不備,道又缺席,那麼,他可否仍以俠待之?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他是金庸所塑造的所有俠中,無論正邪善惡,所取得現實功業最大者,他的行動幾乎左右了中國一個最輝煌朝代的大政方針,滅鼇拜,平三藩,收台灣,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還有俄國的政變,這些影響曆史的大事,韋小寶不僅參與了,且身負重任。在朝廷,他是當朝天子一代大帝康熙的親密朋友和助為伯,職可統軍,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在江湖,他既是江湖最大幫派天地會青木堂香主,又是神龍島魔教白龍使;個人生活更是精彩無倫,既是江湖領袖陳近南的門下弟子,還是大明公主九難的愛徒,他有花不完的錢,還有七個貌美如花的老婆,其中,一個是當朝公主,一個是李自成與陳閱閥的女兒,一個是神龍教教主洪安通的老婆;他還有一個了不得的情婦,正在執掌俄羅斯權柄的女沙皇;他還手握有關大清命脈的秘密圖譜,等等,等等,所有的好亊兒幾乎讓他全占了。可他個人的資質又如何呢?論文,一個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都不識;論武,隻會幾招向人撒石灰下蒙汗藥,為光明正大之士所不齒的下三濫功夫;論出身,他生在揚州妓院,母親為落魄妓女,不知父親為誰,可謂下層之最下層了;如此,還沒有一個好品行,撒謊成癖,憊懶萬端,無德無行,無情無義,無聊無恥,外加無賴,整個一個七無產品,所有流氓無產者的惡習,他不僅一身兼之,且各達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