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俠客與刺客(3)(1 / 2)

郭解遇到一件為難事,他的外甥借舅的名聲強梁霸道,一次與人喝酒時,對方不能喝了,他抓住人家往嘴裏硬罐,那人惱怒,拔刀殺了他,亡命天涯。郭解的姐姐怒氣衝天,說:以我弟弟的聲名權勢,竟然有人敢殺我的兒子,而且,還讓凶手逃走了?這女人的辦法很絕,她將兒子的屍體不予安葬,而是扔在大路邊,目的在於,讓大夥都看看,你們心目中的大俠,我的親弟弟,多大的能耐!郭解見狀,自己不出麵,讓人偵察到了凶手的下落。凶手嚇壞了,急忙向郭解投案自首,說明了事情的真相。郭解說,你殺得沒錯,錯在我外甥。他放走了凶手,將已經死了的外甥數落了一通,然後安葬。人們看見他恩怨分明的行事方式,更加崇拜他了。

聲名顯赫的郭解,每逢他出入,人都回避一旁。但有一人不把他放在眼裏,看見他來了,神情倨傲,不答理他。郭解派人去問那人姓甚名誰,他手下的人要殺了那人,郭解說,生活在一個城市,不受尊敬,說明是我的德行有問題,不怨別人。他暗中給政府官員說,這個人,是我鐵哥們,該他服的勞役,你給免了。幾次輪到那人服勞役時,卻沒人派遣他。那人覺得奇怪,一問,才知道原委,頓時誠惶誠恐,無地自容,光著膀子,向郭解登門謝罪。年輕人聽到,通過這件事情,對郭解更崇拜了。

又有一件事情頗為棘手。洛陽地方某人有一仇家,積怨一直不能化解,地方德高望重者數十人紛紛出麵解勸,還是無濟於事。有人請郭解出麵,郭解趁夜登門造訪那個仇家,仇家雖然心中十分不願意,還是給了郭解麵子,答應釋怨合好。郭解對仇家說,你在洛陽地麵生活,我聽說那麼多有身份地位的人做過你的工作,你一概不聽,承蒙你聽了我的話,但這將置地方賢達於何地?於是,他悄悄離開仇家,又讓地方人士出麵,把化解矛盾的功勞歸於地方人士。雖然,郭解有如此大的權威,卻仍然謙抑自守,不事張揚。他的影響已越出本地,外郡縣有人求他辦事,能辦,他才出麵,不能辦,說明情況,對當事人善加安撫。時間一長,各界人士更加敬重他,爭相為他效力。郭解的家中藏匿了許多犯法避仇的亡命之人,本城及外地很多崇拜郭解的人,故意在夜間趕車從他家門前經過,借以幫他疏散這些人,經常一夜間,從門前過往的多達十餘車次。

郭解有如此大的勢力,可他家卻並不富裕,家產滿打滿算還不到三百萬錢,在當時,屬於窮人。朝廷有令,必須將各地富豪遷往長安近郊的茂陵一帶定居,以便控製。郭解也在被遷之列。可他的家產實際上達不到遷居要求,負責這件事的地方官吏非常害怕,既怕朝廷開罪,又怕郭解報複。大將軍衛青聽說這件事後,對漢武帝說,郭解是窮人,達不到遷居要求。漢武帝說,一介平民,連你這大將軍都替他說話,他還算窮人嗎?郭解搬家時,當地有錢人給他贈送的路費多達一千多萬錢。負責遷送郭解一家的是時任本縣縣掾的楊季主的兒子,郭解的侄子一刀將這位遷送官的頭砍了。從此,郭楊兩家結了死仇。

到了關中,當地賢豪無論先前與郭解認識與否,都聞名而來,爭相結交。郭解個頭小,不喝酒,出入也不騎馬。過了幾天,楊季主又被人殺了。楊家人向朝廷告狀,告狀者卻被人殺死在朝堂外。漢武帝大怒,下令逮捕郭解。郭解聞訊而逃,將他母親安置在夏陽,自己躲在臨晉。臨晉的籍少公不知道郭解的底細,就放他出關,逃往太原,凡經過之地都亮明身份。朝廷官員跟蹤追到籍少公那裏,少公自殺,線索斷了。過了很久,郭解還是被抓住了。可經過審查,郭解所犯罪行都在朝廷大赦前,無法給他定罪。他的家鄉有一位儒生陪同朝廷使者時,有一個賓客讚美郭解,儒生反駁說,這種人專門以作奸犯科為能事,哪能算得上好人?郭解手下聽說後,立即將該儒生幹掉,並割了舌頭。官府以這件事追究郭解的罪責,可郭解確實不知道這事是誰幹的,凶手也息蹤滅跡,成了一樁懸案。查辦此事的官員隻好上奏,要求判郭解無罪。禦史大夫公孫弘卻上奏說,郭解身為布衣,任俠行權,以小事屢屢殺人奪命,有些事他雖然並不知情,可這罪行比他親手殺人還嚴重呀,應該以大逆不道罪論處。郭解於是被滿門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