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千方百計增加個人收入(2 / 3)

也許有讀者會問,既然我國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在逐年下降、購買力受到壓製,為什麼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率還會居高不下呢?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兩極分化嚴重。具體地說是,少數人擁有整個社會的多數財富,是他們拉動了消費品價格的上升。

那麼如果進一步問,為什麼亞洲國家尤其是我國製造業工人的工資增長速度會大大低於GDP增速呢?從製度方麵的原因看,關鍵是經濟自由度低,限製了工人收入增長空間。

美國調查機構Freedom House研究認為,不同國家在政治權利、個人權利、經濟權利、新聞自由等方麵的開放度越高,工人工資的增長速度超越GDP增長速度就越高。

具體到我國,就是因為一些壟斷行業不允許私營企業進入,從而造成全社會資源配置不充分、不合理,導致其他所有製企業工人尤其是農民工的待遇無法得到根本提高。

而根據市場經濟法則,市場經濟體製下是不應該存在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區別的,所有經濟類型都應該按照市場供求關係、價格進行資源配置。否則,就會因為經濟自由度和創業自由度不夠,影響勞動者收入增長空間。這就是製度方麵的原因。

試想,當一些獲利豐厚的行業尤其是壟斷行業不允許私營企業進入時,這些私人資本還能投向哪裏呢?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為了逐利,它們就隻好進入更有獲利空間的其他行業,如房地產、證券市場、農產品炒作,直接推動通貨膨脹。而大多數產業工人因為不能進入這些獲利豐厚、待遇好的壟斷行業,所以隻能在無法享受公平競爭氛圍的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中拿最低工資。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增長又怎麼可能趕得上通貨膨脹呢?

所以,要想改變這種不公平、不合理局麵,隻有從製度方麵入手,嚴格遵守市場經濟規則,“一碗水端平”,政府不該過多幹預經濟。

除此以外,低收入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退休人員,他們收入低的根源在於我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截然不同的退休待遇“雙軌製”[注釋2]。

同樣是共和國公民,退休待遇卻要遭到如此人為歧視,太不公平。

一方麵,這已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從根本上影響社會和諧。例如在人民日報、人民網2011年聯合舉辦的大型網絡調查中,94%的人認為這種“雙軌製”養老待遇非常不合理,強烈要求趕快廢除。另一方麵,又正是因為這種人為歧視導致的貧富差距,使得全國5000多萬企業退休員工長期生活在貧困底線上[注釋3]。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立刻推翻現有不人道製度,還以公道。

[注釋1]陳誌武:《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2010年12月10日經濟觀察報。下同。

[注釋2]同等學曆、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員工,隻是因為退休時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待遇便有天壤之別。企業員工的退休金隻有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完全違背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注釋3]吳仁壽:《養老金“雙軌製”應盡快取消》,2011年3月5日南方網。

從自身原因看增加收入

從自身原因看增加收入、戰勝通貨膨脹,老調重彈叫勤勞致富。

勤勞致富的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應該說,這既有好的一麵,也有害人的一麵。好的是,勤勞有時候確實可以“致富”——通過延長工作時間、提高勞動付出,更容易獲得高的勞動報酬;壞的是,這種觀念與現實中的“賺錢不吃力、吃力不賺錢”是不相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