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國管理者的困惑(1 / 2)

在我接觸的外國商社裏,美國Z公司駐京辦事處是在中國創辦曆史最長的一家公司。他們幾乎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同時跨入中國大門的。迄今,公司在中國已經有了十三、四年的曆史。

公司的創辦者、總裁瑪麗小姐已從一個少女變成了孩子的媽媽。另一位創辦者、副總裁珍妮已在中國大陸上結了婚。剛剛離開z公司的安吉拉小姐也在Z公司這個十年前破舊的四合院,十年後改造成一個環形的兩層樓的地方度過了七、八年。

這三個外國娘子軍領導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外國商社,一時在外企傳為佳話。

代替安吉拉小姐的新任z公司office manager大衛先生,提起這三位女士,無不肅然起敬。

“瑪麗和珍妮十分有眼力。她們在十年前就發現中國市場醫療器械方麵的維修和售後服務很差。她們看準了這個市場。然後通過美國銀行貸款大膽地走進了中國國門。當時外國人在中國做生意的還很少,因此她們遇到的競爭小,很容易站穩了腳跟。”大衛說:“事實證明,她們當初的決定是很正確的。”

Z公司領導層裏的唯一的男人大衛顯然很佩服他的女性上司。他認為她們都是值得他敬重的女性。但是目前他和他的上司們都遇到了困擾。

“我們發現,我們在中國待得的時間越長,就越不了解中國的年輕人。”瑪麗說。

Z公司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員從最初的幾個人已發展到了50來人。這些人裏除了10來個外國人外,80%是中國人。於是如何管理好這些中國人,成為外國老板最為優慮的事。

Z公司這一年人員流動極大,不斷地進入,又不斷地走人。而作為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公司,人員流動太大,會嚴重影響公司的發展。

“有的人進來時跟我們保證得好好的至少幹幾年,突然就要走;有的人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個就離開了,把他們的工作丟在一邊不管;有的人進來時說好工資,幹了沒幾個月就要求提薪,稍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提出走。”瑪麗說著情緒也激動起來:“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沒有責任心。Z公司花錢培養他們,給他們提供了學習、工作的環境。我們把客戶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他們。他們通過我們這個場所,找到了他們自認為更好的地方,然後說走就走。帶走我們的客戶,有的甚至跑到我們的競爭對手那兒去工作。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們。”

瑪麗說:“我發現我越來越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不知道他們要幹什麼。每一個新人進來,我都跟他們談過話,他們都說得很好。但走的時候連點兒理由都不給我們。”

她說:“我希望我的雇員們能讓我知道她們想要什麼,他們完全可以來和我談。但是他們不說。要讓我們去猜。我們怎麼猜得出來?”

“即便要離開,也應該提前一二個月告訴我們,讓我們有個準備,我們好找新人代替,交待好工作,然後再離開。”瑪麗說:“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責任心。”

為了Z公司人員流動的事,Z公司似乎很煩惱,也很困惑。於是他們開始采用了中國單位的做法,讓新聘用的雇員進公司前簽一個合同,保證在公司服務三至五年才能離開。於是有些老雇員不願簽,離開了Z公司。而新來的雇員一般都簽了合同。但很快他們發現,這個合同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簽了合同的雇員想走就走,根本不把與公司簽得合同當回事。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

“我們沒有辦法了。”瑪麗、珍妮、大衛三位Z公司的管理者都先後在不同的場合對我們說。

大衛上任後,正好遇上數位雇員不辭而別,他寫信給外企,語氣激憤,措辭嚴厲,在信中稱這些雇員為“不負責任的人”,“不應該為新的公司聘用”。

在一次與大衛的約見中,大衛表現出對中國雇員深深地困惑。

“我來中國快十年了,我發現我完全不能了解和適應中國人。”大衛直率地說。

極富美國人特征的大衛,很小的時候就充滿對中國的好奇和向往。大學剛畢業就來到了中國,在大連一家合資公司做管理。在合資公司,他無法理解中方領導的做法,他自己的管理方法又得不到實施。他在公司待了幾年,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後他辭了職。回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又來到中國,先後又在二、三個合資、獨資公司裏任職。他最後待的那個公司是個大獨資公司。大公司各方麵都已經定位,他必須按公司的方法、模式去行事,而很難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因此他又離開了這家公司。

他一時間不知道什麼工作適合自己。他不願回美國。他中文講得很好,他希望繼續在中國發展。於是他開始找朋友們谘詢,想聽聽他們的看法。經朋友介紹,他得知瑪麗和他畢業於同一個美國大學,便找到瑪麗,想聽聽她的建議。

不料談話不到5分鍾,瑪麗說:“我正缺一個officemanager(辦公室經理),你來做吧。”大衛了解到z公司正由中小型公司發展為大型公司,認為很適合自己,於是便很快走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