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件事 幫助孩子規劃未來(2 / 3)

考試分數的高低,與複習迎考和臨場發揮有極大關係,家長有必要指導孩子端正考試動機、考出水平;穩定情緒、不過於焦慮;增強意誌、堅持拚搏;掌握考試技巧,迅速把握考卷全貌、認真審題、抓住關鍵,先易後難、每分必爭、合理分配時間等。

輔導孩子正確對待考試結果

每門科目考完後,不管考得好不好,都要立刻“忘掉”,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門科目上去。全部考試結束後,家長有必要及時進行心理指導。這時家長主要掌握以下3條原則:

如果孩子考得好,要求他不要忘乎所以,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如果考得不好不壞,要求孩子今後要增強競爭意識,奮力爭先;

如果孩子考得差,要勸慰他想開些,人生有許多機會,年輕沒有失敗。

科學指導孩子的擇業

部分孩子高中或初中畢業後,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繼續升學,又不願意複習重考,這時就麵臨一個怎樣擇業的問題。在指導孩子擇業問題上,家長主要掌握以下兩點:

掌握擇業原則

首先應當明確,由於孩子年齡尚小,對社會多少有些陌生和恐懼;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有能力讓孩子賦閑在家。這時家長千萬不能讓孩子賦閑在家。別說“無事生非”,就是好人也會悶出來病的。

家長在指導孩子擇業方麵需要掌握的原則是:

個人誌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原則。初高中畢業生既缺乏一技之長,又缺乏社會經驗,就業非常困難。從社會需求出發、結合個人特長、靈活選擇就業方向,相對容易找到工作。

個人性格、脾氣、特長、能力與所選職業基本相符的原則。這樣的職業進得去、抓得住,容易適應,也容易出成果。

主動尋找職業的原則。要積極參加各種就業培訓,或自學一項謀生本領,主動尋找工作,而不是賦閑在家等工作找你。

要有長遠眼光

孩子在校期間一般都沒有受過擇業指導,所以他們對擇業的關注更多地依賴於家長是否有某種“路子”,或者家長的職業能否給他們就業帶來便利,或者家長對某種職業的評價。當然,也有一部分來自他們平時對某些職業的接觸和了解。

有鑒於此,家長一定要十分慎重地為孩子進行職業分析,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曆,為他們出謀劃策,給予實質性幫助。

俗話說,“人怕入錯行。”職業選擇哪怕是最初的選擇,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擇業一定要有長遠眼光。

當然,家長要記住,自己隻是“參謀長”而不是“司令員”。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

麵臨升學、擇業選擇時,家長要盡可能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這會更利於他成長。這種寬鬆環境,一般都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相關。事實上,他們在升學、擇業時,也會以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為基礎,這種選擇非常有利於他們將來的成才、成大才!

這方麵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台灣漫畫大師蔡誌忠的成才經曆。

蔡誌忠的父親是一位民間書法家,可是蔡誌忠從小對書法不感興趣,對漫畫卻情有獨鍾。幸運的是,他的父親對他這一愛好十分支持,即使是在讀初中一年級時,上學期英語考30多分、代數勉強及格,下學期連代數也沒有及格、遭學校勒令留級的情況下,他的父母都沒有像我們的家長那樣100%禁止他畫漫畫!他們隻是希望蔡誌忠在愛好漫畫的同時,也要“多花一些心思”在學習上。

就在蔡誌忠得知學校即將給他留級處分的那個暑假,他接到台北一家漫畫出版社邀請他去畫漫畫的來信,於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征求父親意見,父親輕輕說了聲“那就去吧!”就這樣,初中還沒有畢業的蔡誌忠,15歲就放棄學業,成為一位職業漫畫家。

可以說,如果蔡誌忠沒有這樣一位開明父親,而是循規蹈矩去讀中學、考大學,對不起,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如果條件允許,要盡可能讓孩子多讀書

不過話說回來,蔡誌忠的成才經曆畢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環顧我們周圍那麼多的家長和孩子,他們之所以要破釜沉舟,把學習看成自古華山一條路,除了他們沒有蔡誌忠的一技之長以外,更在於,從一般意義上說,讀書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如果各方麵條件允許,家長還是要盡可能讓孩子多讀幾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