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巴菲特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可是除此以外,像他這樣的價值投資者實際上都在把金融危機的來臨看作是低價收購企業的好機會。
例如威爾伯·羅斯,他就和巴菲特一樣,反複考慮是收購一家陷入困境的債券保險商還是成立一家新的這種機構。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的來臨簡直帶來了一個“富人的難題”。他說,現在有那麼多的事情讓人感到心煩意亂,很難找出哪些才是真正的機會。
那麼在巴菲特看來,什麼才是“真正的機會”呢?這又回到他的內在價值投資觀念上來了。例如,巴菲特在投資可口可樂公司時,可口可樂股票的市值隻有每股1.65美元,他認為這個價格大大低於其內在價值,所以該股票非常具有投資價值,堪稱是這輩子不多的機會。
巴菲特對合作夥伴和股東們說,如果你每年能獲得10億美元的收益,這實際上是你所持股票的價值,而在你投資該股票時,眼裏應該看到的是該公司的內在價值。盡管這些年可口可樂公司的業績不是很好,而且每股收益在下降,可是投資可口可樂公司股票依然可以從中賺到每股2美元的收益,平均收益率高達25%。
從中不難看出,巴菲特衡量一隻股票是不是好股票,衡量一次投資機會是不是好機會,參照的並不是股票價格高低,而是其內在價值。雖然內在價值和股票價格有聯係,但主從關係是很顯然的。
他在總結牛頓第四運動定律後認為,股票買賣過於頻繁會降低收益率,隻有長線持股才能獲得豐厚回報。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不得不提高選股標準:看不懂的高科技股不買,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股票不買,負債率高的傳統型股票不碰,沒有穩定收益的股票又不買,受經濟景氣指數循環影響大的公司也不買……經過如此這般一番篩選後,選擇餘地確實很小了。
不過,他從來不想改變自己的這種投資風格。他認為,寧可放棄許多中短線強勢股,也不能丟掉長期收益穩定的個股,這就是“舍小就大”的原則,也是一種高層次投資境界。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
巴菲特的代言人羅伯特·邁斯說:“在巴菲特看來,偉大的投資一輩子可能隻有那麼幾次。所以,每當出現偉大的投資機會時,就要好好把握,要大量地進行投資。”這種抓住機會、集中投資,散戶投資者完全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