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是一片混亂。更糟糕的是,金融係統的問題已滲透到整體經濟中,並且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短期內,美國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商業活動停滯不前,而媒體的頭條也令人心驚膽顫。因此……我一直在購買美國股票。我指的是自己的私人賬戶,之前該賬戶除了美國政府債券外沒有任何資產(這不包括我所持伯克希爾公司的資產,因為這部分資產將全部投入慈善事業)。如果股票價格繼續保持吸引力,我的非伯克希爾淨資產不久後將100%是美國證券。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這樣抄底股市】
巴菲特認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資好時機,在這次抄底金融危機中,他把自己私人賬戶中的所有資金都用在了購買美國股票上。
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說,這時候無論美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金融市場到處一片混亂。而就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他一直都在用私人賬戶購買美國股票;而在此以前,他的私人賬戶中購買的隻是債券。
他認為,如果股市繼續下跌,股價繼續保持吸引力,那麼他在伯克希爾公司之外的個人資產將全部用來購買美國股票,他的用詞是“100%”。這表明,在他眼裏,股市下跌到底部時就應當是滿倉之時。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他的這種行為習慣,可以用這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如果你打算一輩子吃漢堡包,可是自己家裏又沒有養牛,怎麼辦呢?這時候你是希望牛肉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道理很簡單,當然是價格下跌對你更有利。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每隔三五年就要換一輛汽車,那麼你是希望汽車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他說,聯係投資者的實際看,如果你在未來5年內可以存一筆錢用於買股票,那麼這時候你希望股票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呢?這時候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想法就是錯誤的了。按理說,你應該希望價格下跌為好,因為這時候你能買到更多的股票;可是現實情況卻是,投資者一邊在陸續地買進股票,一邊卻希望股價上漲。股價上漲時他們會感到高興,股價下跌時卻覺得沮喪,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這就像你去買漢堡包時看到漲價卻還欣喜若狂一樣,實在沒什麼道理。
那麼,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股市下跌時是怎麼做的呢?巴菲特解釋說,伯克希爾公司會“自動”幫股東存錢,即“伯克希爾會透過將所賺得的盈餘再投資其它事業與股票。”從這個角度看,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成本越低,股東從另外的事業項目中間接獲得的報酬就越高。
讀者容易看到,伯克希爾公司的各個投資項目都在持續不斷地回購股票。既然回購股票,那麼巴菲特當然希望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也是越低越好,一點不會為此感到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