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如果一個人具備韌性,一定能辦成任何事(1 / 1)

人生之成功,往往不在於能力,而在於心智,即把人生的全部過程視為一場心戰,從中獲得各種較量的手段。的確,不平凡的人生都是靠心戰去完成的,從而達到一種“強勢”狀態。

曾國藩在心戰方麵,可謂一等高手,他求“倔強”精神,用“韌耐”功夫,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打脫牙和血吞”,此等氣魄反映了他以“懦弱無剛為恥”的人格精神。《孫子兵法》講“強”,曾國藩求“強”可謂相通。

《孫子兵法》作戰篇原文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孫子兵法》智慧破解

用這樣大規模的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曠日持久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受挫。攻打城池,會使得兵力耗竭;軍隊長期在外作戰,會使國家財力發生困難。如果軍隊疲憊、銳氣挫傷、實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麼諸侯列國就會乘此危機發兵進攻,那時候即使有足智多謀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在軍事上,隻聽說過指揮雖拙但求速勝的情況,而沒有見過為講究指揮技巧而追求曠日持久的現象。戰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從來不曾有過。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弊端的人,也就無法真正理解用兵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