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進行網上購物的基本過程如下:
①顧客(即購物消費者)坐在自己的計算機前,通過Internet(大眾公用網絡)查尋自己想購買的物品。
②顧客在計算機上輸入了訂貨單:包括從哪個銷售商店購買什麼商品,購買多少,訂貨單上還注明將此貨物在什麼時間送到什麼地方以及交給何人等信息。
③通過電子商務服務器與有關商店聯係並立即得到應答,告訴顧客所購貨物的單價、應付款數、交貨等信息。
④顧客確認後,用電子錢包付錢,將電子錢包裝入係統,單擊電子錢包的相應項或電子錢包圖標,電子錢包立即打開,輸入自己的保密口令,顧客確認是自己的電子錢包並從電子錢包中取出其中的一張電子信用卡付款。
⑤電子商務服務器對此信用卡號碼采用某種保密算法,算好並加密後,發送到相應的銀行去,同時銷售商店也收到了經過加密的購貨賬單,銷售商店將自己的顧客編碼加入電子購貨賬單後,再轉送到電子商務服務器上去,這裏要注意商店對顧客信用卡上的號碼是看不見的,也不應該知道,銷售商店無權也無法處理信用卡中的錢款。因此,隻能把信用卡送到電子商務服務器上去處理,經過電子商務服務器確認這是一位合法的顧客後,將其同時送到信用卡公司和商業銀行,在信用卡公司和商業銀行之間要進行應收付款錢數和賬務往來的電子數據交換和結算處理。信用卡公司將處理請求再送到商業銀行請求確認並授權,商業銀行確認並授權後送回信用卡公司。
⑥如果經商業銀行確認後拒絕並且不予授權,則說明顧客的這張信用卡上的錢已經超過透支限額或者是上黑名單,顧客不能用這張信用卡。遭到商業銀行拒絕後,顧客可以再單擊電子錢包的相應項,再打開電子錢包,取出另一張電子信用卡,重複上述操作。
⑦如果經商業銀行證明這張信用卡有效並授權後,銷售商店就可付貨。與此同時,銷售商店留下整個交易過程中發生往來的財務數據,並且出示一份電子收據發送給顧客。
⑧上述交易成交後,銷售商店就按照顧客提供的電子訂貨單將貨物(例如他購買的科技書)從發送地點交到顧客在電子訂貨單中指明的人手中。
對於顧客(購物消費者)來說,整個購物過程自始至終都是安全可靠的。在購物過程中,顧客可以用任何一種瀏覽器(例如,用Netscape瀏覽器)進行瀏覽和查看。購物以後無論什麼時候一旦需要,顧客即可開機調出電子購物賬單,利用瀏覽器進行查閱。由於顧客的信用卡上的信息別人是看不見的,因此保密性很好。這種電子購物方式也非常方便,單擊電子錢包取出信用卡,即可利用電子商務服務器立即確認銷售商店是真的而不是假冒的。這是與單獨使用Internet的最大區別。在隻單獨利用Internet采用國際信用卡購物時,最令人擔心的問題就是害怕銷售商店是假冒的,顧客如果在假冒的商店買東西,就可能泄露信用卡上的信息,很不安全。有了電子商務服務器的安全保密措施,就能夠保證顧客安全可靠地購物。
就上述電子購物而言,在實際進行過程中,即從顧客輸入訂貨單後開始到拿到銷售商出具的電子收據為止的全過程僅用5~20秒的時間。購物過程中雖經過信用公司和商業銀行等多次進行身份確認、銀行授權、各種財務數據交換和賬務往來等,但所有業務活動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網絡傳遞完成的。
4.企業與政府的電子商務往來
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各項事務都可以涵蓋在電子商務中,包括政府采購、稅收、商檢、管理條例發布等。例如:政府的采購清單可以通過Internet發布,公司可以以電子的方式回應。這方麵應用目前還比較少,但隨著政府身體力行地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迅速增長。政府在這裏有兩重角色:既是電子商務的使用者,進行購買活動,屬商業行為;又是電子商務的宏觀管理者,對電子商務起著扶持和規範的作用。
在發達國家,發展電子商務往往主要依靠私營企業的參與和投資,政府隻起引導作用。在發展中國家,則更需要政府的直接參與和幫助。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企業規模偏小,信息技術落後,債務償還能力低,政府的參與有助於引進技術、擴大企業規模和提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另外,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信息產業都處於政府壟斷經營或政府高度管製之下,沒有政府的積極參與和幫助將很難快速地發展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