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企業電子商務的開展(1 / 3)

1.企業間的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最基本的特性為商務性,即提供買、賣交易的服務、手段和機會。網上購物提供一種客戶所需要的方便途徑。因而,電子商務對任何規模的企業而言,都是一種機遇。就商務性而言,電子商務可以擴展市場,增加客戶數量;通過將WWW信息連至數據庫,企業能記錄下每次訪問、銷售、購買形式和購貨動態,以及客戶對產品的偏愛。這樣,企業通過統計這些數據,就可以獲知客戶最想購買的產品是什麼,並提出相應的產品策略。

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方便了廠商協作,提高了企業合作夥伴之間的協作關係,縮短了商業運作周期,最終降低了商務成本。通過Internet,企業同其他廠商、政府、銀行等之間的集成度顯著提高,商務活動的範圍不再局限於原有非常有限的地域空間,合作的時效性也大幅度提高,企業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找到最合適的合作夥伴,並完成相應的商務活動。與此同時,企業可將自己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場,在全球內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而這一切,由於網上資金流動加快,信息傳遞及時準確,就無須企業再像以往那樣因諸多困境而放棄良好商機。

可以預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將是電子商務業務中的重頭戲。就目前來看,電子商務最熱心的推動者是商家。這也不足為奇,因為相對來說,企業和企業之間的交易才是大宗的,是通過引入電子商務能夠產生大量效益的地方。

就一個處於生產領域的商品生產企業來說,它的商務過程大致可以描述為:需求調查→材料采購→生產→商品銷售→收款→貨幣結算→商品交割。當引入電子商務時,這個過程可以描述為:以電子查詢的形式進行需求調查→以電子單證的形式調查原材料信息確定采購方案→生產→通過電子廣告促進商品銷售→以電子貨幣的形式進行資金接收→同電子銀行進行貨幣結算→商品交割。

對於一個處於流通領域的商貿企業來說,由於它沒有生產環節,電子商務活動幾乎覆蓋了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利用電子商務最多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商貿企業可以更及時、準確地獲取消費者信息,從而準確定貨、減少庫存,並通過網絡促進銷售,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益。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業務占其業務比重的很大一部分,EDI是企業和企業之間進行電子商務的常用方式。

EDI是企業和企業之間,通過電子方式,按照標準格式,從應用係統到應用係統的、商業單證的傳輸。

EDI的應用領域很廣泛,包括稅務、國際貿易、供應商與客戶的文件交換、運輸文件交換、報關、訂貨、零售分配中心、電子競標等。它的主要用戶有進出口公司、運輸公司、銀行、製造商、零售商、供應鏈、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等。

企業間電子商務通用交易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交易前的準備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買賣雙方和參加交易各方在簽約前的準備活動。

①買方根據自己要買的商品,準備購貨款,製定購貨計劃,進行貨源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反複進行市場查詢,了解各個賣方國家的貿易政策,反複修改購貨計劃和進貨計劃,確定和審批購貨計劃。再按計劃確定購買商品的種類、數量、規格、價格、購貨地點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種電子商務網絡尋找自己滿意的商品和商家。

②賣方根據自己所銷售的商品,召開商品新聞發布會,製作廣告進行宣傳,全麵進行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製定各種銷售策略和銷售方式,了解各個買方國家的貿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種電子商務網絡發布商品廣告,尋找貿易夥伴和交易機會,擴大貿易範圍和商品所占市場的份額。其他參加交易的各方如中介方、銀行金融機構、信用卡公司、海關係統、商檢係統、保險公司、稅務係統、運輸公司也都為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做好準備。

(2)交易談判和簽定合同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買賣雙方對所有交易細節進行談判,將雙方磋商的結果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下來,即以書麵文件形式和電子文件形式簽定貿易合同。電子商務的特點是可以簽定電子商務貿易合同,交易雙方可以利用現代電子通信設備和通信方法,經過認真談判和磋商後,將雙方在交易中的權利、所承擔的義務、對所購買商品的種類、數量、價格、交貨地點、交貨期、交易方式和運輸方式、違約和索賠等合同條款,全部以電子交易合同作出全麵詳細的規定,合同雙方可以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進行簽約,可以通過數字簽名等方式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