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人類相比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迅速準確地處理大量數據。因此,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數據處理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和關鍵技術。數據處理的中心問題是數據管理,數據管理是指對數據的分類、組織、編碼、存儲、檢索和維護。而數據庫技術正是數據處理技術發展到比較成熟後的產物。電子商務以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取代傳統方式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數據庫技術的支持。
1.數據庫技術的主要內容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電子網絡進行的商務活動,這裏的電子網絡主要是指Internet和基於Internet技術的Intranet(企業內部網)及Extranet(企業外部網)。其進行的商務活動不僅包含電子數據交換所涉及的電子交易,還包括電子郵件交流、網上站點宣傳和利用Ineternet技術改造的其他傳統應用。但電子商務應用的前提是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廣泛應用。數據庫技術是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核心技術之一,所以,想深入地理解電子商務就應該先了解數據庫的一些基本理論。
(1)數據模型
數據模型是數據庫係統中用於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構架。數據模型通常由三部分組成:
①數據結構:包括數據對象及其相互聯係。
②數據操作:主要是對數據的檢索和更新。
③數據的約束條件:完整性規則的集合。完整性規則是指在給定的數據模型中數據及其聯係所具有的製約和依存規則。在數據庫係統中,主要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網狀模型(network model)和關係模型(relational model)。其中,應用最廣泛的當屬關係模型。
關係模型在三種模型中是最重要的。雖然它的數據關係是幾種模型中最簡單的,但其定義卻比較複雜。可以把關係模型理解為一張二維表,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個實體,稱為紀錄;每一列代表實體的一個屬性,稱為數據項。紀錄的集合稱為關係。關係具有如下性質:
數據項不可再分(即不可表中套表);
關係中的列是同性質的,稱為屬性。屬性之間不能重名;
關係中不能出現相同的紀錄,紀錄的順序無所謂;
每個關係都有一個主鍵,它能唯一地標識關係中的一個紀錄;
關係中列的順序不重要。
關係數據庫是以關係模型為基礎的數據庫,它利用關係來描述現實世界。關係模型由三部分組成:數據結構、關係操作集合、關係的完整性。
數據結構:在關係模型中,無論是實體還是實體之間的聯係均由單一的結構類型即關係來表示。
關係操作:關係代數(或等價的關係演算)中並、交、差、選擇、投影、連接等。關係模型給出了關係操作的能力和特點,但不對DBMS的語言給出具體的語法要求,關係語言的特點是高度的非過程化。其操作方式的特點是集合操作,即操作的對象和結果是集合,稱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而不是一次一紀錄的方式。
關係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自己定義的完整性。實體完整性是保證數據庫中紀錄的唯一性,即每個紀錄的主鍵不能為空值也不能與其他紀錄的主鍵相同。參照完整性是保證表與表之間語意上的完整性,即當一個表引用在另一個表中定義的實體時,要保證這個實體的有效性。這兩種完整性是關係模型必須滿足的約束條件,應該由關係係統自動支持。而用戶自定義完整性反映了用戶的要求,是用戶自行定義的。
在三種數據模型中,由於關係模型概念簡單、清晰,用戶易懂易用,有嚴格的數學基礎及在此基礎上發展的關係數據理論,簡化了程序員的工作和數據庫開發建立的工作,因而關係模型在誕生以後發展迅速,很快就成為深受用戶歡迎的數據模型。目前市麵上比較流行的數據庫係統,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Foxpro等均為關係型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