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訓練、強勞和會師(2 / 2)

在10月中旬時,陳邦棟所部的隱憂終於得到解決。因115師副師長聶榮臻率領楊成武獨立團等部到達廣靈一帶。他們是奉共產黨中央命令前來開辟五台山根據地的。意外得知此地尚有一支共產黨領導的強大軍隊,於是來會合。

原來,當紅軍東進山西前,軍委主席毛主席就堅持要分兵發動群眾,壯大武裝力量,進行遊擊戰為主,八路軍主力部隊不能在任何大的戰役行動中起決定作用。但前方率領部隊的**師長堅持認為,即使從發動群眾這項工作出發,也需先打響名聲,否則誰知道八路軍是幹什麼的呢?在仔細考察了平型關前喬溝的地形後,認為絕對不會失利。才集中115師主力狠狠打了一仗,於是有了這場“平型關大捷”。

但這一戰也讓**領教了日軍戰鬥力,戰前**師長認為如此有利地形下,準備200---300副擔架就足夠了,沒想到一仗下來,一千幾百人損傷。部隊減員如此之大,讓他暗暗吃驚。須知,中共一半的武裝力量張掌握在自己手上,是絕不能幾仗下來就打光的。不由也心裏佩服主席的戰略眼光。

於是,他心甘情願地分兵執行發動群眾、擴大武裝的任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高級幹部聶榮臻等來到了抗敵旅的駐地。

115師副師長聶榮臻以下及楊成武等都受到抗敵旅的盛情款待。陳邦棟下令將軍需倉庫裏的軍用槍械、電台、彈藥、糧食、藥品、手術器械都拿出一部分給予115師官兵以支援,並舉行了雙方部隊的聯歡活動。私下裏,陳邦棟、高虎英向上級領導聶榮臻反映了本部隊黨的力量薄弱的問題。

這支隊伍開始是一個多月前由7個黨員和進步的抗日學生發展起來的,目前有組織的同誌也隻有15人,其餘都是因為戰鬥勝利而被解救的晉軍戰俘和抗日的農民組成。如戰事順利當然沒問題。如發生殘酷而持久的戰鬥,糧彈斷絕,則一支沒有信仰的軍隊,是否會發生叛變就不能肯定。因此部隊急需紅軍指揮員作骨幹力量的支持。是否可以,用和老紅軍部隊交換一部分軍隊的辦法,改變部隊人員的組成。這樣分散遊擊就可以放心了。否則,心裏完全沒底,不敢將部隊交與原晉軍軍官分散遊擊。

聶榮臻是中共黨內的高級幹部,當然知道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軍隊內黨組織力量薄弱可能帶來的危害。他閱看了周鬆林記錄的部隊戰史,對於抗敵旅在如此錯縱複雜的戰爭環境下,抓住瞬間戰機,在短短時間裏,連續奮戰,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表示了祝賀,並決意向黨中央請示,對於兩支部隊相互間交換幹部戰士一事,有何種指示下達。

黨中央主席毛主席對長征中,黨中央因紅軍第一方麵軍兵力少被張國燾狹持一事記憶猶新,對於這額外的6000餘裝備齊全的人民武裝是極為渴望。於是立即下達命令:給予廣靈縣委以最高級別的表彰。廣靈縣委卓越而出色的工作值得全黨同誌學習。負責軍事指揮的陳邦棟同誌更是極難得的天才指揮員。在幾乎是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極短的時間裏,以連續的勝利為全國人民做出了英勇抗日的模範榜樣。應無條件滿足其所部的一切要求。務必使我們黨切實掌握這支寶貴的人民武裝。簽字:毛主席1937年10月xx日

由此,陳邦棟進入了中共最高層的視線中。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