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忻口血戰(一)(1 / 2)

聶榮臻立即執行了中央主席的相關命令,將所部原紅軍部隊兩個營精兵強將調撥給了抗敵旅,其中有幹部連一連人。

陳邦棟將一團二營和二團一營劃轉給了八路軍部隊。然後將兩營八路軍部隊解散,人員都分散於各部隊當班排連各級幹部,連長則擇優升營長,營長升付團長,因現在的兩團長都是兼職的,因而團裏平時都副團長主持工作。

陳邦棟所部一團二營、二團一營去了八路軍部隊後,帶去的油印戰術資料立刻就被一心要提高部隊戰鬥力、加強訓練的楊成武發現,在仔細閱讀後,也不由為抗敵旅的戰術叫好,立刻上報給副師長聶榮臻。

副師長聶榮臻在翻閱了抗敵旅所用戰術後,也是大加讚賞。認為115師如在平型關戰鬥前得知這些戰術將會大大減小戰鬥中的傷亡。如平型關戰鬥中,相當部分傷亡是由於拚刺造成,因日軍38槍長於漢陽造造成我軍吃虧。如預先準備好長矛梭鏢,長於日軍步槍,則吃虧的就是日軍了。另外燃燒瓶對付坦克,也是非常有趣的奇思妙想。想到價格隻是幾毛錢的燃燒瓶扔出後,燒的價值幾萬銀元還要訓練許多時間的日軍坦克裝甲兵焦頭爛額,聶副師長不由開心的獨自大笑起來。

這樣聶副師長、楊成武等人就抽了個時間,來抗敵旅找陳邦棟聊天,當然主題是談戰術。於是陳邦棟就講述了麵殺傷武器散彈槍大抬杆來,陳邦棟說:“我們部隊幾次使用獵人打野鴨子的大抬杆,將火藥引線留成一樣長,在統一號令下,對敵軍行進隊列,進行集火射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8月31日的首戰,我方參戰為40名隊員(其中含後勤炊事兵數人,對上日軍40人(兩名司機無武裝)的小部隊,由於三杆大抬杆的集火射擊,我部全殲日軍39人,僅一名司機逃脫。我無一傷亡。9月29日夜間的戰鬥,也是如此,敵軍遇襲後,瞬間喪失戰力,戰鬥在幾分鍾內就結束了。)大抬杆雖打不死日軍,但凡是中彈的日軍都喪失了戰鬥力,而且讓敵軍喪失戰鬥力正是戰鬥的目的之一。比如日軍讓人嘔吐頭暈的毒瓦斯就是這樣的武器。”

於是聶、楊要求看一下大抬杆的射擊效果。陳邦棟就命令工兵一排人打給友鄰部隊首長看看。

大抬杆的弱點是事先要些時間做射擊準備,開了一槍後無法在敵前開第二槍,但用於打伏擊,射擊敵行進隊列是再好不過的武器,可有效地減少中國軍隊火力投射不足的問題。一個排的部隊按平時訓練進行了演練,在幾支大抬杆將路麵打得煙霧騰騰時衝上公路近戰。看的兩位友鄰部隊首長非常高興。認為可向各部隊推廣此戰法。陳邦棟因此也將火藥的配比說出木炭:硫磺:硝石為10:15:75,給兄弟部隊知道並供參考。

此外,陳邦棟將二位友鄰部隊首長請到自己的後勤供應部門,現場讓他們參觀自己所部做的種種努力,並說:“一旦二戰區部隊被日軍消弱,日軍將集中全力對付我們,早做應變是不會錯的,到時將以大規模的地雷戰相對抗。遲滯敵軍總體上的進攻,並相機消滅其中的一股敵軍。”聶、楊都點頭認可了陳邦棟的說法。

在陳邦棟努力整合其所部的人員和組織結構時,中日雙方的軍隊主力正在進行殘酷的廝殺。10月1日,日軍突破茹越口的軍隊關東軍第2混成旅團猛攻山西崞縣,崞縣守軍為晉軍第19軍王靖國(王靖國在後人口中被稱為戰功平平的閻錫山親信)部,但19軍此次在崞縣抵抗的十分英勇,全城房屋均為日軍飛機大炮的炮火炸毀,守軍數度在軍官率領下向突入城中的日軍反擊。直到守軍傷亡殆盡,軍長王靖國才於10月8日夜最後關頭突圍而出。日軍關東軍第15混成旅團在茹越口突破後,遂於10月1日又向原平鎮攻擊,首先進攻原平外圍,守軍為196旅薑玉貞部,在旅長親自指揮下,一天就打退日軍5---6次猛攻。10月4日後,日軍第五師團也加入了戰團。再戰一天,196旅傷亡過半,於是薑旅長為保存部隊實力決定退入城中。日軍炮火將城牆炸出缺口,步兵跟在坦克後進攻。薑旅長親自帶著警衛營官兵埋伏在缺口後,當日軍攻進城時,用集束手榴彈炸毀坦克,將敵步兵炸得屍橫遍野。7日夜,本已完成預定7天阻擊任務正要撤退。閻司令長官又來電要求再守3天,為忻口部隊防禦爭取時間。在閻司令長官的嚴令下,薑玉貞部也視死如歸,冒著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又亡命死戰3天。直到全部陣亡後,原平鎮才於10月11日為日軍占領。但薑玉貞少將及部下的英勇犧牲,終於使國軍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先於日軍趕到忻口要地,雙方遂圍繞著山西忻口的內長城防線展開了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