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日本女護士帶來的問題後,陳邦棟又重新將精力集中於部隊的作戰技能提高上。這些原晉軍戰士在成為戰俘受到日軍虐待後,抗日的積極性是有的。但殺敵技能卻有待提高。要針對日軍裝備特點給以針對性訓練。
於是從身體綜合能力、射擊、燃燒瓶反坦克、機步槍打飛機等項目全麵鋪開。對於身體能力的不足,陳邦棟甚至讓何向東院長配藥給戰士們喝下以打去肚裏的蛔蟲。(中國是農業國,沒有相應的肥料工業,通常是用人畜的糞便做肥料,再在不注意衛生的情況下,生吃了田地裏長的瓜果,就會形成交叉感染,寄生蛔蟲、鉤蟲等)這樣吃下去的食物營養就可以充分供給身體了。身體綜合能力訓練主要項目是俯臥撐,過獨木橋,拽繩索攀高,長途行軍,高速奔跑等。
射擊最主要的是理念的灌輸,依各人的射擊技術能力確定射擊的先後,確立沒擊中目標的把握不開槍的原則。即慎重開槍的原則,要求無把握的情況下不許射擊而暴露目標。對部隊裏優秀射手都給予提拔。當然有些隻願當小兵,不願當幹部的也不勉強。
那唯一的一輛坦克又被從藏身處請了出來,一個排一個排的觀摩訓練怎樣打坦克,士兵都被要求學會怎樣做燃燒瓶。並且每個戰鬥小組至少有一個燃燒瓶。
對飛機的射擊主要是講解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子彈和飛機兩個物體都在運動,應向何部位射擊,大略射擊的概念等,再比如子彈初速快,被空氣阻擋後,會越來越慢,飛機是有發動機的,速度不會變慢,因此,從飛機後部向飛機射擊是不可取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子彈會落空。而迎頭射擊就不一樣了,一旦擊中,等於是子彈和飛機兩者速度之和在對飛機進行破壞。這才是正確的對空射擊方式。這時的射擊主要是因飛機飛行提前量的掌握問題了。因這個問題,陳邦棟甚至用支架、鋼絲、滑輪,卷揚機(大同煤礦繳來)等將飛機模型吊起,顯示它飛行的樣子讓大家瞄準。動作稍慢飛機就過去了。
陳邦棟在部隊訓練中關於各種戰術的講話,總是被秘書主任周楓紀錄下來(如高玉玲在,通常會和她一起記),然後沒幾天就變成油印的軍事講義下發到各部隊了。
那6個日本技術人員,3個是工程師,3個是助理工程師。陳邦棟也想辦法讓他們為中國的抗戰出力。他們是日本人,當然不肯為日本的敵國效力。但陳邦棟也有辦法對付,他讓女兵們帶上小倉,告訴對方,中國是個貧窮的農業國家,每人都是要勞動的,否則不給予食物。在中國,這叫不勞動者不得食。上千年以來都沒變過。讓他們自己決定該怎麼辦。
在餓著肚子對峙了幾天後,他們想到家中的親人,沒有人會料到自己將死在這不知名字的山溝裏。他們都是各自家中養家的男人,想到家人後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他們畢竟不是軍人,權衡一番後,決定先活下去再說。
要活下去,就必須勞動,勞動是按照中國方麵給的任務幹。土建工程師要在一個有小溪的林邊建個實驗室房屋。機械工程師要安裝柴油機、發電機。地質工程師的任務是尋找耐火泥。冶金工程師任務是在黃鐵礦(硫化亞鐵FeS2)裏分離出硫磺來。黃鐵礦在山西到處有。
為了活命,可以留下命見家人,他們隻能勞動了。既有了初一,那就會有十五。在和中國人一起勞動中,他們也慢慢接受了中國隻是自衛,是反擊日軍進攻的自衛行動。中國沒去日本殺人。所以中國才是戰爭中正義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