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一齊上】(1 / 2)

下午我參加政府組織的一個關於農村經濟工作的會議,根據張書記提出的新農村建設設想,把我這個“專家”也請去會上作指示,農口各局局長加上鄉鎮書記鎮長以及相關的一些部門,政府大會議室坐了黑壓壓的一片,管農業的趙副縣長主持會議,曹縣長作動員報告,我把新農村建設的一些經驗、體會以及全國其他地方建設新農村的方法措施加上楊柳鎮的一些特殊搞法,拉拉雜雜作了一點算是個人的經驗交流。最後,張國良書記總結,按他的要求: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大見成效,三年搞到全市評比的前三名,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他特地點到“這項工作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賦予朝氣的領導班子,黨委由陸部長具體負責,政府由趙縣長負責,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必須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具體抓落實……”

提前沒有通氣,張國良書記直接在大會點名作安排,我真還沒思想準備,搞不清楚他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麼?是因為我陸川曾經創造過“楊柳模式”呢或是申外財把我們之間的談話轉達給了他,現在拿這件事來考驗我的忠誠度?

臨時趕鴨子上架,根本沒有回旋的餘地,我通過一個多月的下鄉鎮調研,發現陵水縣經濟基礎的確很差,不但種植結構沒有調整過來,連幹部的思想作風都還停留在一個很低層次的水平上,腦子裏根本沒去想如何才能把本地的經濟搞起來,一說搞工作,不外乎就是春播秋收,搞好田間管理、顆粒歸倉等等,發展了一些經濟作物如核桃、伏季水果(梨、蘋、桃)等都不成規模,看樹齡和栽植方式,很明顯都是不同年份發展起來的,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管理,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強行搞新農村建設,不但增加農民的負擔,而且最後的結果也是半拉子工程,或者就是純粹的形象工程,為老百姓帶不去絲毫實惠。

新來乍到,沒法子講條件,會議結束已經六點了,我找了個飯館把晚飯解決了,施施然回到小區時,發現孫婷婷在大門口東張西望,沒辦法,隻好上去打了個招呼。

“小孫,找誰呢?”

她眼睛正朝著我下班的方向,聽我從背後叫,她似乎嚇了一跳,轉身時一手拍拍自己的胸口。

她胸脯很健壯、飽滿,誘惑力極大。

“陸部長?我找你呢。”

“有事嗎?上去說。”

她猶豫道:“還是另外找個地方吧。”

我點點頭,心裏正害怕她順口答應呢,“那就到河邊去。”

我住處緊鄰洛水河,這邊的河岸沒有整治,一般散步的人很少,隻有像我這種身在異鄉為異客的人,不願到人叢中享受孤獨,沒事就一個人愛在這裏溜達。

孫婷婷一路跟著沒有說話,看得出她有很重的心事。

我手裏還拿著公文包,一邊沿著河岸走一邊問:“小孫,有什麼事說罷。”

“陸部長,聽說文化局報了兩人到你那裏?”

“是啊,你有什麼意見嗎?”

我知道她要說副館長的事,一心在想:她找我肯定是想活動活動。

“別考慮我了。”她聲音很低卻很清晰,完全出於我意料之外。

“為什麼?單位職工對你很擁護啊。”

她苦笑了一聲,說道:“陸部長恐怕還知道陵水縣的人事吧,馬晨生是馬晨光的弟弟,馬氏兄弟的幺叔就是政協主席馬洪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