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內容出處(9)(2 / 3)

1919年又爆發了第三次英阿戰爭。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代表人物控製政權後,宣布阿富汗獨立,不承認任何外國特權,並采取聯蘇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棄它在阿享有的特權,在阿邊境集結兵力,發動新的侵略戰爭。5月3日,英軍襲擊開伯爾山口阿邊防軍,接著,英國侵略軍3.4萬人分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線經開伯爾山口向賈拉拉巴德方向進攻,一部在南線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擊,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區取守勢。阿軍4萬人分三路在開伯爾、加茲尼和坎大哈迎擊英軍。雙方戰事膠著,1921年11月22日,英阿簽訂和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至此,阿富汗在英阿戰爭取得徹底勝利。

[28]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的導火索就是弗蘭德地區(現比利時與荷蘭),雙方經過了近一百年的爭奪,其中還經曆了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到了1415年,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突然瘋了,法國內部的爭權奪利,陷入分裂。英格蘭趁機策反法國勃艮第地區獨立,成立勃艮第公國共同反法。法軍在阿金庫爾戰役慘敗,查理六世和英王亨利五世簽訂了幾乎滅亡法國的特魯瓦和約。和約規定亨利五世有權在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是在1422年兩人都死去。英格蘭王位的繼承人是嬰兒亨利六世,法國由英格蘭的貝德福公爵攝政。然而查理六世的兒子查理七世不甘於受嬰兒統治,決定反擊,然而卻並不順利。在法國最後一個重要據點奧爾良被圍困的時候,聖女貞德出現了,在她的帶領下,法軍一舉解除奧爾良之圍,打得英軍節節敗退,並攻下了曆代法國國王加冕地蘭斯,查理七世正式加冕為法國國王。成為國王之後,查理七世便不再器重貞德了,他開始考慮和英格蘭與勃艮第和談。貞德繼續進攻巴黎,並遭遇英格蘭攝政王貝德福公爵的軍隊主力,法軍未能勝利,並收到國王命令被迫撤退。後來在一次小規模戰鬥中被勃艮第人俘虜。查理七世並不積極營救貞德,勃艮第人將貞德交給了英格蘭。在一場英格蘭操縱的宗教審判後,貞德被處以火刑,年僅19歲。此舉激起了法國人的鬥誌,在此後的20多年裏,法國人收複了全部被英格蘭占領的土地,而英格蘭則喪失了所有在歐洲大陸的領土,退回不列顛島。百年戰爭就此結束。這場戰爭讓英法兩國元氣大傷,同時也讓法國完成了統一,讓英國在喪失大陸領土後走向了海上發展的道路。

[29]俄國東擴:俄羅斯文明與西方基督教文明是同一西方文化範疇,是它在歐洲東部的一個分支,但是又有不同。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統稱東斯拉夫人,是東歐最大的族群,公元9世紀建立基輔羅斯即古羅斯(公元9—12世紀)國家,公元10世紀末接受基督教。俄羅斯人是歐洲人中氣質和性格相對特殊的一路,受東正教和拜占庭文化的地緣政治影響,俄羅斯文化氣質有更注重道德、精神的一麵,有理想,強悍,勇於犧牲奮鬥。

俄羅斯至今仍然是世界大國中最具地緣政治潛力的國家。與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各民族相比,俄羅斯表現出很鮮明的民族特色。

東斯拉夫人處於歐洲大陸北部相對寒冷和封閉地帶,缺少西歐接近東西方商路和接受先進的東方文明輻射的那種“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地緣條件,但是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歐洲人也開通了一條通向東方貿易的大陸通道,而基輔正處於這條商路上。由於十字軍東征,西歐國家通過地中海同東方建立起直接聯係,因而使通過基輔的”從瓦藍人到希臘人之路”失去了作用,古羅斯國繼而衰落,在12世紀解體。羅斯失去了與東方的貿易聯係以後,又開辟了諾夫哥羅德作為通向西歐的貿易通道,與此相聯係,莫斯科作為連接商路的樞紐開始興起,成為近代崛起的政治中心,18世紀才向西遷都彼得堡。

從13世紀30—40年代開始了蒙古人對羅斯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同一時期,西歐正遭遇長達兩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大饑荒和兵連禍結的社會經濟危機。為擺脫這場大危機,西歐國家從15世紀末開始通過發動殖民戰爭和大航海進行海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