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混亂之海,大國“巨艦”之夢(3)(2 / 2)

針對那些擁有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航天大國來說,航母雖然不構成真正威脅,但航母作為一種遠程飽和攻擊手段及展示大國實力的手段,其作用目前依然不可替代,尤其針對複雜的海域糾紛時,航空母艦是一種炫耀戰力、解決海權紛爭有效的武器裝備。並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對維護國家的海權具有重要作用。當一個核動力航母攜帶近百架戰機的狀態下,相對於核武器而言,其實際威懾力更為強大。而在兵力對峙、政治較量、危機四伏的當前,能夠遏製戰爭、懾止戰爭、打消對方發動戰爭念頭的最好方式就是航空母艦。

除了美國、俄羅斯兩個傳統海洋強國,印度是戰後唯一一個長期保有航母的亞洲國家。“維克蘭特”號雖然是英國的淘汰貨,但其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取得巨大戰果——據印度的統計,共擊沉巴基斯坦艦艇8艘,擊沉、俘獲巴商船近百艘,讓印度海軍從此對航母愛到無法自拔。2009年末,印度同意了俄羅斯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的新要價。從11億美元到23億美元,這艘二手航母的報價翻了一番。除了外購,印度自造3.75萬噸航母的龍骨已在2009年2月鋪設,並宣稱自製航母將在2014年下水。

當前,泰國也擁有一艘西班牙製造的輕型航母“差克裏.納呂貝特”號,該航母的入役標誌著航母決不隻是大國海軍的專利,而是國家威力的象征,一度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頗為心動。

日本曾擁有西太平洋最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二戰結束至今,雖然日本一直沒有突破擁有航母這一道檻,但卻不妨礙其無限接近。2009年9月,日本“日向”級第二艘“伊勢”號級直升機驅逐艦下水。按照日本的習慣,這艘擁有直通甲板的戰艦被稱為“護衛艦”,但最重要的探測和綜合指揮係統,直接采用了航母的標準。日本對外稱是直升機驅逐艦,其實就是一艘航母。算上“大隅”級兩棲攻擊艦,日本已擁有5艘堪稱準航母的大型艦船,但造大艦勢頭不止。

日本更是將“日向”級後續艦修改成長達248米、排水量超過24000噸的巨艦,這使它幾乎比“日向”級大50%。而這些準航母無論在噸位還是技術上,都已經超越英國、西班牙等國現役航母。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日向”號還是“伊勢”號,這些先進戰艦的命名無一例外地取自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戰沉的戰列艦。

造船大國韓國,海洋雄心也在與日俱增。2007年,韓國兩棲艦“獨島”號下水。這艘裝備有美國進口宙斯盾係統、18600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其設計及主戰能力指標,都瞄著日本的準輕型航母,這艘連艦名都充滿著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軍艦顯然不同尋常。

對於亞洲的海上軍事態勢,美國人過去十年一直未放棄過有針對性的部署。美軍亞太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補強關島。這可以說是美國保持在太平洋地區軍事影響力的底牌。

關島,是距離中國最近的“美國”。最近這些年,美軍在關島大興土木一直沒有停過。按照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報告,美國要擴建安德森空軍基地,使其能夠容納海軍陸戰隊空中聯隊,還要新建一座海軍陸戰隊基地;另外,還要打造阿普拉港海軍基地,新建一座深水碼頭,使之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滿足核動力航母駐泊和補給,同時成為美軍新型瀕海戰鬥艦和三叉戟潛艇的母港。

因應關島基地的強化,美國前沿部署的武裝力量也在強化之中。B—1B戰略轟炸機、最新改型F/A—18“大黃蜂”戰機、全球鷹、戰略核潛艇等等過去的關島過客,現在已經變成了常客。近些年關島的熱鬧,顯然是為了遏製中國。

在南海,南沙距離中國本土最近的機場超過1000公裏,這個距離大大限製了中國戰機對南海的控製能力。而據專家估算,航母編隊在24小時內可以有500多海裏的機動作戰範圍,可以控製的作戰區域在300公裏左右,而且其作戰的能力也是普通艦艇編隊的十幾倍以上。

中國以航母作為“藍水”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事實上,中國早已經為之努力了數十年。中國分別用“商業拆船”手段,向澳大利亞、烏克蘭與俄羅斯采購了“墨爾本”號(1985年)、“瓦良格”號(1998年)、“明斯克”號(1998年)與“基輔”號(2000年)四艘舊航母。按照原計劃中國本可以獲得1艘比較完整的前前蘇聯航母,但是由於美國幹涉,烏克蘭當時迫於美國壓力單方麵撕毀了合同,炸毀了包括2級以上建築在內的幾乎全部設施,實際上中國買的僅有1艘“瓦良格”的空殼子。美國媒體曾報道,中國航母計劃“被美國在1994年-1999年之間攔截了多次”。但在強敵環伺下,中國的航母夢依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