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神經】)又稱“自主神經”,是整個神經係統的一部分。主要分布於內髒、心血管和腺體。植物性神經中含有內髒感覺纖維和內髒運動纖維,內髒感覺纖維的細胞體亦位於腦、脊神經節中,故一般說植物性神經,主要是指內髒運動成分而言。植物性神經在腦的各中樞,特別是在大腦皮質的控製下調節內髒的活動和機體的新陳代謝,保障內環境的平衡。根據形態和功能的不同,植物性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周圍分布極廣,除在胸腹髒器外,遍及頭頸各器官以及全身的血管和皮膚。副交感神經在周圍分布不如交感神經廣,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立毛肌、腎上腺髓質等無副交感神經分布。除以上這些器官外,其他髒器和心髒皆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
【―罾胃】口係紅豆種子中一種提取物。能廣泛凝集紅細胞,並能促進淋巴細胞有絲分裂和分化作用。
【椎管造影】又稱脊髓造影術,即將造影劑經腰椎穿刺或小腦延髓池穿刺後注人脊髓蛛網膜下腔內,通過改變患者體位,在透視下觀察其椎管內流動情況和形態。常用來診斷椎管內病變或脊管有無堵塞。常用的造影劑有碘苯酯,也可用氣體。
【椎管腫痛】發生於椎管內任何結構的腫瘤,均可稱為椎管腫瘤,通常用於診斷不十分確切的情況下。可分為原發和轉移瘤兩類,也常分為髓內(即脊髓本身的)和髓外(除脊髓以外其他結構的)腫瘤兩種。
【棉獻中毒】棉子含棉子色素腺體,以棉子酚類色素為主,可引起神經、血液、肝、腎等髒器組織細胞的損害。誤服棉子、棉子餅,大量或長期食用未加精製的棉子油均可致棉酚中毒。臨床表現:急性中毒一般於2~4天發病,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腹痛、腹脹、便秘、四肢麻木、嗜睡、煩躁、昏迷、驚厥、肝髒腫大、黃疸、胃腸道出血、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甚至發生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並易出現低血鉀性癱疫。
【棉子油中毒】棉子油中有含毒的棉酚,對心,肝,腎等實質髒器及神經,血管,均有致毒作用,屬血液毒和細胞原漿毒。誤食棉子或未經處理去毒的粗製棉子油後,可引起中毒。急性中毒者表現為少汗或無汗、皮膚燒灼感、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精神萎靡、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有腎小管酸中毒、低鉀性麻痹、肺水腫及昏迷。可因心力衰竭及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慢性中毒者可有皮膚幹燥、潮紅(日曬後更加明顯)、女性閉經、男性精子減少或缺乏。依據食用粗製棉子油史及臨床表現可診斷。本症重在預防,以對症治療為主。
【森林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以高熱、意識障礙、頭痛、頸強直、肢體癱瘓為臨床特征。傳染源是野生齧齒類動物及馬類,通過硬蜱叮咬傳染,人群普通易感,隱性感染者多,僅少數發病,病後免疫力持久。本病分布於森林地區,5~6月份為流行高峰。
【葡萄球茵】是最常見的化膿球菌之一,廣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徑0.4~1.2廠加,常堆積排列呈葡萄狀,致病性葡萄球菌一般較非致病菌小,且各個菌體的大小及排列也較整齊。葡萄球菌無鞭毛,無芽胞,一般不形成莢膜,易被堿性染料著色,革蘭染色陽性。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性大皰皮膚綜合征】特點是:突然發生全身性紅斑,皮膚顯粗糙,按之有沙紙感,皮膚皺褶處紅疹較密、較深,與猩紅熱之帕氏線相似,表麵有壓痛,皮膚外層極易皺褶不消退,稍受挫傷即整片脫落,飽含清亮液體的大皰相繼出現。表皮大片脫落後,暴露麵潮濕,發紅、發亮。2天內幹燥,形成大量濃厚的皮脂屑,滿布於患處及口角周圍。繼發性脫皮可持續3~5天。此綜合征常以下列形式出現:①全身性剝脫性皮炎,亦稱日脫病;②毒性表皮壞死,亦稱雷爾病;③大皰性膿皰病。
【葡萄糖】單糖的一種,是含醒基的己糖。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亦稱右旋糖。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一種單糖。它的聚合物在植物以澱粉形式存在,在動物以糖原形式存在。在某些植物中(如葡萄)含量豐富。葡萄糖也是人和動物血液中的主要糖類。工業上用澱粉水解製得。醫學上主要作為注射營養劑。
【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抑製小腸黏膜細胞的葡萄糖水解酶,使碳水化物分解產生葡萄糖量減少,並延緩或減少小腸中葡萄糖吸收的藥物。如雙為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口服後能延緩或防止餐後血糖、胰島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並有減少胃抑肽,升髙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抑素,降低兒茶酚胺的作用。
【葡萄糖耐量損傷】又稱“無症狀性糖尿病”。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試驗時血糖高於正常,但未達到糖尿病標準的狀態。遠期隨訪少數患兒發展為糖尿病伴微血管病;發生大血管病較正常人高;常伴有冠心病危險因子。
【葡萄糖酸酸】葡萄糖醛酸通過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與未結合膽紅素結合而成為結合膽紅素被肝髒清除。
【葡萄糖醛酸酯】又稱直接膽紅素,由間接膽紅素受肝內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作用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成葡萄糖醛酸酯。直接膽紅素溶於水,它可與重氮試劑呈直接反應,可由腎髒排出。
【葡萄糖酸酸轉移雜】能催化間接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葡萄糖醛酸酯(即直接膽紅素)的酶稱為葡萄糖醛酸轉移酶。
【葡萄糖酸耗】用於補充體內鈣質缺乏。多與維生素0合用防治佝僂病和骨軟化症、蕁麻疹、血清病等。此外可用於鎂中毒的解救。本藥禁止肌注,禁與洋地黃同時使用。
【葡萄狀肉瘤】此瘤是胚胎型的變異,瘤的表麵為所在器官的正常黏膜,黏膜下即畚幾壇平行黏膜的密集、未分化的短梭形瘤細胞,瘤內細胞很多,富有水腫性質和擴張的血管。常發生於陰道、子宮、膀胱、鼻咽部及中耳,幾乎均見於小,約半數發生在2歲以下。
【瞼外翻】兒童的眼皮較緊張,富於彈力,當眼輪匝肌的周圍部在急性炎症眼疾發生痙攣性收縮時,易致瞼外翻。眼瞼皮膚燒傷、外傷、潰瘍等引起的瘢痕性外翻,瞼結膜在慢性炎症時的顯著肥厚,眼輪匝肌麻痹以致下瞼鬆弛而下沉,也可產生瞼外翻。臨床症狀主要是流淚,結膜因暴露而發生充血、增厚、幹燥,角膜因暴露而發生眼性角膜炎等。
【暑熱症】出現於盛夏季節,多見於我國南部及中部奇熱地區的嬰幼兒,有長期發熱、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等症狀,一般秋涼時自然痊愈。治療:適當多供飲料,補充營養食物,居室要通風降溫,可采用溫水浴,酒精浴治療。
【替代療法】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方法之一,分為①長期替代:適用於原發或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②應激替代:適用於腎上腺危象時搶救用。③抑製替代:用於先天缺乏21-羥化酶等疾病,不能使17-羥孕酮轉變為皮質醇,同時合成過多的雄激素。應用外來皮質醇替代不足的內生皮質醇,同時抑製促皮質素的分泌和減少雄激素的合成,稱為抑製替代療法。
【斑丘疹】在丘疹周圍有皮膚發紅的底盤稱為斑丘疹。見於風疹、猩紅熱、藥物疹。
【斑貼試驗】用於診斷超敏反應的一種皮膚試驗。其方法是用浸透可疑致敏原的紗布或濾紙短期敷貼於皮膚,如引起皮膚紅腫則為陽性反應,表明患者對該致敏原過敏。
【斑禿】亦稱“圓形脫發”,以頭部發生圓形或橢圓形、非炎症性、非瘢痕性的脫發,且無自覺症狀為特點。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精神神經因素常是發作誘因,不少患者在發病前常有精神創傷,焦慮、緊張的病史。近來認為自身免疫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在斑禿處的發囊下部有丁細胞浸潤’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檢出自身抗體如抗甲狀腺、抗胃壁細胞等抗體。由於在一定範圍內的毛囊同步由生長期進入到退行期及休止期,所以臨床出現片狀脫發。
【斑疹】簡稱“斑”’是限局性的皮膚顏色改變,損害與周圍皮膚平齊,一般觸診時既不高起也不凹下。斑疹分為紅斑、色素沉著斑、色素脫失(或減退)斑及出血斑等。見於斑疹傷寒、丹毒、風濕性多形性紅斑等。直徑大於的斑疹稱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