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把一種生物體的基因分離提取出來,在體外進行複製,然後通過運載體將複製出來的基因導人另一生物體內,使之與原有的八結合在一起,實現遺傳性狀的轉移和重新組合,從而使人們能夠定向地控製,幹預和改變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遺傳工程對動植物育種、控製癌症以及控製和治療人類遺傳性疾病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麵提供了可能性。也是分子遺傳學研究的一種有效手段。
【基因疾病】由於基因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基因病又可分為單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基因劑量】一個細胞核中某一基因的數目。
【基因庫】—個群體所具有的全部遺傳信息,亦即含有在特定位點的全部等位基因。
【基因連鎖】生物體中基因的數目大大超過了染色體的數目,所以每個染色體上必然帶有很多的基因,它們在染色體上作直線順序排列,且是互相連環的,這就叫做基因的連鎖。
【基因內重組】在同一順反子內的突變位點之間的重組。這種重組的特征是負幹涉和非互補性的,即在同一四分體中出現野生型或雙重突變型,但二者並不同時出現。
【基因內互辛卜】指帶有處於反式(即相斥)狀態的兩個擬等位基因的個體呈現接近正常表型的現象。可能是由於兩個突變基因所產生的失活產物結合而成為具有活性的蛋白質的結果。如果將兩個有關的同質結合子的抽提物混合時可以看到互補現象,叫離體互補。
【基因探針】又稱“寡核苷酸探針”,簡稱“探針”。腫瘤和許多的遺傳病均與基因缺陷有關,找出正常和異常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後,提取或合成其中能代表正常及異常的基因片段,一般含20個左右的核苷酸,作為探針,利用六多聚合酶鏈反應方法,使探針擴增成千萬個複製品,生物素標記,再與從患者提取的八片段進分子雜交。洗脫未雜交的八片段,放射自顯影,即可觀察顯影的片段,進行分析診斷。
【基因體】病毒或原核生物無核膜有類似真核生物染色體的結構,呈擬核。隻有一種核酸分子,大多數為雙螺旋結構,少數以單鏈形式存在。這些核酸分子大多為環狀,少數為線狀。
【基因突變】突變指生物遺傳物質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廣義的突變包括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狹義的突變僅指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指基因的核苷酸順序或數目發生改變,僅涉及八分子中單個堿基改變者稱點突變。涉及多個堿基突變的還有缺失、重複、移碼突變等。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多向性,有害性和重複性等。基因突變可分為自然突變和人工誘發突變。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基因突變稱自然突變,自然突變率很低,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人為條件下用各種手段誘發產生的基因突變稱誘發突變。一般說來,基因突變都是有害的,如人類血友病就是基因突變所致。
【基因位點】基因在染色體上占有的特定位置叫基因位點。基因為數很多,而染色體的數目較少,因而一條染色體上含有許多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單行直線排列。
【基因型】為表型的相對詞。是指構成生物遺傳基礎的基因組成。它決定著生物的遺傳特性。
【基因學說】由染色體遺傳學說發展起來的遺傳理論。認為染色體是遺傳基因的載體。基因以直線方式排列在染色體上。一定的基因在一定的環境、時間條件下,控製一定的代謝過程,從而體現出相應的遺傳特性和特征。
【基因治療】遺傳性疾病的根本病閃在於基因的缺陷,可望利用基因工程、重組技術將生物的基因分離克隆出來,把具有功能的基因引人活細胞或個體,以糾正因遺傳缺陷導致的疾病。這是遺傳性疾病治療的發展方向,但如何將基因按需要有目標地引入細胞或個體,並使其按照需要恰如其分地表達和調控,尚未解決,還處於動物實驗的階段。
【基因組】是一個配子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或全部染色體。如果隻有這樣一套基因的個體或體細胞,則叫單倍體。
【基質限製】是指由於生糖氨基酸缺乏及糖異生合成過程中必需酶的缺陷、缺乏,或影響糖代謝的一些疾病,均可使生糖的基質受到限製而出現低血糖症狀。
【硒缺乏】硒參與體內許多代謝過程,是重金屬的解毒劑,並能預防人體癌腫,心血管疾病和大關節病。硒缺乏已證明是克山病的原因,可導致心肌損傷壞死。食物中的硒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如肝、腎、海產品及肉類都是硒的好來源,糧食類的硒含量隨土壤中硒含量而異。診斷首先考慮小兒生活地區及飲食,貧硒地區出現“肌肉綜合征”患者肌肉疼痛、觸痛、行走無力。大骨節病則表現為骨端軟骨細胞變性壞死,肌肉萎縮和發育障礙,硒缺乏可有心肌損害的各種表現,心髒擴大、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兒童則因同時伴有蛋白質營養不良,出現生長遲緩。預防要保證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對明顯缺硒者可給予口服亞硒酸或含硒的有機物,如富硒酵母。
【輔酶】結合蛋白酶(全酶)的組成成分,輔酶與酶蛋白結合疏鬆,易通過透析而脫離酶蛋白。許多輔酶是維生素的衍生物。
【輔食】嬰兒在生後的第一年中,除人乳外,須添加其他輔助食品,以供給豐富的營養,特別是礦物質和維生素,能促進腸功能和牙齒的正常發育。常用的輔食有果汁、魚泥、肉泥、肝泥、雞蛋、菜泥、菜汁等。
【輔助診斷】通過輔助檢査作出的診斷稱為輔助診斷。
【輔助治療】病因治療以外的治療措施,包括對症療法、支持療法等。
【副睾炎】多由上行感染(如尿道狹窄或長期留置導尿管)所致,也可經淋巴和血行感染。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陰囊腫痛,局部可觸到腫大的睾丸或副睾並有壓痛,精索亦可腫脹及有壓痛。治療應以抗菌藥物控製感染,如陰囊皮膚及皮下亦被侵及而紅腫化膿,則須切開引流。原發病變如尿道狹窄也須解決。
【副霍亂弧菌】副霍亂的病原體,革蘭陰性菌,菌體稍彎,呈逗點狀,尾端有一根鞭毛,運動極活躍。與霍亂弧菌很相似,能夠溶解紅細胞,根據菌體抗原的不同也可分為稻葉型、小川型和彥島型。
【副交感神經】植物性神經係統的一部分,習慣上是指副交感神經係統的周圍部,它們由腦幹和骶髓發出,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刺激副交感神經能引起心率減慢、胃腸道蠕動加強、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縮小、支氣管收縮、黏膜腺分泌增加和膀胱收縮等反應。它與交感神經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而又相輔的,副交感神經活動也受中樞神-的控製。
【副交感神經係統】又稱“自主神經的腦骶部”,其低級中樞是動眼神經副交感核、腦幹泌涎核、延髓迷走神經脊核及骶髓2~4節灰質中間外側部等。它們發出的軸突組成副交感神經,為周圍部。副交感神經係統是在大腦皮質和皮質下自主神經中樞的控製下,與交感神經係統共同調節內髒器官的活動。
【副流感病毒肺炎】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類似,是嬰幼兒肺炎中較常見者。臨床表現發熱、咳嗽不甚劇烈,個別病例出現喉炎、輕度呼吸困難,肺部散在性囉音,X線檢查可見小片狀陰影,在1~3周吸收。本病多數較輕,預後良好。治療參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副脾】除脾髒以外,由脾組織構成並包以被膜的小結,其色澤及硬度與脾髒一樣,15%40%的人有副脾。其位置、數目、大小不定,多位於脾門、脾蒂、大網膜,少數位於脾結腸韌帶與胰尾、腸係膜、左側卵巢等處。副脾的功能與脾相同。當脾功能亢進而行脾切除時,應一並將副脾切除以免症狀複發。
【副傷寒】由副傷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分甲、乙、丙三型。甲、乙型的臨床表現與傷寒大致相同,但一般較輕。丙型類似急性胃腸炎或敗血症,也可以似傷寒。預,和治療與傷寒相同。
【副性征】又稱“第二性征”。男、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出現的一係列與性有關的外表特征,在男性表現為長胡須、喉結突出、體格高大、音調低等;在女性表現為乳腺發育、骨盆寬闊、皮下脂肪豐滿、音調高等。
【副作用】指藥物在治療劑量時引起的與防治要求無關的作用。副作用是藥物所固有的,一般都比較輕,病人可以忍受。副作用屬不良反應之一。
【黃疸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的一種類型。其病程可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及恢複期3個階段。黃疸前期可出現發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上腹不適、腹脹、乏力等。黃疸期出現尿色加深,鞏膜及皮膚黃染。化驗血清膽紅素在17.1—1幾以上,直接膽紅素及間接膽紅素均升高。恢複期黃疽消退,患兒食欲和精神明顯好轉,肝脾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