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2 / 3)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冬春季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致病菌自呼吸道侵人,可表現為鼻咽部帶菌狀態或出現呼吸道炎症,部分病人致病菌侵人血循環形成敗血症,或最終局限於腦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炎。該病來勢凶,死亡率高,應積極搶救。

【流行性腮腺炎】中醫稱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終年可見,以冬春季節較多,多見於兒童。病原體經鼻或口侵入人體後在上呼吸道的上皮組織內增殖產生病毒血症,經血流到達各種腺體或中樞神經係統,腮腺最易受累。在腮腺內產生非化膿性炎症。主要症狀發熱、乏力,兩側或一側腮腺腫大腫痛。腮腺的高度腫大持續4~5日,以後逐漸減退,腮腫整個過程1~2周。部分病例可並發腦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腎炎、心肌炎、胸腺炎等。預防:自動免疫可應用腮腺炎減毒活疫苗皮內、皮下接種,或噴鼻氣霧方法。治療:目前無特效療法,主要對症治療,患者應隔離,臥床休息至腮腺腫大消退。飲食以流質為宜,應避免酸性物質。頭痛,腮腺腫痛較甚時可用鎮痛劑。中藥可用紫金錠、青黛散調醋外敷。內服中藥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主。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本品為用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毒種製成的雞胚尿液活疫苗,專供預防流行性腮腺炎之用。用法:最好用氣霧法接種,如條件不具備時,也可用噴鼻法接種。注意事項:①嚴重慢性病發熱,對雞蛋過敏、急性疾病患者以及孕婦均禁用。②本品僅供噴霧用,不能注射。③稀釋後應於4小時內用完,過時應棄去。④給兒童免疫時,懷孕的母親切勿進人免疫間。貯存於以下保存。

【流行性乙型腦炎】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以腦實質炎症為主要病變的急性傳染病。蚊類等吸血昆蟲是傳播媒介,多發生於夏秋季。一般以兒童發病率高,人被帶病毒的蚊蟲叮咬後,病毒即侵人人體,在單核一巨噬細胞內繁殖,繼而進入血循環,引起病毒血症,如不侵人中樞神經係統則呈隱性感染或輕型感染。僅在少數情況下,當機體防禦功能減低或感染病毒量多、毒力強時,病毒可通過血腦屏障進人中樞神經係統,引起腦炎。發病多急驟,有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昏迷驚厥、腦膜刺激征以及其他神經係統症狀,嚴重時可發生腦疝、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部分病人可留有失語、癱瘓精神失常等。治療一般要隔離治療。采取對症治療,退熱解痙、防治抽搐、降低顱壓、預防合並感染等療法。可結合中醫中藥清熱解毒,涼血化濕,止痙開竅,養陰補液,綜合治療。要注意加強護理,增強營養。也可試用免疫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幹擾素及誘導劑等。後遺症可采用針刺、推拿功能鍛煉方法。預防在於滅蚊、防蚊,疫苗注射效果較好。

【浮髕現象】膝關節有明顯積液時,觸診有擦骨活動感。檢查時用左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固定在腫脹關節下方的兩側,然後用右手指將髕骨連續向後方按壓數次,壓下時有髕骨下沉感,鬆開時有髕骨浮起感。多見於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期,結核性關節炎等關節腔有積液時。

【浸潤】)指組織間隙內出現異常的細胞或其他物質。如炎症時炎細胞的聚集,稱炎細胞浸潤;惡性腫瘤細胞向周圍組織滲透、生長,稱為腫瘤細胞浸潤。

【浸潤型肺結核】本病為繼發性肺結核,多見於12歲以上年長兒童及少年。發病有兩種可能:①陳舊的原發灶內結核菌重趨活動,引起病灶複燃,稱為內源性複發;②原發感染已治愈後再次由外界感染結核菌而發病,稱外源性重燃。浸潤性肺結核起病可較緩,除結核中毒症狀外可有發熱、胸痛、咳嗽、吐痰、咯血等,有時起病急,頗似流感和肺炎。X線檢查肺部顯示圓形、絮狀或團塊狀陰影,多位於肺的上部,肺門淋巴結不腫大。此病容易形成空洞並沿支氣管播散;在痊愈期有多量的纖維化改變,有硬化現象,但鈣化很少;在惡化期病變多發生幹酪樣壞死,形成空洞。治療采用抗癆藥物聯合治療,並要堅持足夠的療程。

【漿母細胞】又稱原漿細胞,為未成熟的漿細胞前體。特征是內質網有些分化;核內染色質明顯,呈團塊狀;有高爾基器。漿母細胞本身可能由淋巴細胞衍生。

【遞質】又稱介質。神經末梢興奮時,釋放出的一種化學傳遞物。當神經衝動到達神經末梢時,從末梢釋放出遞質,作用於次一級神經元或效應器的受體,發生效應,從而完成神經衝動的傳遞過程。

【閱讀衛生】保護閱讀者視力的衛生措施。如讀書時坐的姿勢要端正,眼睛與書本之間距離要保持一市尺;閱讀1小時,休息片刻。不在光線暗弱或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躺在床上看書,不邊走邊看書,不在開動的車廂裏看書等

【疼痛】各種損傷性刺激,如化學的、機械的、溫度的、生物的刺激,作用於痛覺感受器,經由類纖維(傳導快痛、定位明確和(:類纖維(傳導慢痛、定位模糊),通過後根,進入脊髓後,經脊髓丘腦束,上傳至丘腦,大腦皮質中央後回所產生的感覺。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性質一般有刺痛、燒灼痛、絞痛、撕痛、鈍痛、悶痛等。由於疼痛是一種主觀感覺,因而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很難用客觀指標確定疼痛的程度。疼痛的部位與病變部位有關。但某些部位或內髒器官所引起的疼痛,可以表現在遠離該器官的某些部位上,稱為牽涉痛或放射痛。臨床根據患者疼痛的性質、部位和發作等情況可協助診斷。

【疼痛危象】一般把疼痛分為極重、重度、中度和輕度。在極重的疼痛時伴麵色蒼白、出汗、嘔吐、精神緊張、脈搏加快等,甚至發生休克,稱疼痛危象。

【皰疹】是兒科常見的皮疹,其形態及大小不一,可分為水皰和膿皰,最終結痂、脫痂。水皰位置表淺,透明或半透明,內含漿液,以後大多不留瘢痕,而膿皰往往遺留深淺不一的瘢痕。患兒常無疹前症狀。

【抱疼病毒口炎】為單純皰疹病毒原發性感染所致,多見於1~3歲小兒。傳染性較強。臨床表現:起病可有發熱,1~2日後,在口腔黏膜上出現一簇或幾簇小水皰和少數散在的單個水皰,直徑2~3%,迅速破裂後形成潰瘍。可發生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多見於齒齦、舌、唇內,頰黏膜等處,有時累及上齶及咽部。疹皰亦常發生在口角和唇周皮膚。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煩躁,頌下淋巴結腫大。疼痛和發熱常於數日後逐漸減輕消退。病程1~2周。治療:保持口腔清潔,局部可撒布錫類散。疼痛重者可在飲食前用296利多卡因塗局部。發熱者可給退熱劑。

【皰疹性角膜結膜炎】是一種與結核感染有關的眼病。多見於原發結核患兒,常見於5歲以下。本病常發生在有高度過敏反應的結核患兒,一般被認為是對結核菌蛋白的過敏反應。皰疹表現為細小灰白色或灰黃而小結節,直徑位於角膜緣,其周圍結膜呈扇形充血。皰疹亦可發生在角膜上、鄰近角膜與鞏膜接連處,可幾個皰疹在眼的不同部位同時或相繼出現。不久即吸收,不留痕跡。一般無自覺症狀,亦可輕度流淚、畏光、疼痛及瞼痙攣等。治療:原則與方法同活動性肺結核。一般抗結核藥物可獲療效。對嚴重者可局部滴用磺胺或抗生素製劑,以防繼發感染。

【痕疼性濕疼】是在嬰兒濕疹的基礎上感染單純疹皰病毒,可致彌漫性水樣皮疹。其典型症狀為急性高熱起病,煩躁不安,繼以局部分批出現皰疹和膿皰疹,在數日內皰疹破裂,自發病後第8日左右結成幹痂,發熱自然消退。延至3周後痂蓋脫落,而原有的濕疹則繼續存在。

【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為柯薩奇人組病毒。好發於夏秋季。急性高熱、咽痛、咽充血、咽齶弓、懸雍垂、軟齶或扁桃體上有2~4目大小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疹皰破潰後形成小潰瘍。病程1周左右。治療: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皰疹病毒】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包膜病毒。與人類感染有關的皰疹病毒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病毒和猿猴病毒等。

【癰】為數個較大的癤融合而成,有幾個流膿瘡口,狀似蓮蓬,有灼痛,可伴有淋巴結炎。治療同癤。

【痂】由皮扶損害的漿液、血液或膿液及破壞了的上皮組織組成。它們幹涸後形成漿痂、血痂和膿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