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3 / 3)

【惡性腫瘤】腫瘤細胞生長速度快,浸潤性侵入鄰近組織,無包膜,易發生轉移。惡性腫瘤的細胞的體積、形態、染色和染色體數目均表現異常。瘤組織雖能顯示其組織起源,但有細胞分化差及細胞排列紊亂等明顯異型性。惡性瘤細胞的功能有質和量的異常。有些惡性細胞能產生黏液,但不能排出;有些能產生胚胎性抗原;有些可分泌正常或不相應的激素。癌和肉瘤是常見的兩類惡性腫瘤,白血病亦屬於惡性腫瘤,但不形成腫塊。腫瘤晚期,患者有惡病質。

【惡性腫瘤轉移】惡性腫瘤中一部分細胞從腫瘤病灶脫離,通過淋巴管、血管或體腔等轉移到局部淋巴結或遠處組織、器官,並在該處繼續生長成為同型的轉移腫瘤。是惡性腫瘤生長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惡性腫瘤轉移的部位和範圍對於治療方法的選擇和治療效果有密切關係。

【惡性組織細胞病】簡稱惡組。見“惡性網狀細胞病”。%

【速尿】又稱“利尿磺胺’、“呋喃苯氨酸”等,為強效利尿藥。利尿作用強大、迅速、短暫。主要抑製腎小管髓袢外支粗段對的主動重吸收,而使尿量和尿中廣排泄明顯增加。適用於心、肝、腎病引起的各類水腫,特別是其他利尿藥無效的嚴重水腫,也用於急性肺水腫或腦水腫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早期。長期應用可引起低鈉血症、低鉀血症及低氯血性堿中毒。快速靜脈注射可出現一過性耳聾。近來發現速尿長期使用還會引起腎間質損害,造成間質性腎炎,應引起高度重視。

【原蟲】屬單細胞動物,具有完整的生理功能,少數體內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自養性的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原蟲以自生、共生或寄生的方式廣泛生存於水、土壤、腐敗物以及生物體內。進入人體的原蟲分布在宿主腔道、體液或內髒組織中,有些是細胞內寄生的。原蟲的體積微小,在光學顯微鏡上才能看清楚。原蟲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於蟲體大量增殖、蟲株代謝物和崩解蟲體的毒素作用、溶解作用和致敏作用。對人體能致病的如瘧原蟲、弓形蟲、阿米巴等。

【原蟲病】(由於原蟲感染所致的一類疾病。其中包括瘧疾、黑熱病、弓形蟲病、阿米巴病、腸梨形鞭毛蟲病、滴蟲病等。

【原發病】在某一器官和組織最先出現的疾病為原發病,而由此引起的其他病變稱為繼發或並發症。如結核杆菌侵人人體後,最先引起肺結核,則稱為原發性肺結核,若治療不徹底或因機體抵抗力較弱,可引起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則為繼發病。

【原發感染】病原微生物侵人機體後,即在入侵的局部生長繁殖而引起感染。這種原發感染者治療不及時,常可引起其他部位的病變。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為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的一個類型,約占15%。缺損位於房間隔下部,一般較大,其下緣即為室間隔的膜上部和二尖瓣與三尖瓣所依附之處。此時,二尖瓣的隔瓣常為分葉狀,造成關閉不全。此病症狀輕重不一,輕者全無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主要症狀為勞累後心悸、氣喘、乏力和咳嗽等。小兒則可能有進食困難,頻發呼吸道感染,甚至發育障礙。心血管方麵的體征有:心濁音界增大,心前區近胸骨左緣有抬舉樣搏動;胸骨左緣第2肋間有時達漢級的收縮期吹風樣雜音,不伴震顫,肺動脈瓣區第2心音明顯分裂並增強;還可能出現肺動脈噴射音及舒張期吹風樣雜音,三尖瓣區可能聽到由相對性三尖瓣狹窄引起的隆隆樣舒張期雜音;伴有二尖瓣關閉不全者,在心尖部可有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本病的治療是手術修補。但修補較難,手術危險性大。

【原發性膽汁性腹膜炎】多見於嬰幼兒自發性膽總管穿孔引起。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症狀,出現高熱、腹痛、腹脹、脫水,甚至休克、昏迷。體檢時有全腹緊張壓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有腹水征。腹腔穿刺液可見膽汁樣腹水,病因為膽總管遠端穿孔。治療為手術清理腹腔及引流。

【原發性癱癇】又稱“特發性癲癇”。指全身性癲癰及少數部分性癲癇(如兒童良性癲癇)反複發作,而始終找不到腦器質性或代謝性病因者。此類癲癇可有家族史。初發年齡多在青春期以前,易受生理或環境的誘發,多呈全身性發作,無先兆及神經係統陽性體征。除兒童良性癲癇外,腦電圖無局限性異常,常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背景上出現兩側對稱性同步性癲癇波發放。藥物治療容易控製發作,預後較好。

【原發性肺動脈擴張】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為肺動脈總幹擴張,此外無其他心髒血管病變。臨床無症狀,心髒不擴大,肺動脈瓣區有01級以下的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和收縮期噴射音。X線檢查肺血流量正常,肺動脈突出,超聲心動圖可顯示肺動脈總幹擴張。不需要特殊治療,預後良好。

【原發型肺結核】人體首次感染結核杆菌時所發生的肺結核。多見於兒童。因病變具有沿淋巴途徑蔓延的特征,所以多出現同側門或縱隔淋巴結受累改變。其X線表現根據病變的發展過程,可分為原發綜合征和胸內淋巴結結核。後者是由於原發綜合征肺內病灶吸收消散後,肺門或縱隔淋巴結結核未被吸收或痊愈複發所致。其愈合速度遠較原發病灶緩慢。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邊緣顯示清晰銳利者,為腫塊型胸內淋巴結結核,邊緣顯示模糊不清者為炎症型胸內淋巴結結核。

【原發性腹膜炎】大多數是因為細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腸杆菌)通過血液循環進人腹腔,少數患兒也可通過淋巴係統、腸道和女性生殖器上行進人腹腔而感染的。細菌進人腹腔後,引起腹膜充血、水腫及滲出。臨床表現:急性起病,以高熱、嘔吐、腹痛及腹脹為主要表現。查體:全腹部有壓痛及肌緊張,叩診鼓音,並有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消失。外周血白細胞升高。治療一般采取保守治療,大量抗生素應用及對症處理。

【原發性肝癌】在小兒原發性肝髒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肝母細胞瘤、肝細胞癌及來自間質的血管肉瘤、纖維肉瘤等。臨床表現小兒多以不規則局限性肝腫大為最初症狀,腫塊位於右腹或右上腹部,腫瘤生長迅速,有的可達臍下或超越中線,表麵光滑、邊緣清楚、硬度中等、無壓痛。早期除有輕度貧血外,一般情況多良好。晚期則出現黃直、腹水、發熱、貧血、體重下降,腹壁可見靜脈怒張。X線透視可見右膈升高、運動受限或局限性隆起。手術切除病變是最好的治療,術後用三聯化療。預後決定於能否能完整切除腫瘤。

【原發性免疫缺陷】因遺傳或免疫係統發育缺陷而引起的機體免疫功能不全。這些缺陷都影響特異性免疫的形成。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由於免疫係統先天性發育缺陷或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異常所致的一組疾病。多發生於嬰幼兒,但發病率低,有遺傳傾向。主要表現為反複發生嚴重感染、生長發育停滯等。可表現在體液免疫缺陷、細胞免疫缺陷及其聯合缺陷,以及吞噬細胞功能缺陷及補體缺陷等。

【原發性球孢子菌病】由厭酷球孢子菌所引起的地方性真菌性傳染病。臨床表現:起病緩、急不一,急者初起周身不適、發熱寒戰、夜間盜汗、食欲不振、喉痛咳嗽、胸痛、呼吸困難,有的出現關節炎、皰性結膜炎、皮疹。在病後的3~21日可出現結節性紅斑及多形紅斑。X線檢査肺部有廣泛實變區,有時可出現大量胸水。治療:一般采取對症治療,數周內可自愈,重症患者可用兩性黴素B靜脈注射。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又稱“康恩綜合征”。由於腎上腺皮質腺癌或增生分泌醛固酮過多引起的症候群。臨床特點有高血壓、低鉀血症、肌無力或麻痹、失鉀性腎病、堿血症。粗篩試驗可用高鈉試驗、應用去氧皮質酮、速尿後,血漿醛固酮濃度不增加時可疑及本病。診斷依據血漿及尿液中醛固酮水平增高;血槳腎素-血管緊張素水平降低;鉀負荷時血鉀濃度不升高;安體舒通試驗時血鉀上升,血壓下降;巰甲丙脯酸試驗時,血漿醛固酮不下降。定位診斷可行化膽固醇腎匕腺掃描、腎上腺口和13型超聲波及磁共振成像檢查。治療:腎上腺皮質腺瘤應手術摘除。腎上腺皮質增生時口服安體舒通並補充鉀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