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1 / 3)

【胎兒腦電圖】用於記錄胎兒腦的生物電活動。其在子宮收縮時有典型改變。腦缺氧時,出現癲癇樣波形。胎兒腦電圖可提示胎兒睡眠狀態。目前主要用於科研。

【胎兒期】從妊娠8周末直至出生的-段時期。以組織及器官的迅速生長和功能漸趨成熟為其特點。

【胎兒期造血】指胎兒期機體的造血。血細胞早自胚胎的第3~4周即產生於卵黃囊的血島,以後出現於肝脾等髓外造血器官,最後轉移至骨髓造血。一般將胎兒期造血分為三個階段,即中胚葉造血期、肝脾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交錯,此消彼長。

【胎兒心電圖】指用於記錄胎兒心電變化的心電圖。診斷價值:①胎兒心電圖中的尺波,可用作監護胎兒心率的信號。②用以探測胎位。孕37周後診斷活胎的可靠性是98%。雙胎的診斷率約為80%。③隻波的電位可估計胎齡。④可診斷過期妊娠時的胎盤功能異常。⑤電軸過度右傾者,表示胎兒胎盤血管床的末梢阻力增加,右心負荷過重。

【胎兒心電圖檢查】監護胎兒情況的方法之一。分直接和間接法。目前較多用的是直接法,通過陰道和宮頸將電極放在胎兒頭皮上作心電圖,觀察有無胎兒窘迫征象及心律紊亂。間接法是將電極放在母體腹壁上作胎兒心電圖,因幹擾過大,已少用。

【胎兒血液循環】在胎盤中飽和氧氣的動脈血經臍靜脈,一支到肝髒與門靜脈吻合後經肝靜脈至下腔靜脈,一支直接經靜脈導管流入下腔靜脈。含有混合血的下腔靜脈,到右心房以後1/3—1/2經卵圓孔注人左心房,而上腔靜脈的血幾乎完全由右心房進入右心室,右心室的血流人肺動脈,隻有少量流到肺,大部分經動脈導管進人降主動脈,流到全身。降主動脈的血一部分至軀體下部及內髒後經下腔靜脈入右心房,其餘的血經過腹下動脈,至臍動脈流回胎盤,血液經過氧合後再流經下腔靜脈回右心房。由此可見胎兒的左右兩側心髒都向全身輸送血液,等於隻有體循環而無肺循環。

【胎兒幼紅細胞增多症】又稱“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病"。在分娩過程中或妊娠中,胎兒的紅細胞進人了母體的血液循環,由於母親和胎兒血型不合,陽性的胎兒或―血型不合,於是母體產生抗體或抗人(或抗8)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溶血。一般血型不合者症狀重。由於胎兒骨髓代償功能有限,隻有依賴髓外造血,以致外周血中有大量的幼紅細胞。嚴重者為死胎,胎兒全身水腫。存活者由於嚴重的髙膽紅素血症而出現核黃疸。診斷主要靠病史、夫妻間母子間隻、及―)血型檢査。治療包括產前中止妊娠,宮內輸血;產後處理高膽紅素血症,方法有光療、交換輸血及口服苯巴比妥。

【胎糞吸入綜合征】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將胎糞汙染的羊水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的病症。見於嚴重宮內窘迫的新生兒,以足月和過期產兒較多見。嚴重缺氧腸壁痙攣,肛門括約肌鬆弛,致使胎糞排出量增加,汙染羊水,缺氧時呼吸運動增強,以致吸人汙染的羊水和胎糞。

【月台賽性便秘】新生兒由於胎糞黏稠,積聚在結腸及直腸引起局部梗阻症狀。與胎糞性腸梗阻不同,並不是因胰腺囊樣纖維性變引起。經直腸指檢或洗腸可有大量胎糞排出,腸梗阻症狀隨即消失。

【胎類性腸梗阻】由胰腺囊樣纖維性變引起的腸梗阻。胰腺泡萎縮,胰酶分泌減少,以致胎兒和新生兒胎糞因無胰酶的消化而過分稠厚,積聚在回腸末端造成腸梗阻。首先出現的症狀是腹脹、嘔吐,但比腸閉鎖的嬰兒症狀輕,便秘較頑固,不排胎糞或僅排少量胎糞。腹脹有腸型,捫之有球形或香腸形硬塊。

【月台糞性腹膜炎】由於腸穿孔後胎糞從腸腔溢至腹腔所致,可發生在胎內或在出生後。以腸閉鎖、腸扭轉等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梗阻及其上段的腸曲擴張和穿孔為主要病因。臨床表現:胎內穿孔者出生時症狀輕重不等。出生時情況可良好或僅有中度腹脹,以後可隨時出現黏連性腸梗阻症狀。也有出生時病情嚴重,青紫、呻吟、呼吸快、嘔吐、腹脹、腹壁紅腫、靜脈擴張等,腹腔內有積液,液體還可沿腹膜鞘突下行至陰囊。嬰兒出生時有1~2次胎便或黏液血便,隨即為頑固性便秘。如在出生後發生腸穿孔,嬰兒突然病情嚴重,腹脹、煩躁、嘔吐、腹部移動性濁音。腹部X線平片可助診斷。治療:內科治療不能解除腸梗阻或有氣腹,則需外科手術治療。

【胎教】實為胎育或妊娠中的心得和修養。是控製母體的內外環境,通過母體的心身狀態,給胎兒的心身得到健康的發育,取得優生效應。亦即以母體為中介,全方位,全過程溝通內、外環境的信息與營養,最大限度地保護與開掘胎兒的潛能,促進胎兒體智的良好發育。

【胎盤細胞素】對胎盤細胞具有毒性作用的一種物質。

【胎盤】胎兒與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其形成包括絨毛膜絨毛形成和子宮內膜蛻膜樣變兩個過程。一般從妊娠第6—7周開始形成。主要功能是,實現母體與胎兒的物質交換和提供維持妊娠所必需的一些激素。胎盤還可能是母體與胎兒之間的一個免疫屏障。

【胎盤屏障】胎兒與母體血液之間分隔開的組織。由胎盤的毛細血管壁、毛細血管的基板和滋養層的基板,絨毛內部的間充質、細胞滋養層、合體滋養層組成。在正常情況下,它可以讓若幹種物質通過,如母體血液中的氧、水、電解質、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激素、部分抗體和某些藥物等,使母體與胎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有阻止某些有害物質,如細菌、毒素等大分子物質通過的作用,以保護胎兒正常發育和生長。

【胎盤球蛋白】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從胎盤中提取的球蛋白製劑。主要成分為丙種球蛋白,常用以防治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但效果不如丙種球蛋白。

【胎心律】當心肌有嚴重病變時,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特征而與第二心音相似,同時心搏加速,且舒張期與收縮期的時間幾乎相等時,則極似鍾擺聲,稱為鍾擺律。如同時伴有心動過速心率在120次乂爪仏以上時,酷似胎兒心音者,稱為胎心律。

【脈壓】又稱脈壓差。指血壓的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脈壓過小見於低血壓狀態,如休克;過大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貧血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胚胎】由受精卵發育成為初期動物體。人和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是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成長的,並借臍帶與胎盤連接,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一般將懷孕2~8周的幼體稱為胚,而滿8周以上的稱為胎。

【胚胎期】即妊娠早期。為第2~8周。此期末胎兒基本形成,可分辨出外生殖器,胚胎期是小兒生長發育十分重要的時期,如受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發育受阻,可致各種先天畸形。

【胚胎學】研究個體發生和生長及其發育機製的科學,其研究內容包括生殖細胞形成,受精、胚胎發育、胚胎與母體的關係、先天性畸形等。

【胞吞作用】某些大分子物質和團塊物質,由細胞外轉運至細胞內的一種形式,又稱入胞作用。固體物質的入胞作用稱吞噬作用,而液體物質的人胞作用稱胞飲作用。人胞作用指胞外物質與胞膜受體結合,胞膜內陷,形成囊泡及囊泡進入胞質的過程。

【胞二碟膽戚】中樞興奮藥。具有改善腦組織代謝、促進大腦功能恢複及促進蘇醒作用。用於急慢性顱腦外傷和腦手術引起的意識障礙和神經性耳聾、耳鳴、安眠藥中毒等。不良反應有顏麵潮紅、興奮等。在腦出血急性期不宜大劑量使用。

【胞漿】即“細胞質”。

【胞嘧啶】一種有機堿。學名為酮基-和氨基嘧啶。是核酸中的一種主要嘧啶組分。與核糖或脫氧核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分別形成胞苷或脫氧胞苷。它們的三磷酸化合物是胞三磷或脫氧胞三磷。胞三磷是核糖核酸中胞嘧啶的來源;脫氧胞三磷為脫氧核糖核酸生物合成過程中胞嘧啶的原料。胞三磷作為糖代謝和脂肪代謝中的輔酶,胞嘧啶的某些衍生物如胞二磷膽堿在細胞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

【狹頻症】又稱“顱縫早期融合”。頭顱狹窄,顱內壓增髙和智能發育障礙的病症。可能與胚胎發育障礙或缺乏某些基質、產傷等有關。由於顱縫過早融合,甚至出生前已融合,而融合的顱縫又可為一條或多條,其餘顱縫仍按正常規律發育,結果便形成不同的畸形。如矢狀縫過早融合形成舟狀頭;兩側冠狀縫過早融合形成扁頭畸形;一側冠狀縫過早融合形成斜頭畸形;所有顱縫均過早融合則形成尖頭畸形。因顱腔狹小而妨礙腦的發育,故智能發育落後,並可致癲癰發作和慢性顱壓增高症狀。出生後6個月~1歲時行顱縫再造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