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日乙叉甙】抗腫瘤植物藥的半合成品。本藥能使細胞有絲分裂停止於中期,導致腫瘤生長、增殖受限而發揮抗腫瘤作用。主要作用於似期細胞。多用於治療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肺癌、對霍奇金病、網狀細胞肉瘤、淋巴肉瘤、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絨毛膜上皮癌、卵巢癌、神經母細胞瘤亦有效。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製、脫發、心悸、頭暈、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信號】信息的傳遞需要有適當的物質載體,並需要變換成某種表現形式,信息的物質載體和表現形式稱為信號。係統的輸人和輸出即是信號,故應稱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輸人信號通過係統被變換成相應的輸出信號。
【便秘】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以致大便幹結、排出困難或不盡。伴下腹膨脹、直腸排空不全、肛門疼痛、食欲不振、頭昏、乏力等。健康人排便習慣差異頗大,一般認為排便間隔超過2天,同時必須有糞便幹燥,堅硬者,可視為便秘。經排糞造影、肛腸測壓、盆底肌電圖技術,結腸傳輸時間測定,可診斷一組便秘類型,稱“出口處便秘”。如直腸套疊、會陰下降綜合征、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等。便秘多用藥物對症治療,少數出口處便秘的患者內科治療無效者,需針對病因作相應手術治療。
【便血】獎便中有肉眼可見的血液或排出血液而無糞便。其顏色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色。
【保留灌腸)用於供給藥物,治療腸疾病,或從直腸給予消炎藥及鎮靜劑等的一種治療方法。從直腸給予營養劑或透析電解質液亦采取保留灌腸。方法:病人取左側臥位,兩腿屈曲,治療巾放在病人臀下。灌腸液38℃左右為宜。用手紙沾凡士林滑潤導尿管,排出管內氣體。
【保守言台療】即“非手術療法”。
【促紅細胞生成素】一種促使紅細胞生成的激素樣物質。係一種糖蛋白。成人主要由腎髒產生,胎兒可由肝髒產生。其主要作用於紅細胞係定向主細胞膜上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受體,促使這些紅細胞係定向主細胞加速增殖分化,使紅細胞係母細胞增多,使生成紅細胞的單位增多。缺氧時,此種激素樣物質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也可能有促使幼紅細胞增殖加速的作用。
【促甲狀腺激素】又稱“甲狀腺刺激激素”。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為含糖蛋白質。既能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又能刺激甲狀腺增生肥大。血漿中促甲狀腺素濃度為邊級,腎髒是破壞丁的主要器官。缺乏這一激素,則可致甲狀腺萎縮,造成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促菌生】從土壤中分離到的需氧臘樣芽胞杆菌並製成活菌製劑。對嬰幼兒腸道感染有較好療效,並能消除腹脹。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稱“促皮質激素”。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其功能主要是促進腎上腺皮質細胞的增殖,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成和分泌。臨床應用的製劑是從家畜腦垂體前葉提取的無晶形物。因此其作用和用途以及不良反應與可的鬆類激素基本相同。該藥必須在保有腎上腺皮質功能時才能發揮作用,故在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時不宜使用。因係一種多肽,口服無效,必須注射。尚可引起過敏反應,故應慎用。
【促性腺激素】促進性發育、增加性激素分泌的一類激素。為含糖蛋白質。腦垂體前葉和胎盤絨毛膜均有分泌。懷孕初期,尿中含量增多,可作診斷妊娠指標。目前臨床應用的促性腺激素製劑主要是從孕婦尿中提取得來的絨毛膜激素,主要用於男性垂體功能不足所致的性腺功能過低。
【促性腺釋放因子】下丘腦釋放的一種激素。能刺激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細胞分泌和釋放促性腺激素,從而誘發排卵,增生精子,並剌激性激素分泌和維持性行為等生理作用。目前其化學結構、生理作用、體內分布等均已闡明,且能人工合成,廣泛應用於臨床及計劃生育工作。
【促胰液素】在鹽酸和食物刺激下,由小腸黏膜釋放的一種多肽激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於胰腺小導管的上皮細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氫鹽,因而使胰液分泌量大為增加,而酶的含量卻很低。
【修複係統】細胞內損傷的修複係統。當遺傳物質受到損傷後,其結構可在細胞中的多種酶的作用下,經過多種修複方式得以恢複。例如修複係統可在內切酶、外切酶、八聚合酶和八連接酶的參與下,經切除修複方式,修複八鏈上由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嘧啶二聚體。這對保持遺傳穩定性和個體健康成長都十分重要,某些遺傳病就是修複係統酶缺陷引起的。
【修飾基因】指細胞內除了有控製性狀或疾病形成的主要基因外,還有一種可以對主要基因的作用產生一定影響的修飾基因。本身沒有表型效應,但能對主要基因的表型反應產生加強或減弱的作用,從而出現各種表現度和不完全的外顯率。
【侵襲力】病原體侵入機體並在機體內擴散的能力。
【食管瘢痕性狹窄】瘢痕組織修複食管病變或損傷所致食管狹窄。食管病變可因腐蝕劑、外傷、異物、炎症、潰瘍等引起。狹窄多發生於生理狹窄區。表現為咽下困難。食管鏡檢查、X線鋇劑照片可見狹窄部位及程度。視病情行食管擴張術或吻合術。
【食管腐燭性燒傷】常發生於1~7歲的小兒,多因誤服強酸、強堿或其他腐蝕性藥物引起的食管損傷。輕者造成食管黏膜損害,重者累及食管肌層。同時可造成口咽部及胃的損傷。強堿可使組織蛋白溶解,脂肪皂化,水分吸收而致組織脫水;強酸則導致組織蛋白凝固形成壞死。輕者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數日即可消退,而重者則發生食管表層組織壞死、脫落以及潰瘍形成,以後逐漸為瘢痕組織所代替,使食管腔出現梗阻。急救時應細心置管反複多次洗胃,禁食,靜脈補充液體及營養,嚴禁用其他化學藥物中和以免進一步造成損傷,以後逐漸進流食,於傷後10日可進行食管擴張術預防或減輕食管狹窄。
【食管靜脈曲張症】由於門靜脈係統中血液受阻,血液淤滯和壓力增高,大量靜脈血經過側支循環,其中包括食管下段的黏膜下靜脈。後者曲張,易破裂而致出血。臨床表現嘔血、脾髒腫大、脾功能亢進和腹水等症狀。
【食管鏡檢查】將食管鏡經口腔插入食管腔內,進行窺視和采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和治療的方法。常用於診斷食管癌和食管狹窄等疾患,亦可用於取出食管內異物和摘除某些帶蒂的食管腫瘤等。
【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的一種類型。在食管後方,右膈腳的肌纖維向兩側分離,有一缺損,其間為膈食管韌帶,是較鬆的組織,胃賁門和部分腸管可由此進人胸腔。臨床上主要是消化道症狀,常在嬰兒期後才發現。多以嘔吐和貧血為主。由於正常食管和胃賁門所形成銳角消失、胃液逆流,易出現嘔吐並常發生食管炎。可有胸痛、吞咽困難、消化道出血及嚴重貧血。X線胸片常能確診。對不易確診病例及較大兒童須做鋇餐檢查。需手術治療。
【食管蹼】食管隔膜和食管環的統稱。前者指食管腔內在的約厚的黏膜隔,位於食管上段。後者指食管下段腔內的一種薄而呈環狀的結構,稱為食管環。食管蹼的典型症狀是間歇性發作的吞咽困難。一般采取保守療法,進食細嚼慢咽;必要時可用擴張療法予以擴碎;反複擴張無效者需行手術治療。
【食管造影】一種放射檢查方法。一般采用奶瓶或匙喂法,觀察咽部吞咽動作、胃-食管前庭部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仰臥和側臥位點片攝影最能顯示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對食管氣管瘺病人,采用導管內注鋇法,俯臥位透視下點片最易顯示瘺管。
【食糜】進入胃後的食物通過胃壁肌肉的機械性消化及胃液的化學性消化,所形成的半流質混合食物。
【食品衛生學】從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及醫學角度來研究食品的科學。包括研究食品衛生質量、標準及監測,以預防在食品中出現威脅人體健康的有害因素,來保證人類健康。
【食譜】按照合理營養要求調配食物而安排的膳食計劃。根據用膳者的營養需要量(如生理的或因病情的特殊需要)、飲食習慣和食物的供應情況,製定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周)每餐用糧和菜肴配製的計劃。包括采用主、副食的種類、數量、烹調方法等。如糖尿病食譜、肝硬化食譜、營養不良兒食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