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寧】茜草科植物金雞納樹皮中所含的一種生物堿。最早應用的抗瘧藥。對各種瘧原蟲的紅細胞內期的裂殖體有抑製作用,但療效不如氧喹,故一般瘧疾治療已不作首選。另外,奎寧有較弱的解熱止痛、抑製心髒和興奮妊娠子宮的作用。
【牽拉肩】一種肩部的急性扭傷。發生於幼兒者常因幼兒上台階、穿衣服或跌倒時,其腕部被突然向上提拉造成。幼兒啼哭、拒絕用手取物、肩部不能作外展活動,但肘部、前臂及腕部仍能正常活動。X線檢査無異常。不需麻醉,手法可複位。
【威脅嬰兒生命症】以往將已經發生呼吸停止而未死亡的嬰兒稱為瀕於猝死綜合征。因瀕於猝死綜合征常易誤解與猝死綜合征(閱曆)有直接關係,故有學者提出使用威脅嬰兒生命症一詞。即嬰兒雖然出現呼吸停止、發紺、麵色蒼白、肌張力低下及窒息等嚴重症狀,但不一定導致死亡。經密切監護,積極救治,可不至發展為3肪。
【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應用很普遍的改善血氧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呼吸道保持的正壓(尤其是呼氣時廣使減少的功能殘氣增加,避免肺泡早期閉合,並使一部分因滲出、痰堵等萎陷的肺泡擴張、減少肺內分流,改善氧的交換。通氣不足的病人還可以同時擠壓橡皮囊進行輔助通氣。可通過鼻塞、麵罩或氣管插管進行。其中以鼻塞最為簡便,對患兒無損傷,特別適用於新生兒及嬰兒。
【持續性部分性癱癇】是大腦運動皮質病變引起的部分性運動性發作,特點是麵部肌肉或上肢的限局性陣攣,持續不斷,但意識無障礙。本綜合征有兩種臨床類型:①起病於2—10歲,平均6.4歲。都有已知的病因,如炎症、血管病等。陣攣發作總是限局性的,肌陣攣發作出現較晚。腦電圖背景波形正常,棘慢波發放主要限局於中央區。病程不進展。一般沒有智力發育障礙。②小兒慢性進行性持續性部分性癲癇。本型病因不明。起病在2~14歲間,起病前正常或在數月內有感染史。發作形式是部分性運動性陣攣,以上肢為主,成為一側身體。發作頻繁。常伴其他發作類型,肌陣攣抽搐出現時間較早。常有偏癱,智力落後等神經係異常。腦電圖背景波變慢、不對稱。發作期和間期均有爆發性棘慢波,常為彌漫性或多灶性。上述癲癇治療困難。
【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症】又稱“持續性胎兒循環”指新生兒出生後較長時間保持肺動脈髙壓,維持從胎兒胎兒型到成人成人型過渡性血循環。
【持續性良性蛋白尿】此類患者蛋白尿與體位無關,即直立位及臥位時均排出逾量的尿蛋,侶也叫於直立位時加重。一般無其他症狀,血沉、血液化學、腎功能及腎組織學均屬正常範圍。在普查中此類可占無症狀蛋白尿患者的5%~10%。臨床上對持續性蛋白尿診為“良性”應十分慎重,因某些腎小球疾病或其早期可僅表現為持續性蛋白尿(如係膜增生性腎炎、膜性腎病、腎硬化、糖尿病腎病等),常需加強隨訪及進一步檢查。
【指鼻試驗】檢查神經係統共濟運動的一種方法。檢查前先作示範動作。將前臂外旋、伸直,以示指指患者自己的鼻尖,再指檢査者叩診錘,先慢後快,先睜眼後閉眼,反複作上述動作。正常人動作準確,共濟失調患者指鼻動作經常失誤。若睜眼無困難,閉目則不能完成,為感覺性共濟失調;睜眼、閉眼皆有困難者,為小腦性共濟失調。
【指距】兩上肢向左右作水平向伸展時,左右中指指尖點之間的距離。
【指指試驗】檢査神經係統共濟運動的一種方法。囑被檢查者伸直示指,曲肘,然後伸直前臂,以示指能碰對麵檢查者的示指。先睜眼作,後閉眼作,正常人可準確完成。若總是偏向一側,則提示該側小腦或迷路有病損。
【指狀疣】一種皮膚病症,呈多數指狀,可相互聚積或分離,基底狹細柔軟的尋常疣,可單發或數個,多見於頭皮或顏麵部。
【按庫】中醫治療方法。是選用不同的操作手法,作用於人體全身或局部,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主要作用是改善神經功能,促進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增強肌肉的新陳代謝。按摩的方法主要有五種:撫摩、擦摩、揉捏、敲打和顫摩。
【轉移核糖核酸】舊稱“可溶性核糖核酸”。由70~90多個核苷酸組成。能分別與各種氨基酸結合而將氨基酸轉移到核糖體上,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各種八帶不同的反密碼子,能與信使核糖核酸中的密碼子互補接合,使轉移的氨基酸在蛋白質肽鏈中按一定順序排列。
【轉移因子】致敏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為可溶性多肽一核苷酸複合物。能傳遞免疫信息給未致敏淋巴細胞,使其轉變為致敏的淋巴細胞,參與免疫反應。轉移因子是細胞免疫反應的一種觸發劑、增強劑及調整劑。可由白細胞破碎後提取,用於在不同個體間轉移細胞免疫力。臨床上轉移因子可用於免疫缺陷病及免疫失衡性疾病的治療,防治病毒及真菌性感染以及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
【轉座基因】又稱“轉座子”或“跳躍基因”,可在染色體間或基因間移動,可以插入或轉移入八片段、啟動或控製基因的活動。
【輕型麻疹】麻疹的一種類型。見於有部分免疫者,如過去曾接種過麻疹疫苗、或在潛伏期有過被動免疫,或6個月以下的嬰兒(其體內尚有來自母體的被動免疫),以及病毒感染量較少時。此型主要表現為潛伏期延長;前驅期短症狀輕微;常無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細小,很快消失,可無脫屑,也不遺有色素斑;病程約1周左右,無並發症。
【輕型乙腦】流行性乙型腦炎的一個臨床類型。特點為神誌清醒,或輕度嗜睡,頭痛及嘔吐不重,發熱常為38~39℃,無驚厥。偶因高熱而驚厥,但體溫下降驚厥停止後,神誌清楚。可有輕度腦膜刺激征。多在1周恢複。
【軸性近視】近視眼的一種。眼軸較正視眼的眼軸長。假性近視的兒童和青少年,處於正在發育時期的眼球鞏膜較薄,容易擴張變長。此外,營養不良,疾病等可使鞏膜抵抗力減弱,容易伸展,以致假性近視進一步發展形成軸性近視。
【點彩紅細胞】又稱“堿性點彩紅細胞”。在瑞氏染色條件下,胞漿中呈嗜堿性黑藍色顆粒的幼稚紅細胞。其顆粒可較粗大,也可很細小,胞漿多具有某些嗜多色性色調,此種細胞屬於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正常人血片中極少見到。在鉛、鉍、鋅、汞中毒時增多。常作為對鉛中毒診斷的篩選指標。此種細胞的出現,表示紅細胞再生加速,但有紊亂現象。可能因紅細胞的膜被金屬損傷後,其胞漿中的核糖體發生聚積變性後著色所致。其他原因所致的嚴重貧血也可見到,如海洋性貧血和累及血紅蛋白合成的各種病理狀態。
【點頭痙攣】(起病於4~16個月間,臨床特點是間歇性點頭和眼球震顫。神經係統和眼底檢査均正常。本病原因不明,是自限性疾病,約3歲內症狀自動消失,不需特殊治療。
【豎毛反射】將冰塊放在病人的頸後或腋窩皮膚上數秒鍾之後,可見豎毛肌收縮,毛囊處隆起如雞皮狀。豎毛反射受交感神經節段性支配,即頸8至胸3支配麵部和頸部,胸支配上肢,胸支配軀幹,胸⑽至腰2支配下肢。根據反應的部位可協助交感神經功能障礙的定位診斷。
【臨床心理學】又稱“診療心理學”。包括診斷、治療、護理等整個醫療過程中各種心理因素的分析,並應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對醫療實踐中的各種心理因素進行評定和治療。其工作範圍包括醫院、心理衛生中心、職業訓練中心和兒童指導機構等。
【品他病】—種非性病性螺旋體皮膚病。見於中美、南美以及亞非熱帶地區的兒童和青年。病原體為一種密螺旋體,形態與梅毒螺旋體不能區別。由皮膚創傷侵人人體後數周即出現皮疹,呈牛皮癬樣丘疹,不潰爛,局部淋巴結輕度腫脹。6~8個月後連續出現二期皮疹,係藍色或微紅色的小型斑丘疹,見於頭部、四肢等暴露部位,稍帶膚屑,無癢感。大部分皮疹自行消退。從皮疹及局部淋巴結抽出物中均可查見病原體。內髒與骨骼不被侵害。無先天病例。血清反應與梅毒相同。青黴素治療有明顯療效。
【咪唑安定】為應用於小兒的新鎮靜藥。屬於短效苯二氮革類。可用於手術前用藥、麻醉誘導和維持。還具有抗焦慮、鎮靜和抗驚厥作用。
【咯血】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經咳嗽動作從口腔排出。小量咯血常須與口腔、咽、鼻出血鑒別,大量咯血需與上消化道出血鑒別。引起咯血的病因大致分為:①支氣管疾病:常見有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內膜結核、支氣管癌等。②肺部疾病:常見有肺結核、肺炎、肺膿腫等。③心血管疾病:常見於二尖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引起肺動脈高壓時也可發生咯血。④其他: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結締組織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治療用鎮靜劑、止血劑等。關鍵的治療在於根治病因。